第二十二章 天地不仁
曹旭随着白衣女子向着树林深处走去,一会儿后,就见得前方林中空地之上,有一个小丘,而在小丘的旁边有一个洞口,洞口旁边的岩石,尽数为黑色。
山洞虽然不大,但是内里漆黑一片,看去给人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一阵阵的阴风冷冷吹出,带来了阴冷的寒意。
走进石洞,在黑暗之中前行不远,只见一道断崖,横在了路上。
崖下漆黑一片,但远远看去,在黑暗深处,却仿佛还有几点鬼火一般的东西闪烁不停。
白衣女子身子一飘,便向断崖下落了下去。
曹旭也随后跟上。
黑暗中,或明或暗的亮光,一点、两点、三点……,无数光点在前后左右、上下周围,缓缓亮了起来。隐隐的,还有无数低沉的喘息声,又似在黑暗深处低低的咆哮。
白衣女子发出了一声尖锐的啸声,周围所有的异象消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脚下那无边的黑暗里,仿佛有什么东西,似星光,似火苗,悄悄地亮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巨大的地底岩洞出现在眼前。
炽热滚烫的岩浆,形成了一个焦热的湖面,充斥着整个岩洞下方。
湖面之上,不时有热浪气泡冒起,然后破裂,更有汹涌处,竟如潮汐一般,炽热的岩浆飞弹而起,直至半空。岩浆发出的红色热焰,把这个巨大的岩洞照成了红色的世界。
曹旭和白衣女子落在了岩浆湖上方一个平台上,前方不远处的平台尽头,靠近炽热岩浆热到几乎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方,是一个椭圆形状的石窝,上面静静地趴着一只白色的狐狸。
白色的,大狐狸!
它的眼睛闭着,仿佛在安然入睡,身子蜷缩,很是安静。
在它的身后,细小而美丽的皮毛,分岔却异常和谐的地方,一共有六只尾巴。
六尾魔狐。
曹旭看着眼前这只放佛拥有魔性的美丽狐狸,伸手一招,一件半个手掌大小的事物便已经落在了他的手中。
此物呈圆形状,外边是一个碧绿颜色的玉环,青翠欲滴,一看便知不是凡品,而在玉环中间处,镶着的是一片小小的似镜非镜,赤红颜色的薄片,中间更雕刻着一个形状古拙的火焰图腾。
整个事物,那玉环倒占去了大半,而在玉环两边,还各有一道红色丝穗,系在环上。
玄火鉴,正道三大门派之一的焚香谷,在三百年前被九尾天狐举全族之力盗走的镇谷奇物。
一旁三尾妖狐所化的白衣女子紧张的看着曹旭,她冒险一搏,结局究竟会是什么样呢?
曹旭收起了玄火鉴,说道:“说一说你的要求吧,这个世界上我所办不到的事情,还真的不多。”
白衣女子将目光投向了前方平台尽头的六尾白狐,说道:“请公子出手,治好我大哥身上的伤势。”
“如你所愿。”曹旭说道,脚步轻移,走向了静卧着的六尾白狐。
就在这个时候,六尾狐狸尾巴微微晃动,头颅轻摆,放佛从沉眠之中醒了过来一般。
它张开了眼睛。黑色而深邃的瞳孔里,倒映着身前紫衣青年的身影。
“这位公子,我能否换一个要求。”六尾白狐忽然开口说道。
“不行。”曹旭说着,神念扫过,六尾白狐的身体状况,他已经已经了然于心。
左手一伸,混元真气从掌心喷薄而出,将六尾白狐包裹了起来,随后向着它体内渗透了进去。
一会儿之后,曹旭伸手一提,真气包裹着一个个长短不一的冰刺飞了回来,最终变成了一朵晶莹剔透的冰雪莲花。
彻骨的寒气从冰雪莲花上蔓延开来,与地底火脉散发出来的热力,形成了冲突,一股稀薄的雾气,出现在了地底岩洞之中。
九寒凝冰刺,焚香谷第二高手上官策苦心炼制的法宝,就此落入了曹旭的手中。
“因果了结,你们二个日后耗好自为之,否则自认有人替天行道,斩妖除魔。”
话音未落,曹旭已经消失不见。
白衣女子急忙上前,真气探入六尾白狐体内,往昔那至阴至寒的寒毒,已经彻底不见了踪影,另有一股浑厚的真气,流转在六尾白狐的体内。
这时,六尾白狐睁开双眼,四目相对,满是说不完的欢喜。
……
半月之后,空桑山。
一袭紫衣的曹旭,和一个细眉方脸,眉目看着儒雅中年文士并肩而立。
中年文士双目炯炯,额角饱满,却在这文雅中自有不怒而威的气势,一袭儒袍,腰间别着一块淡紫玉佩,玲珑剔透,隐隐有祥瑞之气,一看就知不是凡品。
半个月的时间,对于曹旭来说,已经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比如说去鬼王宗一游,看了看还未长大的碧瑶,与鬼王深刻交流了一下关于第二卷天书、四灵血阵的问题,而后镇压烛龙和夔牛等等。
四灵血阵是这个世界最顶级的阵法之一,与青云门的诛仙剑阵,焚香谷的八荒火龙阵相比较,这个阵法能够召唤修罗之力,而这也是曹旭最为关注的一点。
修罗之力,会是来自于什么地方的呢?
这个问题,相信在不久之后,就能够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千余年前,黑心老人以‘噬血珠’纵横天下,魔威滔天,而今何在,不得长生,一切终归是镜中花、水中月。”文士打扮的鬼王说道。
“天书第一卷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定然不会让鬼王失望。只是希望鬼王不要忘记了我们的约定。”曹旭说道。
鬼王“哈哈”一笑,说道:“定不会有负于先生。”
言罢,二个人便消失在了山中。
对于曹旭和鬼王而言,万蝠古窟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险地,二个人一路走来,十分顺利的找到了第一卷天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同样也出现在战神殿之中,可惜的是,曹旭自从初入风云世界的时候,曾经略有所悟之外,就再也没能从中感悟出什么东西来。
直到今日,《天书·第一卷》映入眼帘,他脑海之中四十九副《战神图录》忽然变得活灵活现了起来。
“夫天地造化,盖谓混沌之时,蒙昧未分,日月含其辉,天地混其体,廓然既变,清浊乃陈。
……
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
故无实无虚也。
故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也。
故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