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第1644章 充实后宫
长孙无忌把话已经说的那么清楚了,左洋要是再听不明白,那他就是个傻子。
既然武昭仪能够成为太子李忠威胁的原因是武昭仪很得圣宠。
那再给李忠弄一些漂亮的女人进宫不就行了?
左洋很清楚,男人嘛,只要有能力,都不可能说钟情于一个女人的,一些男人之所以娶一个女人,也只是因为他的能力有些不济罢了。
而就算是能力不济的男人,在他的脑海深处,怕也想着三妻四妾。
普通男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李治。
当初娜妃的进宫就是明证。
所以,左洋在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后,很快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便是帮李治充实后宫。
如今的太子李忠,虽说失去了王皇后这个大靠山,但朝中依附他的人还是有的,毕竟太子李忠很有可能就是以后的大唐天子,总会有人想要赌一把的。
所以,左洋回到东宫之后,便立马把依附于太子李忠的一些骨干给招了来,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跟这些人说了一下。
这些人一听,顿时一喜,连连表示赞同。
在他们看来,只要有其他女人分走了李治对武昭仪的宠信,那么武昭仪对太子的威胁就会很低,而且后宫越乱,武昭仪就越发的没有精力来对付太子。
充实后宫,也是变相的为武昭仪增加对手。
她之前的对手没有了,那就再给他弄几个,就不信她能那么厉害,把所有的对手都给打败。
几人这样商量好后,便决定明天早朝,提出此事。
早朝。
暮春的天气很好,所有上早朝对于大唐的天子或者臣子来说,都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至少现在没有夏的炎热,冬的寒冷。
因为永州事情解决的缘故,李治的心情也是难得的好,与群臣讨论事情也很积极,偶尔有一两个官员不长眼说了让李治不开心的话,李治也是挥手而过,并不治罪。
这样陆陆续续把朝中大事说的差不多的时候,一名官员站了出来。
“圣上,臣有本奏。”
站出来的官员乃是宗正寺卿卫三年。
宗正寺隶属九寺之一,掌管皇族事物,平时的地位也不算很高,但有关皇族的一些事情,他们都能插上手。
卫三年站了出来,李治很是好奇,虽说这卫三年有上朝的资格,但平时很少说话,怎么今天突然就站出来了呢?
不过好奇归好奇,李治还是问道:“卫爱卿想说什么?”
卫三年道:“圣上,自从萧淑妃被贬为才人,王皇后被贬为庶人之后,圣上的后宫着实空虚了许多,臣为了大唐的绵延后续着想,请圣上下令天下,让各地官员挑选秀女进宫,以此充实后宫,壮大我大唐皇嗣。”
卫三年说起这事来,一点都不觉得难为情,而且还十分的得意自豪,朝中官员一听这个,不少人都忍不住微微凝眉。
扩充后宫不是坏事,但如此一来,难免劳民伤财,使得民间不少百姓怨声载道,所以,一些官员便想站出来反对。
可还没有站出来,转念一想,发现李治现在的女人的确少了很多,萧淑妃、王皇后败下阵后,也就只剩下一个武昭仪还能勉强撑住场面。
这对于一个天子来说,未免太过寒酸了一些。
所以,那些想站出来反对的大臣考虑到这点之后,就又把伸出去的脚给缩了回来。
他们尚且三妻四妾,更何况皇上呢?
反对的人没有站出来反对,赞成的人却是突然一下子站了出来。
“圣上,卫大人说的不错啊,如今后宫空虚,理应选秀女,以充实后宫。”
“没错,圣上如今的子嗣不是很旺,当雨露均占才好。”
“多一些秀女进宫,也多一些机会嘛……”
“就是,就是……”
朝中群臣陆陆续续的站出来表示支持选妃,扩充后宫,而这些人,有一部分是太子李忠的,有一部分人是萧才人的。
卫三年是太子的人,他提出来后,太子的其他人自然也立马跟着附和,萧才人本就有意给李治选几个美人,以此增加武昭仪的麻烦,所以他的人也立马跟着站了出来。
除了这两人的势力外,长孙无忌的一些人也站出来表示支持。
这个主意,本来就是长孙无忌给左洋出的,如今左洋替出来了,他跟着附和一下,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三拨势力都表示支持李治充实后宫,这等壮阔,实在让人拒绝不得。
可是李治看着这些人,却突然开口道:“诸位爱卿的心意,朕能明白,只是选秀女进宫,太过劳民伤财,还是算了吧。”
李治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倒是让群臣一愣。
按理说,给李治找女人这么好的事情,李治不应该推辞才对啊,他怎么好像不怎么感兴趣?
不过不管李治是不是感兴趣,大家该劝还是得劝,该说还是得说。
“圣上啊,选秀女进宫,不劳民伤财,我们也不进行多大规模的,选个百十来人就行了。”
“是啊,圣上,我们知道您体恤百姓,不忍百姓受苦,但您肩负着大唐的兴衰未来啊,为了大唐,您的后宫必须充实。”
“是啊,圣上,请您不要推辞,我们这也都是为了大唐好,您就委屈委屈吧……”
群臣你一句我一言的说着,好像这事李治很反对,而他们在逼着李治这么做似的。
李治坐在龙椅上,面露为难之色:“既然诸位爱卿这样说,那就这么定了吧,不过不可将范围扩大,选五十名秀女进宫就行了,不能多了,不然朕不轻饶。”
“圣上仁慈,臣等遵命。”
看着群臣的表情,李治这才满意的笑了笑。
其实,为他选秀女,他高兴还来不及呢,虽说跟武媚娘的关系不错,但作为男人,谁会嫌弃自己的女人多?
所以,李治对于选秀女这件事情,很满意,只是作为皇帝,他觉得自己得推辞一番,不然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他这个皇帝太过于荒淫,对这种事情很热衷。
这种情况很不好,所以才会出现李治这么推辞之后,再立马表示很不情愿的接受群臣安排的情况。
而群臣在看到李治的反应之后,也都很快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们的皇帝,还是很喜欢这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