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 仿佛平淡

  马尔科硬着头皮说完了上述的话,然后转过身来,向林振华走去。林振华也连忙站起来迎上去,两个人就这样在主席台上当着无数记者的面,一边热烈地握手,一边回转头向着记者们绽出笑容。至于马尔科的笑容与林振华的笑容有什么区别,大家就不必去考究了,人家是老外,也许笑的时候就是带着点哭相的,人家乐意喜极而泣,你管得着吗?
  “我宣布,中国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与德国吉森机床有限公司,正在进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谈判。谈判已经取得了建设姓的成果,汉华集团将向吉森公司注资,并获得部分股权。吉森公司也将向汉华机床公司注资,获得对汉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所有对于汉华公司与吉森公司之间存在矛盾的说法,都是不负责任并且别有用心的。”
  林振华笑吟吟地向众人宣布了一个爆炸姓的重大新闻。
  这就涉及到这几天来所发生的变化了。
  马尔科自作主张把铁路设备谈判的事情透露给了南导,给中国发改委和汉华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雷霆震怒,通过自己的渠道把状直接告到了吉森公司的总裁鲁茨那里。
  中国官方要想告状,渠道和手段都是非常充足的,这一回的事情,属于私底下的交易被泄露的问题,所以发改委没有走正式渠道,而是通过中间人向鲁茨表达了一个意思:如果吉森方面不主动出面来挽回影响,那么发改委将宣布吉森公司在这项招标中永远出局,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这个消息传到鲁茨的耳朵里,把他惊得如五雷轰顶一般。在欧洲人的眼里,中国人在其他的事情上都是可以通融的,唯有涉及到面子的问题,那是顶顶重要的,绝无商量余地的。马尔科的愚蠢举动,显然伤害了中国政斧的面子,中国政斧放出这样的最后通牒,恐怕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的。
  从此前的谈判来看,吉森公司即使不肯答应中国方面的要求,最终也不至于完全拿不到一点订单,只是额度不尽人意而已。最关键的是,只要挂着一个尚在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名头,吉森公司就可以在股市上维持一个还有希望的形象。如果中国方面公开宣布将吉森公司排除在未来的合作范围之列,鲁茨有理由相信,吉森公司的股票将会崩溃,届时政斧就会出面来要求吉森公司进行重组了,那将是吉森公司的噩梦。
  想清楚了这个道理,鲁茨哪里还敢让马尔科去胡闹,他给马尔科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先是结结实实地把马尔科骂了十几分钟,然后勒令马尔科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修复与发改委和汉华之间的关系。
  吉森公司表现出了合作的态度,双方的谈判便有了新的进展。在经过一番气氛友好的讨价还价之后,吉森公司答应了向中国转让全部技术专利的要求,换取了汉华向吉森公司注资1亿欧元的承诺。1亿欧元对于吉森公司糟糕的财政状况来说,只能算是聊胜于无,但这笔资金来自于风头正劲的中国汉华重工,其意义就不大一样了。它意味着吉森公司拥有了与中国官方的对话通道,而中国……早在500年前欧洲人就知道这是一个黄金遍地的国度了。
  吉森公司向中国转让的技术专利,受让方自然就是汉华。为了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些专利采取了折股的方式,由汉华机床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股份,交给吉森公司,作为获得这些专利的代价。至于折股的比例,那是需要进行认真测算的,双方都会请过硬的会计公司来办这件事,在几天的时间里,双方还谈不到这样的细节上。
  专利的问题谈妥了,铁路设备招标的事情自然也就很好谈了。发改委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在这一轮招标中,吉森公司至少可以获得10亿欧元的份额,这笔钱足够让吉森公司暂时起死回生了。至于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无论是鲁茨还是马尔科,都顾不过来了。
  马尔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林振华请来“辟谣”的。作为一位自诩接受过明煮教育的德国人,马尔科要把自己说出来的话再咽回去,这种灵魂的煎熬是可想而知的。他对南导说的事情,完全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他亲口说出来的。现在,他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甚至当着当初采访自己的那位南导女记者的面,矢口否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这实在是有悖于他的做人原则了。
  但他也知道,所谓原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与企业的生死存亡相比,节艹这种东西根本就一钱不值。更何况,像中国发改委讹诈吉森公司的这种事情,在商场上并不罕见,他把商场上的幕后交易拿到台前来讨公道,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节艹的行为。
  记者们都被这一轮逆转吸引住了,闪光灯再次爆闪起来,记录下了林振华与马尔科亲切握手的场面。有些网络记者在第一时间就发出了快讯,要知道,两大巨头的携手,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重大新闻啊。
  罗姝坐在那里,脑子里空空如也。她以为自己捏住了汉华的痛脚,可以借此要挟汉华一番,谁知,汉华却釜底抽薪,直接把吉森公司给摆平了。看马尔科那一脸尴尬的样子,可以知道吉森已经服软了,汉华取得了全胜。
  当然,对于南导来说,在这场闹剧中并没有损失什么。这就是媒体的优势所在了,说对了可以博一个仗义执言的名头,说错了也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吭声,公众是非常健忘的。南导过去说错的事情多如牛毛,甚至被人当面打脸的经历也有不少,但只要南导自己不说,谁又会记得呢?
  看着同行们闹闹哄哄地上前去采访林振华和马尔科,罗姝觉得好生寂寥。她默默地收起采访本,站起身,走出了会场。
  会场外,阳光明媚,照得罗姝的眼睛有些生疼。她抬起手遮住阳光,向四周望了望。就在这里,她感觉到有个什么东西轻轻地碰了自己一下。
  “同志,看书吗?”
  站在罗姝身后的,是一位五十岁左右、满脸歼诈神色的男人。那男人手里拿着一本印刷精美的书,刚才,他就是用这本书拍了拍罗姝的手臂。
  “走开走开,我从不看这种地摊书。”罗姝恼火地说道,现在摆地摊卖书的居然也这么嚣张,还敢直接找人推销了。
  那男人嘿嘿笑道:“同志,我这书可不是地摊书,里面全是猛料呢。”
  “你走不走!”罗姝威胁道,地摊书没有一本不是猛料,要么是什么五女争一男、人兽相恋之类的,要么就是什么高层内幕。罗姝自认为自己够能编段子了,但与这些地摊书相比,那还是差得远了。
  那男人见罗姝没有兴趣,似乎也泄了气,他把书皮向罗姝抖了抖,嘀咕了一声,便转身欲走。
  “站住!”罗姝像被电了一下似的,下意识地大喊了一声。
  “怎么啦?”那男人回过脸来,问道:“你不会告诉我说,你又打算买我的书了吧?”
  “你再给我看一下书名……”罗姝嘴唇哆嗦着说道。
  那男人把书又递了过来,这一回,罗姝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在那书皮上,赫然有四个大字:《南导揭密》。
  天下可以叫南导的机构并不少,甚至于人名也可以叫做南导,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南导只有一个,那就是罗姝所在的南部经济导刊。
  如果说这个书名的指向还有些疑义的话,封皮上的图片就再直接不过了。图片的背景是一份一份的南部经济导刊,有刊头有证。前景则是一群形容猥琐的人物,手里拿着采访用的话筒,表情里透着浓浓的阴损之气。不用说,这些人的原型就是包括罗姝在内的南导记者,其中有一个披着长发的女子,没准就是罗姝本人。
  “你这本书是写什么内容的?是南导上面的文章的汇编吗?”罗姝问道。
  南导以揭密见长,这本书叫《南导揭密》,自然可以解释成南导所进行的揭密了。所以罗姝的第一念头,就是有人盗了南导的版,把南导上发的文章结集出版了。结集也不是不行,可是你配的都是什么图片啊!
  那男人嘿嘿一笑,说道:“非也,非也,这本书是专门揭南导的密的。我看你也像个文化人,听说这楼里面在开新闻会,你恐怕也是记者吧?你知道吗,南导就是靠编瞎话起家的,它编的那些瞎话,在我这本书里都一笔笔地记载着呢。”
  “你胡说!”罗姝再也忍不住了。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我也欢迎你侮辱我的身体,可是我绝对不能容忍你侮辱我的职业!南导有没有编过瞎话,罗姝是再清楚不过了。这年头,不编瞎话哪有关注度呢?可是,话又说回来,我们编瞎话的动机是正义的,我们编瞎话是为了倒逼真相,这种正义的行为,岂容他人亵渎。
  “什么胡说?”那男人也恼了,看起来,他对于这本书还挺维护的,他随手翻开其中一页,说道:“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南导某年某月某曰某版的文章说,某地一名乡村女教师因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在业余时间从事色情活动来养家,而当地教育部门对此不闻不问。而事实上,这位女教师是因为一夜情被撞破而编出来的谎言。其他报纸对此事进行澄清之后,南导没有进行就此报道进行过任何解释。”
  “这个事情嘛……”罗姝语塞了,这件事其实就是她报道的,在文章中,她还用了几个排比句“拷问”当地政斧。在事后发现自己摆了乌龙之后,她就再没有就此事吭声了。道歉这种事情,南导是从来不屑于做的。
  “还有这个……”那男人又翻过一页,“南导某期报道说某地政斧未经住户同意,强迁了他们的住房,并且配发了图片。而事实上,图片上显示的被拆除的房子,并不是报道中的那户人家的房子。由于南导的报道,当地政斧决定不再拆迁那户钉子户,现在他家的房子还在原处,周围的住户都已经乔迁新居了,代之而起的,是当地新建的一座火葬场……”
  “别说了!”罗姝恼羞成怒。这件事恰好也是她报道的,当时她向报料人承诺,当地政斧肯定扛不住南导的压力,最终一定会答应他家的天价补偿要求。谁知,当地政斧也够倔强,直接绕开了那处房子,不拆了,弄得那家报料人至今只能与死人为邻。网络上还因此而编了一个段子,说是造谣一时爽,全家火葬厂……“这本书多少钱,我买了。”罗姝说道。
  “100块。”那男人呵呵笑道。
  “你抢钱呢!”罗姝尖叫道,“就这本书的厚度,就算在书店最多也就卖20块钱,你这肯定是盗版,还敢开这么高的价?”
  这倒不是说罗姝出不起100块钱,而是她实在无法接受被人讹的感觉。一本揭自己短的书,还要自己出100块钱去买,这实在是太冤了。
  那男人可不干了,他把书往怀里一藏,说道:“同志,你怎么说话的?什么叫盗版,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好不好?这本书是没多厚,也就是300多页,可是我采集上面这些资料容易吗?”
  “是你写的?”罗姝瞪大了眼睛,看眼前这位,实在不像是能够耍笔杆子的样子,罗姝甚至怀疑他识不识字。
  那男人发现自己被蔑视了,不由得也恼火起来,他从怀里重新扯出那本书,指着书名旁边的四个小字对罗姝说道:“你看见没有,这上面写着四个字,仿佛平淡,嘿嘿,这就是我的笔名。”
  “仿佛平淡是你的笔名?那你的真名叫什么?或者……你过去用过别的笔名吗?”罗姝半信半疑地问道。恍惚间,她觉得眼前这人有些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莫非他是某家报社的记者,异或是一位什么作家?现在倒也有些作家长得像庄稼汉似的,别看貌不惊人,细一打听,人家没准还拿过诺奖呢。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