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名声的好处

  养牛场门口的那辆面包车,最终也没等到燕老板大驾归来,在夜里悄无声息地开走了。
  这也怪不得别人,谁让他们不了解情况呢!如果他们早点用这样的态度过来,说不定事情还有可能有点转机。现在急匆匆过来,竟然连养牛场的具体情况都没打听清楚。
  在面包车走之前,大桥西头有辆摩托车直接下了大路,沿着河边一路向北。面包车上的两人看着那车灯在河边忽隐忽现着远去,却不知道,那开摩托车的就是他们等了大半个下午的人。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张坤过来算是正式采访。其实主要内容估计他半夜连草稿都打好了,现在就是来拍几张照片,再和养牛场的人聊上几句,算是丰富一下素材。
  紧接着就是市领导的视察工作,这次跟着来的不但有报社的还有电视台的。报社的来的还是张坤,一回生二回熟,这次一来,就开玩笑似的对燕飞说道,以后就靠着燕老板多给他提一下新闻素材了。
  有熟人真好,燕飞还觉得这跟着摄像机,弄的大伙儿都挺紧张的。有了张坤这个‘内应’,才知道摄像机拍的是挺多,实际上能在新闻出现的镜头少得很,只有个别比较有代表性的镜头上去的可能性才大一点。
  有代表性的镜头,就是一些领导和工人亲切交谈握手,亲自在牛棚里边观察黄牛,观察喂牛的饲料。在青贮饲料旁边观看粉碎机工作,还有在设备室指导工作等等。当然还少不了最后在简陋的会议室,对场里代表和乡里县里来的陪同人员讲话鼓励这样的画面。
  养牛场只算是第一站,一个上午都用不了。其实来的领导们都已经看过了相关的材料,对养牛场已经有所了解。毕竟之前吴秘书的那一趟可不是白来的——既然什么东西大家心里都已经有数,那么只是看看的话,真的快得很。
  随后一行人还看了一下三岔河乡种植的果树等等,这些果树按预计的是明年就可以结果,虽然刚开始产量不会太高,可至少已经是看到希望了。
  接下来半个月,对于三岔河的人来说,就和过节看大戏似的。
  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都升级了,不再是张家长李家短的,统一变成了电视新闻,报纸。甚至还有人不时蹦出来几个书面化或者领导们讲话用的名词,来显摆一下自己的‘专业’。
  三岔河的养牛场上了报纸又上新闻,这可是大事!
  陪同领导的燕飞在电视上出现了个镜头不说,连养牛场的几个装模作样干活的工人,也闪现了两次。根据黑子等人的具体测试,这两次的时间分别是三秒和五秒,加起来足足出现了八秒钟——当然五秒的那个镜头,主要是领导站的位置刚好在他们前边,于是他们跟着也露了脸,至少熟人的话还是能认出来他们的。
  其中老高和黑子两个最‘出彩’,老高一张死人脸面无表情地站在机器旁边,偏偏站的那个角度还好的很,镜头闪了两次都有他,不知道还以为这是个冷血杀手保镖来着。
  黑子那厮则是恨不得把脸凑镜头上,只要看到摄像机转过来,他必然是手上抱着秸秆往机器里塞,脸扭着对着镜头,还不忘咧嘴笑着。那形象真是没得说,反正当天晚上看新闻的时候,刚好是大伙儿吃晚饭的时间,当时超过一半人直接喷饭了……
  但是在三岔河乡的人看来,谁也不在意黑子和老高表现的怎么样,大家只需要知道,养牛场上了市里的报纸,上了市电视台的新闻就行。
  说实话连镇长一行人都被忽视了,大家只关注的是养牛场。毕竟养牛场里边的人,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像黑子老欧他们几个,以前整天在镇子上晃悠,小镇这么大,就算不认识他们的也都脸熟。
  黑子这些天只要有需要到镇上的事就积极的很,走在大街上仰着个脸也不怕地上有狗屎,气势的很。看到有人对自己打招呼,就立马一脸的谦虚加上很是有派头的点点头,像领导视察似的。表面上看起来一脸淡定,心里不知道都美成什么样了。
  准备用来制造牛肉干的厂房都已经建好,大家反而不着急了。送牛肉的车到了市里边,那些原来买牛肉的一听说是上过新闻的,买回去也不忘间接替养牛场打广告,销量都好了许多。
  现在牛肉干的事不着急了,燕飞正和庞发商量,让他和那些牛肉餐馆的人联系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大的餐馆,自己有运输工具的,让他们自己来拉牛肉。
  那样的话场里的人就解放出来不少,反正做牛肉干的设备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工,零售牛肉也没必要再继续卖了。
  只不过燕飞此刻正有些头疼,倒不是头疼那位得罪了他的老贵同志。那家伙过几天就要宣判了,上面已经有人透漏出来,肯定轻不了。而且赔偿问题不是担心,那些不见的牛肉还有工人们被打伤造成的损失,肯定会让他们赔偿出来。
  他头疼的是面前这几个人。
  一看他们就是乡里人,只有领头的那个尽量穿得西装笔挺的,只是脚上的运动鞋,已经深深地出卖了这些人的身份。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这个领头的就是农民企业家,还是最小的那种。估计是家里养的有百十头牛,最多也不会超过二百头。
  现在这位农民企业家,正在用一种客气中带着谦卑的语气,对燕飞陪着笑说道:“燕老板,实在是麻烦你了。我们就是想来取取经,也不是想打探你的技术,就是来看看,这个有点冒昧了,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他们已经是燕飞这几天接待的第五波这样的客人,对此燕飞已经有了经验。刚才他头疼不是这些人不请自来,而是这些人说话没个利索劲儿,明明是一句话能说完的事,非得啰里啰嗦说个半天。
  现在终于等到这些人说清楚自己的来意,他都不用考虑的直接客气道:“没事没事,大家都是养牛的,本来就应该互相照顾。你们稍等下,我叫个人来带你们看看,有什么问题你直接问他就行了!”
  说着一眼看到路过的小宋,直接招呼道:“小宋,过来带这几位老乡在场里转转看看!”
  “哎,好嘞!”小宋笑眯眯地小跑着过来,对着这几位招呼道。“大伙儿跟我过来吧!想看什么你们说,我带你们看看!”
  那几个人对着燕飞满是感激地笑笑,然后才跟着小宋离开。
  什么事都是两方面的,就比如这做生意。低调有低调的好处,闷声发大财也没什么不好的。可是有了名气,那也有名气大的好处,就比如现在燕飞让小宋招待的这些人,那就是慕名而来的。
  因为见识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这些农民企业家,实际上都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说起来他们算是比较有眼光的,目前也算是靠着养殖走上致富的道路。
  可是也就止步于此了,想扩大规模限于销路问题,根本不敢扩张,想搞加工之类的又找不到路子。
  从电视报纸上这些能接触到的信息上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但是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放眼望去,只觉得前路一片苍茫,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说句老实话,如果你问他们来了之后想看些什么,很可能他们会直接回答,我也不知道。
  所以他们来了之后,才会支支吾吾地让燕飞觉得头疼。因为说不出个所以然,还有点不好意思,遮遮掩掩吞吞吐吐的,说个话别提多费劲儿了。
  真不是胡说的,这些来的人之中,有些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想看些什么。基本的规矩都是懂的,他们自己也清楚,人家养牛场有什么秘诀肯定不会直接告诉自己的。可是不来看看又心不甘,都是养牛的,人家的牛肉都卖到香江去了,咱们这也是万城黄牛,怎么就不行呢?
  有一个人倒是目标比较明确,想看看双孢菇和蚯蚓这两样,可看过之后也比较茫然。这些东西看着就不知道怎么用怎么吃,养了种了是简单,可东西出来卖到哪儿呢?
  说实话这些人在当地,特别是在乡镇上的,基本上地位比燕飞在三岔河差也差不了多少。如果是能养个大几十头牛甚至上百头牛的,还能守得住这份产业,别看出来的时候一身的土气,在当地都绝对是有头有脸的。
  说是地头蛇也行,说个不好听点的土霸王也没错。可是都没用,出了当地到了外边的世界,那就变成了土鳖。而且大部分属于是江湖老胆子小的那种土鳖,到了外边生怕惹是生非,不像燕飞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找到个餐厅还遇到个外国佬,他都敢凑上去问人家要不要买牛肉?
  实际上说起来,这些农民企业家们,现在也就差了临门一脚——那就是走出去。
  这要是用武侠小说上的说法,那就是遇到瓶颈了。能不能突破,那得看机缘。
  迈出这一步走出去的都会越做越大,只要步子迈的稳一点,过上二十年上个那什么富豪榜都不是问题。但是这一步也是最难的,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去个省城站在大街上,只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土包子之气四溢,连坐公交车都不知道怎么坐,更别说还想办成什么什么事儿了……
  燕飞考虑不到这么多东西,第一次有人来慕名参观养牛场,他是觉得挺高兴的。说明人家看的起咱,对咱们服气了才想来学点东西的。
  可是第二次,第三次……他就有点烦了。
  但是他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事大家商量。有些大家不懂的事情他自己决定,那是因为别人给不了意见。现在这是属于人际往来的事,他觉得这中间让他不舒服,就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帮忙想想对策。
  结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一下子就让他发觉,原来这还是好事。
  七嘴八舌的说的很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反正他们来就是看看,也妨碍不了咱们什么事。既然来了咱就当多认识个人,回头留个联系方式经常联络着。以后咱们不想出去买牛了给他们打个电话,那牛不就送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