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朝贡

  “哎,廷彝(张经的字)兄虽说远去东瀛,反倒一展胸中抱负,倒真是造化弄人了!”陈谦深深的叹了口气,他看了看周可成,脸上多了几分笑意:“周先生你倒是骗的老夫好苦,明明已经在倭国列土封疆为一国之主,位比王侯,却不说,瞒着老夫好苦!”他话语中倒是没有什么责怪之意,说到底他也是从张经的信中得知的,而这信又是周可成带来的,张经写的内容自然周可成早已知晓。
  “陈大人说笑了,哪里是什么位比王侯,不过是世卿世禄罢了,再说我在离开倭国时已经将官职封地一并转给在下的稚儿,已经是无官一身轻了!”
  “好一个无官一身轻!”陈谦笑了起来,他自然不会相信周可成说的这些鬼话,不过此人能够弃这等基业如敝履,这气魄倒是非同小可,难怪能够让张经为其效力:“那你说说这次来京师的真正原因?莫要提你先前说的两件事情,以你如今的权势,何须亲自来办这等小事?”
  “陈大人果然是爽快人!”周可成笑了起来:“也罢,我就实话实话吧。我这次来京城其实就只有一个目的——请朝廷与我兰芳社海贸特许权!”
  “海贸特许权?”
  “不错!”周可成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不瞒陈大人,周某人这番基业走到今日,已经到了一个关口,若是过了这个关口,那就是青云直上;若是过不了,周某人一己生死荣辱事小,只怕遗祸无穷!”
  “关口,这又从何说起?”陈谦皱起了眉头:“你最坏的情况也无非是去倭国当海外之王,又有什么遗祸无穷的?”
  “陈大人,周某人这番基业说到底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朱纨朱大人!当初东南最大的海贸商埠乃是双屿,弗朗基人、倭人、琉球、南洋海上荟萃与此,与我大明交易其货。许家四兄弟、李光头、汪直等人无不凭此而坐享大利,而在下当时不过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而朱大人出巡东南之后,禁绝沿海两桅以上大船,围攻双屿。汪直远遁东瀛,许家兄弟、李光头等认先后授首,东南硝烟大起,百姓流离。而在下乘机远走东番,招募部众,伐木造船,穿行于朝鲜、两浙、闽南、倭国之间,是以才有周某的今日。但到了今日,周某麾下有夹板大船二十,单桅双桅长船上百,其他大小货船不计其数,有众数十万,朝廷之所以还暂时容忍于我,无非是汪直未亡而已!而今东瀛西国、九州之地将落入周某之手,汪直等人败亡无日。而汪直今日亡,朝廷明日便会对周某下手!那时周某死不足惜,这数十万之众若是乘舟西来,大明东南只怕无日不烽火、处处皆硝烟了!”
  “周先生,你与朝廷恭顺,又和汪直、徐海、许家兄弟等人不同,朝廷为何要对你动手?”
  周可成没有说话,看了旁边一直保持沉默的吴伯仁一眼,吴伯仁会意道:“陈大人您有所不知,张大人远去东瀛后,朝廷以胡汝贞代之。他与周先生约定以舟师相联,共破倭寇。周先生依约定而来,他却设下埋伏,想要将周先生拿下。幸好周先生身边护卫死战得脱。自此之后周先生之船队只守中左所、金山卫两处,不再与官军共讨倭寇,是以倭乱才至今日未平!”
  “还有这等事?”陈谦又惊又怒,他也知道吴伯仁与胡宗宪有师徒之谊,这番证言出自吴伯仁之后由不得他不信,加上因为张经的事情,他认为胡宗宪是严嵩一党,自然将胡宗宪也恨上了。
  “周先生请放心,我自然会将此时禀明圣上,还你一个清白!”
  “多谢陈大人!”周可成赶忙起身拜谢:“不过还请陈大人三思。说到底在下也不过是个海商,胡大人他设计擒我也是职责之内的事情,朝廷又怎么会为了这个怪罪他。不要说这件事情算不得他错了,就算是真的他错了,当今朝廷严相当权,谁又伤的了他分毫?”
  听到周可成最后这句话,陈谦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他也没想到对方一个海商居然对朝廷的事情知道的这么清楚,的确正如他所说的,圣上现在整日躲在西苑修道以求长生,政事悉数都交给首辅严嵩,这胡宗宪是严嵩的得意门生,自己若是真的上书弹劾胡宗宪,恐怕伤不了他分毫,反而害了自己。
  “那这么说来你今日来找老夫不是为了报当日之仇?”
  “陈大人,周某若是只是为了报仇何须等到今日?”周可成笑了起来:“只要我与汪直等倭寇合兵一处,甚至只要多卖给汪直一些火器大船,让其杀入长江,截断漕运,也许大明无事,但胡大人肯定是要去诏狱走一遭的!什么样的大仇也报了。只是胡宗宪与周某的是私仇,公对公,私对私,周某肩上有数十万人的福祉,又怎么会因私忿而坏公事呢?”
  “好一个不以私忿而坏公事!”陈谦听到这里,眼前一亮,对周可成的评价又高出几分。他点了点头:“那你今日来,又是为了何事呢?”
  “想要借陈大人一臂之力!其实倭国本有通贡之事,只是本朝嘉靖二年,倭人细川与大内两家在宁波因为堪合真伪之辩发生冲突,继而大内家之使臣在宁波杀我军民,浙中大震,是以当时的给事中夏言夏大人上书请废除浙江福建两地的市舶司,只留下广东一地。而今大内被周某所破,细川家亦衰弱不堪。与大明贸易之堪合亦在周某手中,待到平定九州之后,倭寇自然荡平。朝廷若是能仿旧例开埠通商,互通有无,自然可开百世太平之基,周某也能吃下一颗定心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