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

  热热闹闹几经波折的恩科大考终于结束,朝廷共选士五百六十一个人,和往年动辄就有八百九百个进士的科举考试相比,虽然录取的人数明显减少,却因为参考人数的限制,录取率反而是历年来最高的。
  这五百多人,就是复隆新朝的新鲜血液。
  二十多天以后,江南朝廷又有一桩喜事:皇上大婚之期已定。
  大明朝的历代皇后大多是出于底层寒门,如此就可以避免出现外戚集团。按照惯例,皇后人选要从民间甄择,从无数品貌好出身好的女子当中千挑万选。虽然朝廷同样进行了“选美活动”,但规模却比以往小了很多,显得有些仓促。
  最终,庐州翁氏女中选,只要大婚过后,就会成为统领内宫的一国之母了。
  皇帝大婚,历来就是国家大事,自然引得无数人议论,连银雀儿都忍不住的念叨了几句:“那姓翁的女孩子马上就要做皇后了,成为这天底下最尊贵的女子,可真是好福气。也不住大婚之时的场面会何等隆重……”
  李吴山笑道:“隆重?你想多了,现如今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哪有那么多闲钱给皇上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事?”
  李吴山说的,也正是目前朝廷上最关心的问题。
  按说皇上大婚这种事情,肯定是能有多隆重就办的多隆重,可现在的大明朝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平盛世。北都沦陷江北尽失,无论内库还是国库,都空空荡荡,连各级官吏的“基本工资”都欠着呢,根本就没有钱办一场风光体面的婚礼。
  好在复隆皇帝性情随和,深刻知道国家的艰难,所以已下了旨意:婚礼的重点就是节俭二字,能少花钱的地方就一定要少花钱,能为国库省一点就省一点。
  按照惯例,正式成婚之前,皇帝必须要拿出一笔“填妆钱”送给未来的皇后,让她置办更多的嫁妆。大明朝的历代皇后拿到手的“填妆钱”从来就没有少过十万两银子,老福王(就是弘光帝他爹)成亲的时候,虽只是藩王,却给了整整二十万银子作为“填妆钱”。
  奈何复隆朝实在是太穷了,根本就拿不出那么许多银钱,所谓的“填妆钱”也非常之少,只给了两万缗钱,相当于一万五六千两银子而已。除此之外,虽然还有品目繁多的丝绸、布帛、珠玉等赏赐,却已经是很寒酸的了。
  “我听说咱们这位未来的皇后并不怎么标致,在众多的候选者当中,样貌身材只能算做是中下等……”银雀儿酸溜溜的说道:“说不准还没有我漂亮呢……”
  听了这话,李吴山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若是这女子真是倾国倾城之貌,或许就不会被选为皇后了。”
  “娶妻取德,纳妾纳色”,这是连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作为一国之母,最要紧的是德行和性情,而不是身材和样貌。在很多时候,若是样貌太过于出众,反而是一个减分项:皇后注定是统领后宫的,不仅是内宫之主还是天下之母,太漂亮的话说好听一点叫做美艳,说难听一点则是妖冶,那是绝对不行的。
  未来的皇后只要不是很丑,能看得过去就行,一副绝美的容颜还不如“圆脸大耳”更好些,因为那是“福相”,可以给江山社稷带来好运的相貌。
  “这翁氏女子选为皇后,和样貌无关,纯粹就是因为出身。”金雀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朝廷需要这样的一个皇后罢了。”
  金雀儿说的太对了。
  翁氏女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女子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国之母,最要紧的根本就不是样貌,也不是所谓的“温良淑德”,而是因为她的出身。
  一个六品学官的女儿,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可以算得上是大家闺秀,但是对于朝廷而言,实在是出身微寒,非常符合大明朝选后的标准。
  但这仅仅只是表象而已,这位未来的皇后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身份:她的嫡亲姑姑是黄得功的发妻。
  也就是说,黄得功是皇后的亲姑父。
  在江北四镇当中,靖南伯黄得功实力最强也最能打,现如今镇守在芜湖一带守着南京的上游。因为楚华文的劝说,黄得功效忠了新朝,成为第一个表态支持新朝的地方实力派。
  虽然他是复隆朝的臣子,但这种君臣关系更主要是名义上的,因为朝廷并不能实际控制前朝的军事巨头。
  翁氏女成为大明国母之后,他黄得功就又多了一个外戚的身份,名义上的效忠也就会转变成为真正的效忠。
  这根本就是一场政治婚姻。
  要是没有这个内在的因素,翁氏女不可能被选为皇后。
  连金雀儿都能看清楚的问题,李吴山肯定看的更加通透,但却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有说。
  但金雀儿却通过这场婚事看出了皇帝的心虚之处:借助联姻的手段收服地方上的实力派,这种做法虽然巧妙却显得有心信心不足。想当初,潞王曾经试图把一个宗室女嫁给李吴山,同样是出于政治联姻的考虑,李吴山却毫不犹豫的婉拒了。
  这就足以说明李吴山拥有绝对的自信,不屑于采用这样的手段。
  “朝廷的事情自然有朝廷去做,眼下我可没有那么多闲工夫理会这些。”李吴山说道:“明日第二批新生就入校了,你先把入校致辞给我准备好。”
  最先加入吴山军校的那一批学生,已完成了最基本的思想教育,正在进行军事素养的培训。第二期七百多军校生马上就要入校学习了,这才是李吴山的工作重点。
  “今天还有一堂大课……”
  现如今的李吴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军校方面,每天都忙的四脚朝天。正准备去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刻,韩福财来了。
  韩福财的李吴山的嫡系,时常出入帅府内宅,根本就用不着客套,而是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有什么事你赶紧说,我还要去军校上课呢。”
  韩福财知道李吴山事物繁杂时间宝贵,直接取出一柄佩刀放在桌子上:“老爷,这是皇上赏给我的。”
  佩刀装饰华贵,镶金嵌玉,尺寸却比普通的战刀小了至少两号,一看就知道不是真正的军用品,而是用做装饰的礼器。
  “这好像是御用的佩刀吧?”
  “是的,是皇上的佩刀。”
  “既然是皇上赏给你的,你就拿着好了。”李吴山笑呵呵的说道:“作为内廷宿卫首领,皇上赏你一把御用的佩刀,不是很正常吗?”
  “除了赏给我这柄佩刀之外,还……”韩福财从来就不是个口舌伶俐之人,稍微组织了一下措辞才继续说道:“今日早晨,皇上专门把我们几个宿卫头领唤了过去,不仅温言勉励,还还有赏赐。那几个领了赏的内廷宿卫头领,全都是咱们大旗军的人。”
  “我总是觉得皇上专门赏赐这次东西是有别的用心,老爷明白我的意思吧?”
  内廷宿卫已经经过两波清洗,原本那些从北京带过来的侍卫已所剩无几,有很大一部分侍卫是出自大旗军。
  皇上这么做,用意已经十分明显:试图拉拢这些人,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皇家侍卫,而不是李吴山的私兵。
  皇上亲自赏赐,本身就是很大的荣耀,效忠皇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但韩福财总觉得自己是李吴山的人,这事一定要让他知道。
  稍一沉吟之后,李吴山就笑了:“好了,我已经知道了。既然是皇上赏给你们的东西,就拿着吧。其实吧……这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是皇上的臣子,你们又是我的手下……至少曾经是我的手下。效忠我就是效忠皇上嘛,你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有老爷这么句话,兄弟们也就放心了。”韩福财有点迟疑的说道:“我总是觉得皇上似乎对我们这一批宿卫不怎么放心……”
  “你们这些人本就是军籍,出任内廷宿卫也不过是权宜之计,而且不符合以往的惯例。”内廷宿卫是皇帝的身边人,虽然没有正式的律条,但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传统,宿卫这样的要紧职位需要由内卫司专门进行选拔安排,而不是出自军队。
  李吴山说道:“回头我向万岁提一提这个事情,还是让兄弟们回到大旗军中吧。你对大家说下一下,若是有愿意继续做内廷侍卫的,也不能拦着,人各有志嘛,明白了没有?”
  “明白。”
  “哦,对了,”李吴山微笑着对韩福财说道:“你要是不干内廷宿卫了,就先到军校做教官吧。做一个战术教官,教教学生们格斗杀敌的技巧……”
  “老爷说笑了。”韩福财憨憨的笑着:“我有多大的本事老爷最清楚不过,在两军阵前卖把子力气或许还能凑合一下,全是仗着敢打敢拼才侥幸有些微末战功,又怎么敢去做教官?那岂不是误人子弟了么?而且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李吴山笑道:“战术教官不是教书先生,会不会读书写字并不要紧,我已仔细查过你的战绩了。在历次战斗中,总共杀敌十三,负伤两次,怎么说也是百战老兵了,把你在生死之战当中积累下来的那些宝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足够了。”
  “既然老爷觉得我能行,那我就赶鸭子上架的试一试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