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七章 古村之战(五)
跟踪的尾巴被打掉了,日军的外围警戒哨也被摸掉了,而此时沈冲正在进行第三个环节,他带了特务连十二个人正在那村子的房舍庭院之穿行着。
而令人惊的是与他们这些士兵同行的还有二十多名侗家男子,这些壮家男子的带头人正是小阿瓦的阿爸。
小阿瓦自然知道到哪里去找到自己村子里的人,而从安全角度考虑,特务连的人除非迫不得以也不可能用这样的一个孩子做向导。
那些侗家人本来正商量着如何去和那些日本人斗一斗去救出自家村民呢,此时一见**又来人了自是大喜过望。
沈冲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这些侗家人参战的请求,但是他要求所有侗家人必须听从自己的指挥。
沈冲之所以要带这些侗家人参战原因是因为他带的人太少并且他相了这些侗家人的弓弩。
至于侗家人的危险吗?
沈冲认为基本没有,是让他们开头射一弩跑,这又能有什么危险呢。
这个村之所以叫古村,是因为可以看出这个村子建筑的年代确实已经很久远了。
只是房舍却都是用结实的砖石砌成的,那墙的壁画纹饰虽然说有的已经脱落很有一种沧桑的感觉,但房舍的主体却结实依旧。
正如小阿瓦所说,整个村子的各家各户是相连的。
这个相连当然不是说从这家的客厅能进那家的卧室,而是说庭院。
各家是依山而建有时为了避开山石有时又要避开小河,所以自然不可能那么整齐。
所以那庭院有甲家与乙家依次相连的,却也有甲家与丁家错落相连的,而相连之处竟然面都有房盖,所以整个村子对外人来讲是一个庞大的迷宫。
侗家人居于深山之,自然有防贼防盗的措施。
也正是他们看到有外来的日军的侵入及时擂响了那示警的鼓声,里面那些各家的人才能得及时逃脱。
又由于里面如同迷宫一般,进去抓人的日军三追两追把人追丢了,非但把人追丢了甚至他们有十几名士兵还在里面迷路了,东绕西绕的却是绕了半个多小时才绕出来。
在前面侗家人的引路之下,此时沈冲他们穿房过院终于接近了这片房舍的外围了。
于是,所有人的脚步都放得越来越轻了。
沈冲发现跟他来的这批侗家人应当是经常山打猎的原因,那份气定神闲而又适度紧张的样子竟然有老兵的风范。
他终于放下心来了,说实话如果这些侗家人如果遭到日军伤害,他心里会很过意不去的。
因为,这支日军本来是追踪他们而来的。
否则这个大山之的侗家村子不会遭此无妄之灾。
而这时走在最面小阿瓦的阿爸却是一摆手停了下来,而沈冲便已经听到了前面的院子里传来了日军的说话声。
侗家人会汉语的都不多,至于说能听懂日本话的更不可能。
但沈冲只听了两句便听明白了,原来是一名日军士兵正在向军官报告说他们跟踪支那魔鬼部队的那几名人员还没有把消息传过来呢!
毫无疑问,日军所呆的这个院子是这个村子最外侧的院子了,沈冲他们必须干掉屋子里的日军才好去解救那些人质。
沈冲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莽汉、张富贵、刘栓娃他们刚想打手势动手,小阿瓦的阿爸却是做了个摆手的手势,然后却示意沈冲跟他走。
沈冲心疑惑自然不肯动,现在一丁点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由于日军在院外,小阿瓦的阿爸也不能说话,便指了向头顶然后又轻轻拍了一下他手的弓弩。
沈冲明白了。
于是他又带了几个人跟着小阿瓦的阿爸走进了另外一个屋子。
沈冲这时才发现这个屋子里有一架不高的竹梯,原来这个房子竟然面还有一层。
几个人小心翼翼的爬竹梯到了那阁楼之便看到了有着镂空花雕的小窗,再凑到那小窗前向下观望果然便看到了院子,那院子有三名日军,一个军官两名士兵。
既然有弓弩这里视野开阔直接把这三名日军射杀掉那自然是冲出去动手强。
沈冲刚想动手忽然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他却是往棚顶撩了一眼,然后也拿手往一指,接着又把那只手收回向院外的方向指了一下然后也轻拍了一下自己拿的弓弩。
小阿瓦的阿爸也明白了沈冲的意思却是郑重的点了点头伸手一指屋子的一角。
沈冲打手语的意思无疑是在问小阿瓦的阿爸面是不是还有一层可以直接用弓弩攻击院外的日军。
小阿瓦的阿爸回答自然是说有的,楼梯在那里。
沈冲跟张富贵耳语了几句张富贵下去了。
霍小山的战斗方案是从这个村子里摸出去抢回人质然后利用地利的优势直接让人质摆脱敌人,然后他们再利用日军运动时对日军进行伏击。
为了避免日军发现他们有两拨人已经被干掉了,所以解救人质很急迫。
正因为如此,特务连的战前准备特别仓猝,沈冲都来不及观察了解村子的地理环境。
直到现在他们要发动进攻了,却是在小阿瓦阿爸的指点下才拿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作战方案来。
好在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虽然仓猝倒还来得及。
张富贵刚下去片刻,便又有十几个人顺着楼梯爬了二楼面的那层阁楼。
这回所有战前准备这才算真正做好了,而透过那镂空的小窗可以看到,屋子里的那三名日军已是起步向院外走去了。
一共三名日军,自然不用沈冲吩咐,跟他来的人已是把弓弩拉开指向了他们。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沈冲举起手猛的向下一落,于是三支弩箭从那小窗镂空的空隙射了出去!
屋里与院子又能有多远,一瞬间那三名日军被那弓弩射出的箭矢穿透了身体扑倒在了地。
还好,那院门是半关着的,院外暂时还没有发现**队已经摸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