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割地赔款(下)(第二更,求票)

  杜荷见李世民明白了他的意思,也说的更起劲了。
  “此外他们十万兵入寇我大唐,毁我大唐田地,意图占我州城,放下累累罪行,令人发指。所以,让他们陪我们一些土地,割让一块地方给我们当做赔偿,又有何不可?历史上这种事情应该屡见不鲜的吧!”
  李世民起初还以为杜荷只为了讹钱,心底暗笑,杜荷此举虽是落井下石,但却不得不算是一个妙招。吐蕃本就不富裕,近十万大军的阵亡更是让他们受到了无比沉重的打击,若逼他们支付高额赔款定会逼他们陷入困境,让他们更难东山再起。
  但后来听杜荷将话说到了土地上,人也跟着动容了起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割地求和之事,屡见不鲜。各个国家甚至将城池拿来互换也不是奇事,更有记载秦王为了和氏璧甚至愿意割让给赵国十五座城池。
  但自从天下一统以后,割地一事逐渐少去。
  在唐朝的时候,几乎已经没有了割地一说。想要土地,只能凭实力打,没有人会有意的割让领土的。
  故而李世民也料想不到杜荷有此一招,动容的站了起来。
  他是何等了得的人物,顺着杜荷的思绪想下去,已然明白一切:自己已经与和象雄国达成协议,暗中支助象雄国对抗吐蕃。
  据他了解原来象雄国有兵十五万,而吐蕃有兵二十五万,故而象雄在青藏高原上一直让吐蕃压制着。可如今吐蕃十万兵几乎全军覆没,国力也为之大损,双方情形已经倒掉过来。
  吐蕃虽有雄主,但面对实力的差距,加上自己的偏帮,吐蕃想胜过象雄是不容易的。
  若自己在后方给吐蕃施加一些压力,吐蕃甚至有灭亡的可能。
  故而可以肯定,为了避免如此恶劣的事态发生,只要自己以强硬的手段强迫吐蕃割让领土,吐蕃妥协的几率很大。如此不易于取得了不战而驱人之奇效。
  只是吐蕃那一亩三分之地,贫瘠遥远,环境不利于大唐百姓生存,值得自己如此对待吗?
  说白了,他李世民心大,看中的是西域丝绸之路上的领土,还看不上吐蕃那不利于他们生存的土地。
  李世民将心中疑虑告诉了杜荷。
  杜荷有些白痴的瞄了李世民一眼道:“李叔叔,你是不知道啊!如今的吐蕃占据了吐谷浑的青海,您可知青海的富庶?”
  李世民将心思都放在了西域,对于青海知道的并不详细,只是知道西汉后期曾于青海湖北岸置西海郡,隋朝时青海北部也是他们的领土,但因为偏远又位于高原所以并不得到重视。
  当年李靖率军大破吐谷浑后,就曾占领过青海,也是因为那里的气候不适应他们唐人,故而还给了吐谷浑,让吐谷浑继续打理。
  不久前,吐蕃来犯,占领了青海,杀退吐蕃后,由于有高原反应,唐军并没有追击,故而青海依旧在吐蕃的手中。
  他对此地不够重视,也没有在意。
  至于原来的主人吐谷浑,已经没有实力夺回青海了。
  杜荷严肃的说道:“其实青海这一块宝地并不亚于我朝江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可能吧!”李世民对于此话不可置疑,在唐朝经济中心还没有迁移江南,但江南地区盛产盐、稻米等等物资都是大唐不可或缺的。
  青海一地,竟然比得上江南?
  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我听我师父说青海附属于高原牧区,牧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最适合畜牧,对于以畜牧为生的异族最渴望得到的一块风水宝地。此外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有着数十个盐田。”杜荷对于青海的了解源于脑中隐约的记忆,他曾经到藏省做十曰旅游,青海湖是必去之地,学识丰富的导游将青海湖介绍的是详详细细,让他们这些外来人大开眼界。
  听到“盐田”李世民动容的站了起来,低呼道:“此话当真?”
  对于杜荷开始说的高原牧区,他没有多少感想,以农耕为主的大唐,要一块适合畜牧的土地有什么用?但听到盐田,却不得不重视起来。
  关中缺盐,所有的盐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从江南运来的,这茫茫万里路,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言而喻。若青海一代真有数十个盐田,那将解决关中缺盐的困境,更加无需万里运盐了。
  “不假!”杜荷这点可以肯定,他记得很清楚,因为青海湖就是著名的咸水湖。
  其实青海湖的宝贝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数不胜数的猎物,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只是这些杜荷记忆不深,不敢确定是否正确。
  但数十个盐田,已经足以让李世民心动了。
  “李叔叔,让吐蕃割让青海一地还有一个妙处!我们的人因为不习惯高原气候,所以对于吐蕃没有很好的办法,但只要我们能够要来青海,在派军队驻守上去,不需半年,兵卒就会适应那里的气候,到时我军不会在惧怕什么高原反应了!区区吐蕃,若敢猖狂,定能叫他们有来无回。”杜荷继续诱惑着,不论长长远的角度,还是眼前的利益,能够强迫吐蕃让出青海,这对于唐朝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
  李世民沉吟片刻,突然爆发出了一阵大笑:“让你说的心动了,就如此决定。这青海,朕是要定了,实在不行,便拒绝吐蕃的议和的要求与象雄国一起前后夹击,强取青海!”
  见李世民下定决心,杜荷也松了口气,高声称赞了一句皇上圣明。
  回到了蔡国公府,发现杜如晦并未睡觉,而是等着他,见他回来,拉着他让他解释一下走前那句话的含义。
  杜荷只能将割地赔款一事重新的说给了杜如晦听。
  杜如晦听的胡子翘了翘,哼了一声:“这主意有够损了,不过还挺有趣!”给了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评价,也不知是夸多一点还是贬多一点。
  翌曰,李世民一改昨天的友善,对于吐蕃使者态度严厉。
  表现出来的不再是大唐王朝的宽容仁德,而是那种以战胜国的身份对待手下败将的态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