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说起

  “院子里给你配了两个婆子,两个的二等丫头,要是人手不够,玲姐儿也尽管开口就是,在这里住着就当自己家就行,可别跟舅母客气啊。”
  现在可是寄人篱下,何筠玲当然满嘴说好,让古妈妈客气地把胡大太太送出了院子。
  “姑娘没想到你自己住一个院子!”这也是秋实有些不敢想象的,在何家,就算是大姑娘也没有一个人住一个院子呢。
  古妈妈说完胡大太太进来刚好听到,就笑了,“胡家可是江州府的首富,这边也不像京城里那般人多地少。”
  何筠玲赶了两天的路,确实累坏了,收拾了下,她让古妈妈跟秋实都去眯一会儿,晚上也有精神参加胡家家宴。
  胡家二房的清晖院里。
  胡二太太也正服侍着刚从老太爷那儿回来的胡瑞换洗衣服,换过一身家常服的胡瑞坐在了圈椅里跟夫人聊着天,也是有段时间没见了,家常话也说不完,更何况平常夫妻两人的感情颇好。
  胡二太太给胡瑞端了杯茶,坐在了他旁边,问起他这次上京顺不顺利。
  胡瑞眉头舒展,语气平缓,“还算顺利,要是快的话,咱们年后二三月就有答复了。”
  胡二太太听闻,满心的欢喜,“那就好那就好。”丈夫这次上京是去求官的,家里面世代商户,马上就要改头换面了,她马上就是官太太了,怎么不让她激动?
  “这回带过来的银子可还够用?”胡二太太这些也是知道的,二房里就她给胡瑞生了俩儿子,平常做事也伶俐得胡瑞的人,胡瑞也一向尊重夫人,家里面的一些庶务生意上的事情,平常也跟她谈及,有些时候,二太太还能给些不错的建议出来。
  这次胡瑞上京是带了好几万两的银子去通官路的,能找到的人家当然是自己的姻亲何家了,何家能跟胡家这样的商户人家结亲,其中原因也很简单,也只不过是看中了胡家的钱罢了,而胡家呢,更是满心的欢喜,他们看中的是何家的权,做生意的也需要一把权利的保护伞。
  胡氏嫁到何府的时候,胡家给出的陪嫁银子足足有十万两,之后的每个季度,胡家也识趣地给何家送五千的银子,当是那保护费,哦,那是当礼节的借口送的。
  做姻亲十几年,两家的脾性也清楚,胡二太太不觉得何家是个仗义帮忙的人,别说是看在自家姻亲的份上了,就是平常做个礼节来往都是敷衍了事,带着钱上门求人,也是两家养成的默契。
  在胡二太太的心目中,何家更是贪得无压的小人,一边收着胡家的钱一边又看不起胡家的身份,那种假清高的嘴脸早在胡二太太的心头上烙下印记,因为这些年,胡家不知道给何家送去了多少钱,所以她才这么问,她潜意识里会觉得何家是狮子开大口的主。
  胡瑞道:“放心吧,咱们两家都是互赢的事情,何家的大老爷心里清楚得很呢。”
  “那就好。”胡二太太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胡瑞看着妻子的神色就问道:“可是家里面说什么了?”
  说起这个,胡二太太就叹了一口气,“我看着大嫂那边有些不欢喜呢。”
  胡家还没有分家,当然也没有分家产,家里的一切开销都是出于公,胡家大老爷前些捐了个六品儿小官,胡大太太也觉得自己成了官太太了,在胡家的妯娌可是独一份呢。
  现在胡家二房要拿钱去通官路,她可是不怎么乐意了,自己家才是胡家的大房,是长子,家产那里自己家也理所当然地要分大半的,现在二房拿的钱不是小数目,这可是在自己的那一份里挥霍啊,这怎么能胡大太太高兴得起来。
  胡二太太也是被她刺过两句,对这件事的不满。
  “不用管她!”胡瑞安慰胡二太太,“头发长见识短的妇道人家能懂些什么,只要大哥明白就行了。”
  胡大老爷应该明白的,家里面真正有个当官的,那对家里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要是连边这样的道理也不懂,那也不用管胡家的生意了。
  胡二太太听到胡瑞的话,也只能那一股子不甘心压下了,继而问起何筠玲来,“玲姐儿又是怎么回事儿?你走的时候,可没有说过这件事。”丈夫是个厉害的,她是打心底里信服着他,在她心里面,丈夫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有所原因在,所以她才这样子问。
  说起玲姐儿,胡瑞脸上就露了笑容,“那孩子啊,也算是机缘巧合了。”
  “哦?这是怎么说?”胡二太太非常地感兴趣,何家她是去过的,就是胡氏生了龙凤胎的时候,胡家几乎举家都去了,那时候摆了三天的流水席,他们胡家出的大半钱。她问虽然是这样问,但是心底里是隐隐地猜出了点。
  “我那妹妹不是个会想的。”胡瑞首先就叹了一口气,对于这个位妹妹,他也是无奈,她的眼界儿就在那儿,就算是当五品官夫人当了这么多年了,都没有长进多少,“妹妹觉得玲姐儿克着礼哥儿了,不让她靠得太近,之前还送她到一个尼姑庵里,由此自生自灭,我刚才过去知道了这么一个情况,就把玲姐儿带了过来。”
  胡二太太惊呼,“这二妹妹这是怎么想的?这可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的啊,就算是克着了礼哥儿也不应该把她扔一庵里……玲姐儿是个可怜的……”
  胡瑞叮嘱她,“玲姐儿克礼哥儿的事你别往外说,三人成虎,名声对姑娘家很重要。”
  胡二太太点头,“我晓得,这孩子看着是个乖巧的,模样儿长得又好,看着就是个可人疼的,在咱们家,我也当她是咱家们家的孩子。”
  胡瑞赞赏地看了她一眼,“你说得没错,玲姐儿看着是个好的,好好培养,说不定不比她的两个姐姐差,有时候联姻,通两家之好,得以助益,可不是需要女儿们吗?做人做事,都得把眼光放长远点儿,有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知道以后的造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