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出征前夕(二更)

  “驸马,这次你出征可是本宫好不容易向老七争取过来的。
  老七倒是没有跟本宫明说,但是皇后说过。老七觉得你没有军功,是没法担任大将军一职,自然也当不了这个神机营统领。
  这次出征,本宫给你争取到了机会,若是能立下军功,本宫这边也好去求老七给你升职。”
  安化长公主府,安化长公主正在给即将出征的驸马张琏穿戴盔甲,叮嘱一些事情。
  虽然临近过年,但朝廷还是在年前下了诏令。
  以崔安潜为招讨使、平南大总管,负责指挥左龙武军、左武卫、镇南都督府、安南都护府和四川道军队负责此次出征南诏之战。
  之所以是崔安潜,因为李晔手上没太多可用的人。
  刘奎、李洪等人倒是可以独挡一面,但是一个在安西大都护府、一个在安北大都护府。
  葛从周是降将,本身也在安东都护府,也不合适。
  刘麒本身也不适合负责指挥这种作战。
  其他人,向王彦章、杨师厚、刘鄩、秦易安、钟伟等人,要么资历太浅,要么有这有那样的毛病。
  王建倒是有这个能力,但是因为其大肆扩充亲信部队后,李晔就有些不太相信他。
  本来以南诏这次的战事,镇南都督府负责,无可厚非,可李晔最终还是派了崔安潜。
  此次作战,李晔也算是手笔很大。
  除了左龙武军和左武卫外,还有四川道增援的五千步兵和三千神机营。
  镇南都督府下,建昌都督府有七千兵马,会川都督府有一万兵马,镇南都督府直属军队也有八千。
  这里实际上就是八万多人。
  当然并不是都要出动,左武卫指挥驻扎在成都,但是不会一开始就出动,镇南都督府也会留守一部分军队。
  八万多人,也就出动五万人。
  而在南边,三管各抽调了一千人;岭南东道抽调了三千兵马;加上安南都护府也要抽调一万五千人参战。
  从安南这边出兵的军队两万一千人。
  相当于这次出征共七万人左右。
  七万人的规模并不小了,南诏常备军是三万人,之前内乱损失了不少,段宝龙又带走了一部分军队。
  虽说郑买嗣掌权后,把军队缺额又补上了,还把军队扩充到四万人,但整体实力还是被削弱了很多。
  七万对四万,加上还有左武卫在成都候着,若是崔安潜这都不能解决南诏,那么他的军事生涯也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如今崔氏一族在朝廷人才凋零,若是他这个顶梁柱都倒下了,崔氏想要重回朝廷都不知道得猴年马月。
  张琏率领的就是三个都的神机营,分别是一个神机炮都、两个火枪兵都。
  之所以没有神策大将军炮,是因为那玩意不方便携带,从成都这边抵达镇南都督府的道路也不好走。
  加上左龙武军携带了天策炮,没必要再带神策大将军炮。
  “公主放心,此战不成功便成仁。”张琏意气风发道。
  “别!”
  安化长公主连忙捂住驸马的嘴,“别说那些话,活着回来就是。”
  “公主放心。我走之后,公主在京中也多加保重身体,等我凯旋归来。”张琏提醒道。
  对于这次出征,李晔比较看重,所以亲自在城外相送。
  崔安潜率领的军队规模并不大,就三个都的神机营,外加一些亲随,不到四千人,因为大军都在成都府或者镇南都督府。
  不过欢送的人群中,却有人思绪万千。
  那就是隆腾。
  他可是知道自己那侄子也没安好心,随时等着过河拆桥。
  不过他通过李裕那里得知唐人出动了十万大军,若自己侄子真的胡来,会是个什么结果?
  “父王,你怎么愁眉苦脸的?唐军去帮助南诏,我们不应该高兴才是吗?”舜化晴看到一脸忧愁的父王,有些疑惑。
  “没有,只是想到不能亲自率领军队平叛,有些遗憾而已。”隆腾强打起笑容,心中的忧愁又有何人知?
  “没想到父王还有这等雄心,等平定了叛乱,父王可以向陛下请求领兵不就行了?”
  舜化晴想事情还是太简单了,不过隆腾也没解释,毕竟这些事没必要让她知道。
  进攻南诏的事,是崔安潜负责,怎么打是他的事。
  李晔作为皇帝,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此时看到户部尚书李泌,李晔就头大了。
  倒不是因为看到李泌就头大,而是因为看到李泌交上来的那封奏折。
  这个奏折也不是其他什么,相当于是一份人口统计的最终汇总表,上面有各道户籍数和人口数。
  人口统计并不是一年一统计,而是两年一统计。
  上一次事情乾宁九年的事,马上就乾宁十二年了,就把截止乾宁十一年的人口统计了出来。
  各道人口前三,四川道和山南西道依旧排在第一和第二,两道人口加起来已经破千万。
  户部统计出的结果是839万户共4724万人。
  户数挺多吧?
  是挺多的,但是总人口不多,而且分布也不均衡。
  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四川道和山南西道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人口,至于后世应该属于人口大密集地的河南道和齐鲁道因为战乱,人口还未恢复过来。
  第三反而是淮南,第四是组建不久的浙江道。
  所以目前大唐人口主要位于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
  李晔头大的原因还是人口太少了。
  若是要满足他的雄心壮志,充足的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必不可缺。
  “两位爱卿,你们有没办法增加人口?这人口增加总是不温不火,朕都看不过去了。”李晔就差没抓头发了,“要不跟汉朝那样,女子满15岁不嫁收人头税?”
  想到汉朝增加人口的办法,李晔也有些心动,只是这样对女子有些不公平。当然李晔可没兴趣在这个年代去提倡女权,而且论历朝历代,唐朝女人地位算是最高的吧。
  “陛下,这个办法倒也可行,不过15岁是不是太小了?臣以为可以提高到16岁。”李泌不觉得这个有什么不好,毕竟有先例的。
  “除了这个办法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李晔问道。
  “我大唐立国之初就有让妇人丧偶再嫁的先例,若是想增加人口,这个也可以试试。
  规定一个时间,就是女子在丧偶之后,过了服丧期限半年内必须嫁人,否则也征收人头税。”李泌也是钻到钱眼里去了。
  “既然提到这个,要不这样,把女子服丧的时间也缩短到一年如何?”李晔想到一点。
  “陛下,此举不可。”李泌连忙劝道。
  缩短到一年,意味着男女服丧期限都一样,礼部那群人肯定会不同意。
  “这个后面让礼部去想办法,反正得缩短。对了,李振,你记一下,后面抽空谈谈婚丧嫁娶的相关事宜。
  朕前些日子看了那什么《户婚律》,都谁编的?什么良贱不能通婚,士庶不能通婚,都得改了。”李晔着重提醒道。
  “陛下,这个合适吗?”
  李振倒没觉得什么,但是李泌却有些担忧。
  “怎么不合适?”
  “陛下,门当户对已经深入了民心,就算是改了《户婚律》恐怕效果不大。”李泌回道。
  “那不影响,朕只是觉得律法有些不合理,至于那些人看重门当户对是他们的事,但这律法得改。
  还有关于户籍等级区分的,也得改改。”
  “陛下,修改律法是大事,这马上就是新年?”李泌迟疑道。
  “内阁先把这事提上日程,具体的年后再说,但律法是该修修了。”李晔看了一遍那些律法后,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太多了。
  虽然不一定全部按照他的意愿来修改,但修改律法一事必须提上日程。
  “陛下,臣还有一个建议可以增长人口,就是不知道是否符合陛下的意思,这个建议有些上不得台面。”李振突然说道。
  “什么建议,说说看!”
  李晔的兴致一下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