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7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

  “呵呵,没干什么,你怎么还不睡觉啊?”
  叶修文当看到自己女儿走过来,就一切烦恼都没有了。
  “爸爸,我今天晚上想要跟你睡。”
  叶帆自打门缝里挤了进来,怀里还抱着一个长腿熊的毛绒玩具。
  “呵呵,过来吧!”
  叶修文呵呵笑,唤叶帆过去。
  叶帆很高兴,跑了过去就跳上了叶修文的床,并且钻进了被窝。
  “咯咯,能跟爸爸一起睡觉,我可想了很久了。”叶帆美美的笑。
  “是啊,爸爸太忙了。等有时间了,一定多多陪你。”叶修文有些亏欠的道。
  可以说,叶修文做梦也没有想到,叶帆会成长的这么快。一岁多的小女孩,竟然长成了九岁的大姑娘。就如同叶修文九年了都没有看过自己的女儿一样。
  他的内心愧疚,他想要多陪陪自己的女儿。但是他还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就是歼灭九头蛇。
  以往所有的一切,都与九头蛇有关。而倘若放任不管,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会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更何况,雨果的走也正是因为与九头蛇有关。
  所以这件事,叶修文绝对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只能先委屈,委屈叶帆了。
  当然了,他也不会置叶帆不理的,至少今天晚上,他要满足一下女儿的小小要求。
  但是叶修文抚着叶帆的头发,叶帆也闭上了眼睛。但不想原本已经仿佛睡着了的叶帆,竟突然睁开眼睛咯咯笑上了。
  “怎么?不困吗?”叶修文和煦的抚着叶帆的秀发问道。
  “爸爸,你能不能给我讲一个故事呀?我想要听你讲一个故事给我听。”叶帆撒娇的道。
  “故事,.......呵呵!.......”
  叶修文用左手的食指挠着自己的额头,要说这故事,他可以讲上三天三夜。但是给女儿讲故事,那就需要精挑细选了。
  而且第一次做爸爸,也没有什么经验,思前想后道:“这么的,爸爸给你讲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吧?”
  “啊?就是那个被继母虐待,蹂躏的白雪公主吗?爸爸?你不会是想要给我找一个后妈吧?”叶帆一脸奇怪的道。
  “这孩子,说什么呢。”
  叶修文好气的道,但显然自己的女儿听过这个故事。于是叶修文想了想又道:“那我给你讲一个卖火柴小女孩的故事怎么样?”
  “就是那个抱着一堆火柴却把自己冻死的小女孩吗?”叶帆反问道。
  叶修文心想,自己女儿一定是这个故事也听过了,他正想再换一个故事,却不想叶帆的小话匣子却又打开了:“爸爸,我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不是被冻死的,而是笨死的。”
  “·························”
  叶修文无语,心道:自己这孩子,怎么会这么想?难道我们听到的不是一个版本?
  想到此处,叶修文示意叶帆停止,这才道:“女儿啊,我再给你讲一遍卖火柴小女孩的故事啊,你仔细听着,......”
  叶修文不信,认为自己女儿一定是看错什么版本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了。
  于是,他便重新将这个故事讲述了一遍,给自己女儿讲述了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说一个小女孩,因为在圣诞夜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久违的外婆,她想让外婆留在自己身边,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当火柴熄灭的时候,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见了,小女孩就是这样在圣诞之夜悲惨地死去,没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爸爸,这里就不对了,既然没有人看到小女孩最后看到的美好景象,那么作者又怎么知道呢?他这不是胡编乱造吗?”叶帆反问道。
  “······························”
  叶修文无语,心道自己这孩子,到底都学了一些什么?
  但作为父亲,自然要拨乱反正,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于是叶修文便整理了一下思绪又道:“女儿,其实这个故事是有背景的。
  在1845年10月的时候,安徒生再次访问意大利。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格洛斯顿城的朋友们再三邀请安徒生去那里过圣诞节。
  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在格洛斯顿城,他看到马路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书店里摆满了他创作的童话。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他要体会一下城市里的圣诞节气氛。
  然而,就在热闹的街道尽头,他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臂上挂着一个篮子,背着个瘦弱的婴儿,有气无力地乞讨着。不远处,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可是,路过的人已经不多了,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
  于是安徒生回去以后就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回你明白了吧?创作这种东西一般都是有原形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描述了当时冷酪的现实与女孩美妙的幻想交织的画页。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明亮与黑暗的反差、温暖与残酷的对比,将整部作品引入一种令人心碎的凄惨境地。
  而且,这篇童话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作者把故事安排在大年夜这个特定时间里来展开是很有深意的。
  大年夜正是家人合家欢聚,寻欢作乐之时;而可怜的小女孩。在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孤苦伶仃流落街头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
  “天冷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街上到处飘
  来富人家的烤肉香味。有钱人家的圣诞树是那么大,那么美,挂着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可是,就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这时间,气氛与小女孩的年龄、行动、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而且在文章中,作者十分善于利用环境对比来衬托出凄惨的气氛。一边是“每个窗子里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鸭的香味”,一边是“小女孩的家只有房顶,破裂的四壁可以漏出风来,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同时,在贫富对比悬殊的社会环境中,少爷的马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小女孩为了躲避飞奔而来的马车,不小心把妈妈给她穿的大拖鞋跑丢了一只,当场有人捡起来嘲笑说,将来等他有了孩子可以把它当摇篮。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富人的幸福与快乐是建立在穷人的痛苦上。这样的社会,对穷人是何等的不公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对比,更显出当时社会贫富何等悬殊。
  而在文章结构上,作者更是匠心独运,这主要表现在新年的美好快乐与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对比。在一般人民里,新年是一片欢乐祥和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可有谁会想到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冻死街头呢?这一强烈的反差,谁都会打一个冷颤。其次是温暖的阳光与小女孩冰冷的尸体对比,温暖的阳光为什么照不到小女孩的身上?这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小女孩的悲惨结局是当时千千万万穷苦孩子的缩影。
  于是,作者又通过描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与冰冷的现实作对比。
  第一次幻象,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炉,是因为她在现实中寒冷,说明她饥寒交迫。第二次,小女孩看到烧鹅向她走来,是因为她在现实中饥饿,说明她渴望美食。第三次,小女孩看到圣诞礼物,是因为她没有快乐,说明她向往快乐。第四次,第五次她看到了奶奶,还带着她飞走,是因为她没人爱抚,说阴她渴望得到爱抚。
  通过这祥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只能一次次擦燃火柴,一次次地在幻像之中寻觅。她的美好愿望和幸福憧憬只是寄托在她的幻像之中。除此之外,她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作者通过这种想象和现实的反差对比,揭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控诉了那个造成贫富不均的社会制度。
  所以孩子,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片文章写的非常好,小女孩绝对不是笨死的啊!......”
  叶修文最后陈词,说的自己的汗都下来了,而倘若自己的女儿倘若再不明白,那么他这个做父亲的,恐怕也要无能为力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