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小组会议
青木接到梅子青的电话说教授找他商量事情,就急匆匆过来了。梅子青把他带到实验大楼三楼的大会议室,那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大多数都是沉默着。
青木感觉气氛有些怪异,就问梅子青发生了什么事情。
梅子青悄声说道:“这些都是国内通过莱斯特签名的科学家,也就是第三空间基金会的成员。今天是第三空间基金会中国区的小组会议。”
青木莫名其妙。他可没说过要加入第三空间基金会,那是科学界的组织。像他这么懒的人,是绝不愿意受限于什么组织纪律的。
“教授呢?”他问道。
“教授在办公室里整理材料,过一会儿就来。”梅子青说,“哦对了,教授让我和您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找个地方多养一些猫。”
青木说:“市区肯定不行,猫会叫,养多了也有味道,要养的话得到郊区去找地方。”
“那就请您多费心啦!”梅子青道。
青木想了想说:“我们保安公司的训练基地里可以划一块地方出来,那里非常偏僻,而且都是自己人,安全和保密工作都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超市和网上都已经买不到猫粮了,饲养是个问题。”
“这倒是个问题,能不能不用猫粮,直接喂鱼喂肉,猫还可以消化少量淀粉,鱼汤拌饭对它们来说也是很可口的食物,这样养出来的猫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猫,更具有研究价值呢!”梅子青说。
青木点头道:“那行,不过能弄到多少流浪猫可不好说,也不能明目张胆去收。”
他们在后排的窃窃私语声明显影响到了前面正襟危坐的科学家们,有人回头问:“梅子青小姐,这位小伙子是谁?”
梅子青说:“啊——这是青木先生。”
“请问青木先生在哪里高就?我怎么没听说科学界出了个这么年轻的人才呢!”
“他通过莱斯特签名了吗?梅子青小姐,你知不知道今天是个什么会议?看在梅教授的面子上,你能参加已经是破例了,怎么能又带一个年轻人进来!”
“这……”
梅子青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时候,梅以求夹着一叠资料走进了会议室。
“子青已经通过了莱斯特签名,她的思维矩阵原始档案就在我办公室里,是我亲自破译的,你们要看的话随时可以去看。因为我是基金会的元老成员,所以就没有在会员名单里单独列她的名字。她和在座诸位一样,完全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
梅以求的话让梅子青吃了一颗定心丸,内心充满了感激。
“至于这位青木先生……”梅以求走到会议室的主席位上,“他是我请来的顾问,你们不用怀疑他,如果怀疑他,那就等于怀疑我。”
“好吧,既然教授这么说,那我们自然无话可说。”
梅以求是第三空间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在科学界又有着很高的地位,隐隐已经是基金会的领军人物,更是华人科学家的代表。
他朝大伙儿笑了笑示意大家坐着,然后问梅子青:“网络断开了吗?”
梅子青说:“都断开了,电磁屏蔽也已经启动,现在这里没有任何可以和外界通讯的东西。”
梅以求说:“好的,请大家把手机都关机吧。”
青木拿出手机,才发现早已没有了信号。
有人问道:“梅教授,不用搞得这么神秘吧!”
梅以求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子青啊,把电闸也拉掉,用备用电源。”
梅子青说了声好,就出去了。教授沉默地点上烟斗。他点烟的火苗亮起的时候,会议室里的灯灭了。等他的烟斗点着,火苗熄灭的时候,灯又重新亮了起来。
大家越发感到神秘,断网还可以理解,断电算怎么回事?难道备用电源就安全一点?
梅子青回来的时候,一只黑白花猫喵呜一声窜了进来。梅子青哎哟一声,想去追赶,却见猫已经跳到教授旁边的椅子上,正巴巴儿地望着教授。教授慈眉善目地抱起猫说:“哦,你也要来听?要听就听吧。”
梅子青见教授没有要把猫赶出去的意思,就把门关好,在她的位置上坐下来。
梅以求把猫放下,对大伙儿说:“你们知道现在的形势了——非常糟糕!糟糕透顶了!”
大家都怔怔的看着他,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我知道你们很不解,我为什么要断网、断电、屏蔽信号。这些过一会儿再讲,开会嘛,总要有个主题和次序,我先讲一下当前基金会的运作和研究成果。”
梅以求打开资料,先把基金会筹集到的资金以及几个重要的项目进展讲了一下,然后说道:“基金会近两个月的发展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除了资金数量之外,正式成员也已经有一百九十八人了,如果算上子青和青木先生的话,刚好可以凑足两百人。作为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联盟,两百人已经不少了。”
马上有人提出了异议:“发展快自然值得欣慰,但事关人类命运的事业,是不是应该慎重一些!如果对会员身份不加以辨别,尤其是没有学术成果的年轻人,对科学救世无益不说,一旦泄露了机密,后悔可就晚了!”
他的话意有所指,好几个人看向青木和梅子青。
梅以求说:“你是想说这次的网络爆料和杀猫令的事情吧?嗯,这正是今天要讨论的重要问题——这个爆料人是谁?目的是什么?”
“这还用讨论吗?肯定是基金会内部人干的,我们当中出了叛徒!”有人说。
“何以见得?”梅以求问。
“莱斯特遗言还好说,除了基金会成员,你们在哥本哈根的时候还有一些军政要员来参加了,但灰脑病毒可是只有我们内部人员才知道的,而病毒与弓形虫的关系更是刚刚被确认没多久,外界不可能知道。那么详实的材料爆出来,不是内部人员是谁?”
“我们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人提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