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二十四孝老爹
第三百五十一章 二十四孝老爹
分别的时候终归来了,张桂花嫁给刘三贵十多年,两口子还是头一回分开这么久。
此时的张桂花早已泪眼婆娑,喋喋不休地叮嘱刘三贵,莫要随便吃路边摊,莫要着了凉,万一贪了嘴闹肚子,哪个箱子的哪个盒子里,有一个缠枝青瓷瓶,上面贴了红纸标签,上头写着:保济丸。
这是苏子烨听说刘三贵要出远门游学后,托人从京城弄来的,据说,很管用。
“桂花,我记得了,天凉要记得加衣,这般天气要赶夜路,也要记得让卷书在车上生个火盆子,咱家的车箱是定制的,火盆子是用暗槽装着的,要盖上上面的木板,得把盆子里的热灰全倒掉,免得不不心着了火,烧坏了车箱,火盆子下套了个浅铜盆子,这里用来装水的,你说过,我要记得留意,莫要叫浅铜盆里的水烤干了,免得烫坏了底下的木板。”
刘三贵无奈之下,帮张桂花说完了她要交待的。
张桂花张了张嘴,刘三贵伸手拭去她眼角的泪花:“都是五个孩子的娘了,咋说哭就哭,仔细孩子们等下起来瞧见了。”
“我看你心里挺美的。”张桂花白了他一眼,扭身去了东屋,伺候她的四大丫鬟之二,织锦与红菱,早就已经打好热水,又准备好香胰子,见她进来伺候她重新洗了脸擦上香膏。
张桂花最终没有叫自己的丫头去西边的三个小院里把自己的闺女们叫醒。
而是她一个人披着猩猩红厚斗篷,还着丫头、姑姑们把刘三贵送出门。
而刘智财已经在门房处等着。
见到两人相携而来,先给两位长辈请了安。
张桂花问他:“可吃过早饭了?几时来的?可冷着了?有没有叫人生个碳盆子暖和暖和?”
刘智财觉得三婶娘一点都不像奶以前所说的那样,以前,他奶经常跟他们两兄弟说,他三婶是个尖酸刻薄,手指尖尖,锅底刮穿的人。
张桂花问他的话,他自然一一回答:“侄儿吃过了,也才刚来,外头有些冷,我娘叫我多添了件衣服在里头,刚才李大叔已经叫我进房门那里烤暖了身子。”
“没冷着就行。”张桂花笑道。
刘三贵又问他行李可准备好了?
刘智财答已经准备且拿来了,原本,他是想等薛大河赶着驴车帮忙拿过来了,谁知开院门时,正好碰上了准备去镇上的李铁匠父子。
李铁匠家因为李翠花与刘稻香交好,因此,他家也借着东风摇摇晃晃发了家。
家里添了三十亩田,又买了驴车,还买了个婆子专门收拾家里。
日子也算越发过得好了。
今儿出门见刘智财与刘孙氏费劲地把箱笼抬到院子外头,又叫刘珠儿与刘宝儿看守着,走上前一问,才知道今儿是刘智财随刘三贵出门远游的日子。
又不见他的亲爹刘仁贵,便知,那人定是还躺在哪个姨娘的温柔乡里。
这才叫了自己儿子赶了驴车过来搭把手,帮刘智财把行李送到了刘稻香家。
再由薛大河把他的箱笼一并放到后头的牛车上捆绑好,再用大块油牛皮蒙行李堆的外面。
张桂花站在大门口看着刘三贵上了骡车,又看着他钻进了车里,挑开的车帘子让她看到了里头的星星火光,看来卷书还算听话,已经老老实实的先在车内生了盆子驱驱寒气。
她又看着薛大河拿着车鞭一跃上了骡车,喊了句:“老爷,坐稳了。”
把手中的赶骡鞭甩得倍儿响,车轮了压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如同张桂花现在的心情。
桥对岸,走在前头的骡车停了下来,刘三贵从车里钻出来,朝她挥挥手,又朝她摆摆手,示意她快些进屋去,莫要站在外头吃冷气。
张桂花不动,刘三贵站在车上也不动。
张桂花拗不过他,只得转身进了门,又对跟在身边的织锦道:“老爷可进车了?”
“正在进车,薛大河扬起鞭子了,骡车开始走动了。”织锦在唐姑姑的教导下,越发有规矩,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
“夫人莫要不舍,老爷出了门才能回来,老爷离开一天,离归家的日子便又近了一日。”另一边的卢姑姑小声安慰她。
张桂花拿帕子摸了摸眼角,笑道:“你到是真会安慰人,如此一想,到也没先前那般不舍了,你说得对,你家老爷出了远门,过一天,便离他归家的日期又近了一天。”
刘三贵走后,日上三竿后,刘稻香三姐妹才姗姗来迟。
“娘,我们是不是来迟了?”刘稻香三姐妹异口同声的问。
张桂花此时心情已平稳了许多,笑答:“是你爹爹起得太早,又因早上太冷,他舍不得你们受冻,又见不得你们掉金豆子,他怕见了会舍不得走,因此,只得趁你们还在睡着的时候,便悄悄离开了,好了,闺女们,你们爹爹不在家,你们怕是不能如平日一般到村里去野了。”
她一见自家闺女们闻言跟霜打的茄子一样,蔫啦吧叽的,又觉得很好笑。
只听她又道:“娘也不会让你们一直闷在家中,左右你们大姐姐招了村里的小姑娘们在南倒座绣花,你们大可让她们帮带口信,约了你们的好友们来家中玩。”
刘春香上前娇娇地窝到张桂花怀里,笑问:“娘,是真的么?”
张桂花伸手轻点她的鼻子,说道:“若是想打架,却是不许在家中约架,但你,也不许外出,若被我发现你偷偷跑出去,哼,我看那极好玩的青州城,你也甭去了。”
对于最爱贪的刘春香而言,这是最要命的杀手锏,没有之二。
听了张桂花的话,刘稻香三姐妹除了心中对自家爹爹更加的想念外,到没哪个真的会去埋怨刘三贵。
刘三贵走的那日,从春娇在村里听来的消息得知,刘大富两口子带着刘小兰,以前赵婆子带着媳妇,包了老王的牛车去了府城。
三月初的时候,赵婆子从府城回来了,听春娇形容,赵婆子这次回来,又给家里添了二十亩地,身上的绸缎也越发的时兴,听说,她还打了一对崭新的虾须银手镯。
春娇说,赵婆子把她媳妇推进了更大的火坑,刘稻香听闻时叹了口气,仅此而已。
春耕生产时,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待到刘稻香一家子缓过气来时,早已四月初了。
桃花落尽梨花香,乡村四月别样娇。
泛着米白色的马路上,一前一后走着两辆牛车,两侧的田野里,秧苗们昂头挺胸,茁壮成长,恨不得能与蓝天试比高。
一位头包墨青绸布的中年妇人,正赶着前头的那辆牛车,后头的牛车是个青年小伙赶着。
这一行,正是去青州城的刘稻香一家子。
趁着农闲时,张桂花带着几位姑姑与各自的丫头们起程了。
“娘,咱们都走了一上午了,青州城咋还没到?”刘春香羡慕的看着两个弟弟围着自家娘亲爬上爬下,她要是年年都只有两三岁,该多好啊!
她就可以天天赖着自家娘亲了。
张桂花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她也没去过青州城,好撒!
刘稻香坐在靠车门处,挑起车帘露出一条侧缝,朝正在赶马车的人问道:“张姑姑,这里是到哪儿了?”
“姑娘,再往前行十里就是清竹镇,咱们已经过了县城。”张姑姑是刘秋香的贴身姑姑,是八个姑姑里头唯一一个会驾车的姑姑,因着这次去青州城不能全带去,一人带了两丫头及一个姑姑。
原本张桂花是不想带这么多的,不过,她与黄大奶奶十分熟稔,听说她要去青州城耍,便让她至少带一个姑姑,两个丫头,姑姑手脚功夫好,在路上可以护着她们,而丫头们却是拿来撑门面的,黄大奶奶说,青州城里的大户人家,最是讲这些规矩了。
张桂花一听,那就都留下一半吧。
坐在刘稻香对面的刘春香听了,趴在靠门边坐的刘秋香的腿上,朝张姑姑问:“姑姑,姑姑,那到府城还有多久,我还以为到了县城,我们还能学戏台上演的一样,进了客栈,等着小二问:客倌,你是歇脚还是打尖呢!我都准备好怎么答了。”
刘稻香闻言噗嗤一声笑出来了,又听得张姑姑在外头笑答:“三姑娘,咱们走的是去府城的官道,不进县城里头的,只从边上过。”
“府城啊?咱们会不会进府城?”刘春香的眼珠子滴溜溜的直转。
“进啊,咱们三日后的傍晚,应该能从府城的南门进去。”张姑姑逗她。
“什么,还要三日后,青州城离我家很远吗?”刘春香气鼓鼓着的,胖乎乎的小脸蛋,越发像个包子。
刘稻香闻言心中一片哀嚎,还要坐三日牛车,这日子特么太难熬了。
她生了去到青州城不想回的念头。
张桂花这时候,哄得两个儿子乖乖坐下,这才从车身的暗格里取出一些吃食,说道:“来吧,娘特意叫人去镇上买的零嘴,就怕你们在车上太闲。”
刘稻香看了一眼,是一小碟子白糖渍杨梅,她伸手拿了一颗放嘴里,酸甜味,还不错。
她眨巴眨巴大杏眼,刘春香眼尖,立马反嘴圈成一个“O”,二姐姐肯定又要干坏事了,窃喜!
刘稻香眼尾微微往上翘,伸出食指放在嘴上,轻轻嘘了一声,见刘春香伸出小手捂嘴,这才朝她眨了眨眼,意思时看你二姐的。
她找张桂花要了些梅子,拿帕子包好后坐回到车门口,挑起帘子,只听她软糯地问道具:“张姑姑,这会儿的日头好烈啊!”
“是呢,春日里就是这样,中午热得要命,早晚凉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