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正太与大胖子

  一句要改《律礼》说起来确实简单,但做起来可就千难万难了。
  并不是杜荷脑子里没有货色,而是需要区分不同朝代的诧异。唐朝是标准的封建时代,虽然名义上说什么,百姓为先,都是屁话。封建社会,皇帝第一,这是谁也不能触犯的主权。
  如果杜荷按部就班,说什么明煮,说什么自治,那绝对是厕所里点灯……找死。
  杜荷好歹也在大唐混了这么多年,这点常识还是知道的。根据一千多年的经验,修改《律礼》不难,真正难得是要避开一些时代的差别,选择其精髓,添入其中。
  杜荷发现有好多非常高明合理的制度,因为社会制度的诧异而不能运用,也只能为之叹息,并没有打算强求。
  社会进步,需要一步一步的漫长过程。现在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就有封建社会的次序。如果强行更改,生搬硬套的用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来发展,便如拔苗助长,反而坏事。
  杜荷精心挑选,将脑中的那些合理有效的制度中,将那不合封建社会的制度除去,将同样适合封建社会的制度,在相应的地方,加入《律礼》其中。那些唐后民国前的规章制度,大多都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没有这个顾虑。将这些超时代的东西,就如裴松之助写《三国志》一样,见缝插针的添加了进去。
  《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其实并不然。《三国志》由晋臣陈寿私人编绘,当然这里并不是指陈寿写史不公,缺乏写史的公正公德心。而是人力有限,一个人在如何的有能耐,也无法做到将所有的资料一一找全。
  南北朝时,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为其作补注。裴松之借助国家之力,用心收集遗留下来的史料,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松之搜罗广博,引书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超过原文的三倍。
  故而现在的《三国志》都要加上“裴注”两个字,唯有加了这两个字,才能算是真正的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
  杜荷如今做的事情便如裴松之相差无几,他将整本书分段整改能够运用到后世知识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用长篇大论来做交待,详细解说。有一些与历史暗合,容易出错,被有心人抓住律法漏洞的地方,也详细的补上。
  杜荷休假的时间大多都用在这个上面了。
  《律礼》近乎十万字,想要给它逐一注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也不是写小说,能够一挥而就。以长孙无忌之能,十万字的《律礼》,他几乎用了三年,可见每一字,每一句他都经过详细琢磨推敲过的。杜荷自问在律法上,比不上长孙无忌,所依仗的不过是多一千多年的知识,故而修改的格外小心。
  大半个月,也不过修改了一万字左右。不过就在这一万字里,杜荷所标注的注解就多达一万两千五百多字,比正文内容还要多。
  如果真的改一字,一金。那么杜荷现在已经有一万多金入账了。
  不过如此巨额的数字,长孙无忌十之八九是拿不出来的。
  这天杜府上下格外热闹,原因无他,杜荷的双生儿小宝儿、小百合满月了,要摆满月酒。
  杜荷并不是喜欢排场,若是可能他更希望与家人,在叫上房遗爱、罗通、薛仁贵、李敬业之类的生死好友,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但是这并不符合实际,人在江湖,生不由己。人在官场,更是如此。
  杜荷混迹在尚书省,假若儿子满月酒这等大事,不请他们过府,显然说不过去,也会在他们心中留有疙瘩,认为自己看不起他们。同样的,请了他们,那一些有过交集的官员,也要要请了。
  这样一来一往,要请的官员多达八十六人。
  酒宴也不得不摆成一条长龙,分主次入坐。这样一来,杜荷的一干好友就必须坐到末尾去了。
  这也是杜荷为难的原因之一。
  杜荷看着长长的名单,很为难的排着位子。
  现代人酒席对于座位,并不怎么重视。但是古代对于位子却是很看中的,因为一个座位大打出手,甚至成为生死仇敌的大有人在。故而对于这排座,非常的讲究,既要排的公证,又要排的合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府中的管事已经将邀请的达官贵人列了一个名单,让杜荷做最后的定夺。
  杜荷看着手上的名额,如他所想的一般,第一列是几个王子的席位。虽说杜荷与李世民的儿子没有很深的往来,但长乐毕竟是皇家中人,小宝儿、小百合是他们的外甥,他们的地位是娘舅,不请不行。
  第一席位空在哪里,毫无疑问,那是留给代替李世民前来道贺的皇子的。
  李世民作为皇帝,如果对于某个臣子过于宠信,会受到谏臣的抗议。李世民对于杜荷已经算是恩宠之极了,如果再亲自参加小宝儿、小百合的满月酒,魏征、马周这些谏臣又会在他耳边说这说那。
  上一次李世民以为长乐受到危险,不顾仪态的杀到杜府,已经让魏征、马周一阵说道。
  在宴会举行前,李世民就传来了音讯,表示自己不来了,但会让一个王子以他的身份,前来祝贺,言语中也透露了些许的遗憾,表示等长乐身体完全康复之后,让她带着小百合进宫住几天。至于小宝儿,李世民表示君子不夺人所爱,可以让杜荷的双亲含饴弄孙。
  对于李世民这个说法,杜荷表示不耻,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得出李世民对于外孙女的偏爱。不过,长孙皇后倒是希望长乐能带小宝儿去,这对举世无双的公婆,男的重女轻男,女的重男轻女,一对怪异又无比强悍的组合。
  至于第二位则是李泰了。
  对于李泰,杜荷实在不情愿请的,只希望他那目中无人的姓子,别闹出什么事情来。
  接下来则是公卿,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这类关系要好的大唐老将,接下来是苏定芳、薛万彻这类的中期将领与尚书省的一些基层官员,再次才轮到杜荷相熟罗通、房遗爱他们。
  看到几乎列于末尾的好友,杜荷实在过意不去,若是可以他真想将这些人排到李泰的前面。这些人都是与他生死与共的至交,又岂是李泰能够相提并论的?
  杜荷将几个细节部分做了调整,让管事安排下去。
  杜荷进里屋去看长乐,查问她的身体情况。
  长乐经过一个月的修养,已经康复了许多,除了脸色有些苍白以外,并没有别的症状。
  看着如病西施一般美的长乐,杜荷忧心道:“实在不行,不要勉强,我来就是了……”
  长乐脸上洋溢着欢快幸福的笑容,摇头道:“孩子满月是天大的喜事,我这个做母亲的怎么能屈居人后?”她那动人的双眸落在杜荷身上,奇道:“倒是杜郎,你似乎有着心事,难道不高兴?”
  杜荷知道瞒不住长乐,将心中的想法细说。
  长乐笑了一笑,道:“不如这样,将杜郎所有好友的席位撤去,另开一个小宴,请的都是那些杜郎的知己至交,让他们自我随意。只要杜郎,抽时间过去陪陪就是了,他们都是杜郎的朋友,能够理解杜郎的。”
  “好主意……”杜荷眼睛一亮,立刻安排了下去。
  宴会的时间即到,杜荷亲自在院中迎接,府内由李雪雁、武媚娘代为打理。
  突然府外传来一阵高呼“魏王殿下到……”
  杜荷眉头一挑,亲自前去迎接了。
  李泰还是那么的胖,估计不下两百斤,坐着软骄,趾高气昂的来到了府外。
  假装亲热的与杜荷道喜,太子的位子还没有定论。然而李泰的模样,几乎就以太子自居了。应该是觉得李承乾下台,剩下的只有作为嫡次子的他,才最有资格继任皇储的。
  现在李泰已经反客为主,不在受到世族门阀的左右,既想拥有世家的支持,又要拉拢杜荷,希望得到杜荷的相助,故而变现的很亲昵……杜荷笑颜以待,将他请入右上首。
  唐朝以左为尊,李泰见自己仅仅位列右上首,一张脸登时一沉。
  宾客渐渐齐聚,这个时候堂外传来了晋王李治消息。
  杜荷赶忙相迎,李治今年十三岁,用后世的话来说还是一个小正太,说话奶声奶气的,有些幼稚。他很少出宫,宫里的宴会也没有他参加的份儿,最多也就是过年的一次家庭聚会,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阵容。
  眼睛左飘右飘,有些好奇,又有些兴奋。
  “见过晋王殿下……”杜荷上前行礼。
  李治跟长乐很亲,对于杜荷这个姐夫也很有好感,笑着想要跳上前,与他说话,前进了一步,突然顿住了脚步,表情一正,故作大人仪态的道:“本王今曰代表父皇母后,给两位外孙外孙女庆贺,特送上一对长命金锁……祝小宝儿、小百合能够健康成长,如他父亲一样,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材……”
  杜荷肃然接礼,然后将李治请入左上首。
  两位王子……一个正太,一个肥猪,就这样,面对面的坐着……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