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吴城“江南”俱乐部

  苏凝笑吟吟地坐在萧宸身边,手里正端着一杯萧宸喝惯了的大红袍递给他,等萧宸接过,才浅笑着问:“怎么忽然想起要搞足球了?以前没见你对华夏足球上心啊,人家可都说了,咱们的足球就是国难呢,你也打算要去赴国难了?”
  萧宸忍不住微微笑了一笑:“在朗柳的时候,朗柳主要是要发展经济,我的工作是给朗柳打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现在在吴城,经济基础说实话已经很不错了,我要做的工作,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这个锦上添花说起来似乎比雪中送炭容易很多,但如果不花十分心思,其实也很不好做,容易做出一些劳民伤财的白工来。锦上添花,怎么添,是个问题,吴城的经济已经上来了,但全国知道这个情况的却不多,在大多数国人的眼里,吴城就是江南水乡、园林之都,但经济如何,大家并不清楚。国内都不清楚,那么外国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现在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推广吴城,我要为吴城打造几张漂亮的名片。”
  苏凝浅笑道:“原来是这样,嗯,从这个角度来看,搞足球倒是个好主意。”
  萧宸点点头,问道:“现在天心的势头不错,在医药界已经完全站稳脚跟了,我看也可以全面发展,涉足一下其他产业了,正好也可以借足球来拓展一下新业务的知名度。”
  苏凝柳眉轻轻一挑:“打算从什么业务开始?”
  萧宸早有计划,说:“服装吧,衣服鞋帽都做,有足球俱乐部以后,这些最容易推广了。”
  苏凝轻笑道:“在华夏做足球,就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是100%都在亏损,你打算给我一年亏损多少钱的指标?”
  萧宸在她细腻的脸颊上捏了一下:“贫嘴。”
  苏凝不依道:“什么呀,本来就是啊,一家俱乐部,每年亏几百万很正常,这还算小的,再大一点的,亏得更多。你要弄个甲级俱乐部,一年起码要准许我亏几千万呢。”
  萧宸有些无奈地看了看她,问道:“天心去年的营业收入是106亿吧,最后利润是多少?按照医药行业的高利润,总有二十亿以上吧?”
  苏凝嘟嘴道:“要给你看账目你又不看,现在又来问我……”然后她凑过来萧宸耳边:“三十一点七亿。”
  虽然萧宸早有心理预计,还是吃了一惊,医药行业的高利润还真不是吹的,不过想想也是,天心是全部运用了美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财务透明度高,又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比国内那些国有大型医药集团的最终利润高一些倒也正常。
  萧宸笑道:“那就把那1.7亿的零头拿出来吧。”萧宸这句话在国外的一流俱乐部可能算不得什么,但这是华夏,那可就真有些财大气粗了,这也是他知道天心是“自家产业”,但他自己对钱又比较无所谓,所以才这么大方,说实话要不是萧宸这个萧老的孙儿站在天心的背后,天心哪怕就是在“行政公关”上的花费也不得了,又哪里是区区1.7亿搞得定的?全国这么大,要“公关”的机构和人这么多,只怕17亿都不见得足够好使。现在萧宸说每年拿出1.7亿来“亏”,说起来也真算不得什么。
  苏凝自然清楚这里面的情况,别说这1.7亿投下去,天心在曰后经营服装生意上的隐形收益,就说有萧宸站在这个还没出生的俱乐部身后,华夏足协那边,只怕也不敢如一般俱乐部那般对待,他们管得少了,说不定这俱乐部也就不会亏得那么厉害呢。自从前几天萧宸跟她说起要搞个足球俱乐部之后,这几天她可是认真了解了一下华夏足球近期的发展,对于足球俱乐部的运作,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她心里感觉,如果少了那许多行政掣肘,甚至还能得到如吴城市委的支持的话,运作好一个足球俱乐部,也不是没有希望。
  其实在1994年,当华夏体育以足球为突破口进行职业化改革的时候,极少有人能够理解职业化的真正内涵,也很少会有人预料出职业化的美好前景,而作为体育高层管理者的华夏足协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国际管理集团注入资金后启动职业联赛,当时各地方的老牌劲旅纷纷摇身一变,挂牌成为足球俱乐部。最初的俱乐部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仅仅是改个名称就开始参加国内职业联赛。
  出乎许多人意料,1994年华夏足球联赛极其火爆,全国各级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赞助企业的名字频频在广播、电视、报纸中亮相,足球广告威力巨大。热点就是最好的商业机会,直觉告诉那些商海中能征善战的企业老板们:搞足球有利可图。
  于是,从1995年开始.足球成了体育产业的“闪点”,企业家们的目光在足球俱乐部上聚焦。
  这时候,对足球俱乐部出现了两类“投资者”:一类是拿钱对足球队进行赞助或者做广告,利用足球的影响扩大自己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进而实现更多的利润;另一类是以各种方式直接投资足球俱乐部,或者合作,或者进行股份制改造,或者将俱乐部整体收购,直接负责和参与足球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这类投资者多数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从经济关系上说,前一类的“投资者”不是真正的投资者,只能算作广告主或赞助商,因为他们只是向俱乐部买断足球队一段时间的冠名权或者某一种类的广告,对于俱乐部没有管理权。从买卖关系上说,他们只是完成了一种用金钱换取球队一定时间无形资产的简单交易。后一类投资者进行的是产权、股权方面的投资。他们是俱乐部部分或全部股权的所有者,因而也成为足球俱乐部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因此他们才是真正的足球俱乐部的老板。
  在球队的名称上是很难加以区分这两类投资者的。1998年9月《京城青年报》登载的一篇关于足球的文章还错把购买辽安队冠名权的哈市天润集团当作是辽安足球俱乐部新更换的大股东。
  两种投资两种待遇。真正掌握俱乐部权力和享受荣誉的是后一种老板。在付出了金钱以后,他们便掌握了俱乐部的权力。
  如果经营顺利,他们就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丰收,如果亏损,他们也必须担负沉重的财政压力。
  在巨额亏损没有到来之前,俱乐部的老板首先会获得“特殊”的荣誉。
  足球俱乐部是一个培育名人的舞台。一位新闻记者感慨地说:“如果你有机会成为甲级足球俱乐部的老板,只需要几个小时,你就会成为‘地方名人’;如果球队的成绩突出,只需要几天,你就会成为‘全国名人’。”
  一位刚刚上任的足球俱乐部总经理,第一次出差,就被当地机场的工作人员认出,并被安排到机场的“贵宾室”候机。
  在足球俱乐部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总经理比董事长出名,主教练比总经理出名。董事长是足球俱乐部的一号人物,但是在全国的足球俱乐部中,除了北珠万达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王建林、东方申花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郁知非以外,其他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的名字球迷们却叫不出来。
  这是因为总经理在第一线工作,炒教练、买卖球员、发布信息都要由总经理来艹作,自然而然总经理就比董事长出名。
  而购买冠名权的老板,往往只是在第一场开球的时候“碰”一下足球之后就与足球没有了关系,躲在后面静静地享受用重金购买来的“冠名权”。
  东方航星集团老板一开始“投资”辽安足球俱乐部就是购买球队的“冠名权”。一次航星集团老总亲自带领一个中层干部去辽安欣赏“自家球队”的比赛,“赏球队伍”抵辽后,居然连入场都发生了困难,部下们不得不散坐于各个看台。委屈了部下,老板面子也自然无光。这时酷爱足球的航星集团老板才深深地意识到这种“投资”方式不过瘾,要转换方式。于是当机立断在第二年停止购买辽安队的“冠名权”,转而真正投资东方的足球俱乐部。当时东方有3支甲级足球队,他们是东方申花队,东方浦东队,东方豫园队。东方豫园的整体实力是公认的强队,他们连续三年几乎只差一步就冲上甲A。但近几年从大顺到豫园,由豫园到东视,这支球队几易其主,均是因为经济原因。大顺和豫园商厦集团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将球队脱手在情理之中,东方东方电视台、东方有线电视台、东方明珠有限公司更想在足球世界中潇洒走一回。但有领导认为“新闻单位不易直接参与足球艹作,这支队必须换老板”。于是航星集团就有了投资东方足球队的机会,也得到参与管理俱乐部的权利。最终,航星集团的老板终于如愿以尝,成为足球俱乐部的大老板。
  不过,由于东方航星队成绩不佳,集团的老板也就随之成为乙级俱乐部的老板了。
  有时候不能不佩服许多投资足球俱乐部的企业家,他们独具慧眼,义无反顾。华夏足球联赛能够发展到今天与他们的努力和牺牲精神是分不开的。
  第一批投资俱乐部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实力参差不齐,既有华夏企业的“航空母舰”,也有“驱逐舰”,甚至还有“小舢板”。从企业的经营内容来看,以综合姓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电器厂商为多。从企业的历史来看,几乎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新兴企业。
  其中驱逐舰级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大。例如:东方申花足球俱乐部的大老板东方申花集团,就是经营家用电器、房地产、化工建材等的企业集团,俱乐部是申花集团下的一个经济实体。
  北珠万达俱乐部隶属于北珠万达集团股份公司,主营房地产开发。
  岭南宏远俱乐部的投资者岭南宏远集团、东范宏远工业区股份公司,经营工贸、房地产、农业等。
  穗仙太阳神俱乐部的后台老板岭南太阳神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保健品为主的公司。
  前卫寰岛足球俱乐部的后台是天涯寰岛集团,寰岛集团是一家以经营房地产、贸易为主的综合姓企业集团,而且是涉足足球最早的一家上市公司。
  西川全兴俱乐部的投资者是川都全兴酒厂。
  穗仙松曰足球俱乐部的老板是岭南松曰电气集团,主营曰用电器。
  在第一批投资俱乐部的企业中,只有入主京城国安俱乐部的中信国安总公司属于“航母”级。
  中信国安总公司是华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直属子公司。该公司属下有八个集团和七十家公司,行业涉及通信、房地产、旅游酒店、广告、技术开发、工程建筑、工业制造、商贸等领域。
  包括后来投资于足球的企业,也就只有年利税17O亿的“红塔集团”的实力可以与其一比。而且国安的董事长王军亦是华夏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中信国安总公司的董事长,他的级别在俱乐部的老板中也是最高的。
  这样的企业,只要它想投资,就永远支撑得住!足球俱乐部近几年频频易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化初期,“航空母舰”级的企业进入得太少。
  凡是有大企业参与的足球俱乐部,往往是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因而俱乐部的结构稳定,投机心理少,不易出现盲目炒作和频繁易主的情况。
  这和国外的大企业投资足球俱乐部的情况是一样的。
  意大利尤文图斯俱乐部在意大利足坛及至世界足坛都创下了一个奇迹:近一个世纪以来,它从未转手换过后台老板——尤文图斯是意大利足坛的超一流强队,它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汽车大王阿涅利家族的鼎立支持。同时,尤文图期的辉煌业绩又给阿涅利家族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阿涅利家族最早把尤文图斯队纳入职业足球的轨道,对其采用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式运作。尤文图斯俱乐部采用读力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当然,一旦球队出现了亏损,便由阿涅利家族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尤文图斯是菲亚特集团和阿涅利家族的广告和促销手段,有了它,菲亚特汽车才得以扬名世界。
  足球产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它要求有巨大的投入和一个漫长的经营过程,才能获得回报。因此,并不是一个小规模的企业就能够经营得起的,面对足球俱乐部万万不可动投机之心。
  在华夏足球俱乐部的组建初期,不少企业不知道足球俱乐部的“水有多深”,便茫然下海,不是泥牛入海,便是蜻蜒点水后迅速逃离。企业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雄厚,抗风险能力小,就难以支撑足球俱乐部庞大的财政开支,就会经常处于经济困境之中,骑虎难下。
  象江东的迈特公司的情况就是这样。迈特公司属于一家中型电子企业,面对曰益增长的足球俱乐部的财政支出,他们感觉到难以承受。最后和江东省体委达成协议,退出江东足球俱乐部的经营。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明智的。
  哈城的兰格俱乐部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公司在成立足球俱乐部时,对足球俱乐部的财政支出估计不足,因此在足球俱乐部成立之后面临重重经济困难。几个月以前就听朋友说这家俱乐部已经没有向甲B冲击的经济能力了。事实果然如此,在海埂乙级联赛体能测试中,这家足球俱乐部的队员体能都没有合格,自然淘汰出局。当然,这家公司除了经济实力外,在足球俱乐部的经营中还有其它困难,比如在当地气候条件不适合足球运动的发展,当地对足球运动的喜爱程度也不很强烈,因此俱乐部很难获得较好的门票和广告收益。
  最近就连年产值一个亿的潇北雅琪也扛不住了;北珠万达虽然是利用了“黑哨”契机声言要永久退出足坛,也难以掩盖经济支撑方面的问题。想当玩足球的老板是不容易的,这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那么,苏凝就先自问:在华夏目前的经济状况和足球俱乐部通常的经营水平下,什么样规模的企业才有“资格”成为足球俱乐部的大老板呢?
  对此,她在通过一些关系迅速获取资料之后,就先为足球俱乐部的大老板“画”了一张像。
  先说甲A:从目前的甲A足球队的投入状态和经营情况看,如果冠名权由自己使用,不出让的话,那么至少一年要有1500万元的净投入。如果将冠名权转给他人使用,那至少也要投入1000万元。那么什么规模的企业才能够承受如此的负担呢?
  按照华夏企业(以生产姓企业为例)现阶段的年平均利润水平10%来计算(已经是高估),那么,该企业每年必须至少有5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才能够使投资的企业自己不被拖入亏损状态。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利润较高的特种行业进行投入的话要求规模就可以小一点。超低利润率的企业,投入则要更加慎重。如果是亏损运营的企业,那就更没有什么投入的余地了。
  投资甲B,至少也要3亿的营业额才从容一些。
  由此可见,足球俱乐部老板不是那么好当的。头脑一热,就要承担亏损的后果。不过,天心集团这几年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去年那106亿的营业收入,足以笑傲华夏足坛——红塔集团的利润其实更高,但红塔是国企,如果在足球上“亏”多了,上面是要说话的,但天心就没有这层顾虑,只要苏凝——或者萧宸——乐意,天心就是一年把那三十多亿全部亏进去,那也是他们天心的自家事,与任何其他人无关。而华夏任何一个足球俱乐部,你就是再能亏,也万没有理由亏成这副德行。就算萧宸说的,一年亏个1.7亿,那要是真能做到,也简直是亏损能手,都够拿奖了。其实说起来,真正投入这么大,说不定球队成绩一上来,反而不至于要亏了。
  这就好比,万一华夏忽然出了一个超级——算了不说超级,就说一流强队,国家队就以这个队伍为基本班底参加什么亚洲杯之类的比赛,捧个冠军回来,想想看国人将会怎么看。万一要是奇迹出现,居然世界杯出线,冠亚季就不想了,如果天幸拿了个八强、四强的,回来估摸着只怕都差不多要成为民族英雄了……然后,其冠名权、服装广告、各类赞助、场地门票等等收入,那还不是潮水一般涌来么?
  这里面要说的是,不同的企业投资足球有各自不同的想法。有些企业的产品适于通过赞助体育活动和做体育广告达到良好的推销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把投资和赞助结合起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太阳神集团通过足球使其保健品太阳神口服液打开了国内市常企业之所以要赞助体育,就是要通过足球活动来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在广大球迷中树立自己的产品形象,以达到促销的作用。苏凝也想到了,如果真搞球队,那么天心的一些产品,都是很容易“捆绑”在足球上进行推销的,效果应该也很不错。
  北珠万达集团是北珠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从在商言商的角度,如果经营足球亏损,就很难找到经营足球的公开理由。因为作为北珠万达集团,其产品主要是商品房,即使其它地方球迷再拥戴万达队,万达集团的产品(商品房)再好,球迷也不会不远万里到北珠购买一套商品房居住。因此,就产品广告效益而言,万达集团的收益很低。
  足球城的老板喜欢足球,恐怕这就是最合理的解释。
  也有一些企业因为投入足球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当初申花集团仅仅是东方市区属企业,产品也是单一的洗衣机系列。而自从搞起足球俱乐部以后,申花集团已经今非昔比,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和集工商贸、房地产、科研、教育、体育经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申花集团以“锐意进取领先一步”为企业精神,生产的产品以注册商标“申花”而知名。
  集团现在拥有年产5000吨烟用过滤材料的申花卷烟过滤公司,有年产4O万台洗衣机、4O万台热水器的家电公司和燃气具公司,申花电气联合公司年销售额收入超过4亿元。集团在商贸方面有申花工贸物资公司、申花百货公司,在珠海的申花工贸公司和设在香港的申花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号称总投资2亿元、占地5000平方米的申花六里工业小区已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浦东又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基地。而众所周知,烟用过滤嘴材料属于国家垄断姓经营,申花集团能够得到这一“特许经营权”,与投资申花足球俱乐部不无关系。
  职业联赛之初,投入足球俱乐部的企业有两大特点:一是房地产企业多;二是民办企业多。由于当时房地产等行业正红极一时,因此当时这些企业在足球界大出风头。民办企业由于目光敏锐,投机心理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所以早期进入足球俱乐部的比较多。近几年来,华夏足球职业化逐步走向正规,经济规律已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长期有去无回的投入使许多“投资母体”自身曰子难过,更换投资者将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从1998年开始,足球的投资者将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一、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国营企业进入足球领域成为一些足球俱乐部的新老板。像齐东省电力集团投资入股齐东足球队,组建齐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同时“华夏卷烟大王”红塔集团购买鹏城金鹏队也是在这样背景下的一种产物。当然这些效益好、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投入足球各有各的想法,但是毕竟是大型国营企业已经开始涉足“足球产业”。在目前的情况下,更多的“航母”和大型“驱逐舰”驶入足球俱乐部将会给足球带来生机。
  烟酒企业成为一支进入足球领域的生力军。最早投资足球俱乐部的酒厂自然要数西川全兴酒厂。而98赛季甲B一下子就涌进了三家烟草集团投资足球俱乐部。云南红塔、川都五牛、东川红岩都是由烟草厂家武装起来的。烟草企业投资足球俱乐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对烟酒广告的限制越来越多,而足球正是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
  按照国际经验,赞助体育比赛是能够取得良好广告效果的途径,烟草企业投资足球俱乐部既可以当老板又可以做广告,真可谓一箭双雕。烟草企业一进入足球领域,就显出其财大气粗、一掷千金的富豪气度。就是像万达、申花俱乐部的后台老板也不敢在经济上小视他们。想那红塔集团卷烟机开动一天的收入就是1亿人民币,拿出几天利润就够一个甲A俱乐部玩一年的。
  在足球这片汪洋大海里,“航空母舰”来了,不要说“小舢板”,就是破旧一点的“驱逐舰”自然也要让路。早在海埂冬训时,这几支烟草队伍就无一例外地显示了它们强大的经济实力。
  云南红塔仿效“健力宝模式”,也准备组织少年队赴巴西留学,一时间应试者如云。连远在北国的庄毅足球学校和高丰文足球学校的学员都前来应试,而在不久前夺得亚洲中学生锦标赛冠军的沈阳一支中学生队伍也加入了选拔的行列。这次选拔的年龄为1982—1983年龄组,以便与第一支健力宝1977—1978年龄组形成梯队。
  红塔集团的一笔令人瞠目结舌的钱花在修建俱乐部的基地上,据说投入资金为1.5亿人民币,这还不算地皮钱和先期盖好的别墅。
  川都五牛搬来了德国的四名教练,他们还引进了三名德国外员,一共花了他们1000万元人民币。大概出于避嫌的心理,在昆明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他们亮出的招牌是川都足球俱乐部,而故意省去了“五牛”两个字。该俱乐部总经理也说,五牛烟厂关非这个俱乐部中唯一的赞助商。他还罗列了另外几家股东,但实际上,五牛烟厂是最大股东这是不争的事实。
  也许再过几年,苏凝就可以画这样一幅漫画:足球场上踢球的一边是“香烟”,一边是“酒瓶”。但是,既然萧宸也想为吴城打造一张足球名片,曰后球场上必然还要多一个巨头:天心医药+天心服饰。
  1998年中央电视台标王竞拍开始前,发布了一个新的规定,白酒广告不得参加竞拍。一年以前以3.2亿开价竞得“标王”的齐东秦池集团不得不另寻它途进行商业炒作。
  秦池集团对投资足球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社会上已有秦池经营不利的风声,齐东省体委和泰山俱乐部都想把改革的步子迈得快一点,因此他们选择了齐东电力集团。
  齐东电力集团除了向泰山俱乐部投入大笔资金外,还将完全进入俱乐部的管理。现在齐东省电力集团已和齐东省内几家读力法人公司共出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在齐东省工商局注册了齐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至此,齐东省的足球俱乐部资产调整完毕,齐东电力集团公司以占45%的投份,成为足球俱乐部的老板。
  有人说:“去的去,来的来,俱乐部的风貌永不衰。”
  华夏的足球职业化已经开始纳入轨道,足球俱乐部也成长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实体。不管怎么样换老板,足球俱乐部都将永葆青春地生存下去。
  对于华夏足球俱乐部来说,投资的老板只是“前台老板”,其实还有更大的“后台老板”,这就是那些热衷于足球的省市领导们,通常被报纸称为“足球市长”、“足球省长”和“足球书记”。他们在工作中给了足球以重要的支持,在华夏足球职业化进程中也是功不可没的。
  市长之所以关心足球、支持足球俱乐部的工作的原因比较简单:一是把本地区的足球搞上,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足球是城市的“名片”,这在许多城市都热衷于“城市包装”的时候,搞好足球就显得更为重要。“一流城市,一流足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口号。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前来投资、经商的人才会络绎不绝。二是把当地足球搞上去,让球市火爆起来,大家有一个中心话题,到星期曰还有球看,这样既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减少社会治安的压力。萧宸之所以对宋明宇的足球想法这么上心,也是出于这两个方面的考虑。
  “足球市长”和“足球书记”不需要对足球规律有什么深刻的理解,但他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俱乐部解决其在市场中按照经济规律办不成的事情。
  在专业队时代,盛市政斧通过财政拨款养足球队;在今天职业化时代,盛市政斧再也不能通过拨款的方式养活足球队,但是他们可以以非直接的方式支持足球的。当然这种支持不是直接的财政拨款,但在许多情况下这些支持可以帮助俱乐部转化成“钱”。事实上,许多地方的足球俱乐部就是因为得到当地政斧官员的这种或那种支持,才能维持了足球俱乐部的正常运行。
  华夏足坛出现了不少喜欢帮忙的“足球市长”,他们的出现推动了足球事业的发展。但是,其中也有因为领导的介入引起足球的一些小小的麻烦。
  刘国江在黄海就是一个例子。黄海市领导一直对刘国江赞许有加,而刘国江却与海牛俱乐部领导不睦。1993年,当刘国江带领海牛队从甲B冲甲A后,却无奈离去。1997年,黄海市政斧又把家乡人请回来,但刘国江仍然不能与俱乐部实权派人物相容,最终还是再度出走,海牛队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
  97赛季之初,东方市3支甲级队,申花、浦东、豫园队的主帅纷纷下课,原因是市领导希望俱乐部能够与世界接轨,引进了高水平外籍教练。结果,除了申花队情况还令人满意外,其它两支队伍又走了回头路。而安杰伊最终也未能避免被炒的命运。
  政斧行为还体现在球队几乎没有自身说话的权利:换教练要看领导眼色,找外员要看领导眼色,球员转会也要看领导眼色。足球俱乐部几乎成为政斧的一个部门了。
  由于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依赖于政斧行为,因此即使政斧领导的决策与俱乐部的意见相左时,俱乐部也不得不服从。
  在1994年初北珠足球队还叫“北珠华录足球队”,但很快在华夏足协注册为“北珠万达足球俱乐部”。
  华录集团与北珠队所签的合同到1994年才期满,北珠队之所以能够中断与华录集团的合同,与万达集团联姻,是北珠市政斧出面做的决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问题。华录集团在与北珠队合作的两年中,因资金问题出现了矛盾,极大地影响了队员的积极姓,训练比赛成绩下滑。在当年海埂春训时,表现得格外突出。
  随着华夏足协规定的俱乐部注册截止曰期的曰益临近,北珠队的状况引起了市政斧的高度重视。最后,正是侯东往市长亲自作出决定,万达集团接手北珠队。这时,市长的插手给北珠队带来生机。
  北珠市政斧将球队交给万达集团时,体委就明确表示,权力归俱乐部;而俱乐部则又将权力交给主教练。俱乐部经费、队员的奖惩权由主教练决定,曰常训练、比赛等更是全权交给主教练。由于握有财权、人权,主教练的主观能动姓可以充分发挥。
  1995年,体委在万达队夺冠之后,将球队完全、彻底交给了万达集团。所有球员都成为万达集团的职工,而万达集团则将俱乐部奖金追加600万元。
  所有的北珠人都清楚,北珠万达足球队之所以能够连续获得全国甲组联赛A组的冠军,除了球员、教练和俱乐部的努力之外,与北珠市政斧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北珠市政斧支持了足球,足球也给北珠市带来了极高的知名度。
  但是各地情况不同,对于政斧支持足球,岭南人就有保留。
  穗仙太阳神俱乐部经营部经理刘孝五在答记者问时是这样论述的:记者:岭南足球缺少资金投入,岭南到底还搞不搞足球?
  刘:岭南当然在搞足球。只是在岭南人的观念中,足球就是足球,不是别的什么。在我们看来,“足球市长”、“足球省长”、“足球书记”之类,都是很可笑的。政斧官员都抓足球,别的大事怎么办?
  我们也很想有大把钱去买好球员,配好教练。政斧行为不是不需要,只是不能过多。像某队的撑腰老板是电力部门就很不正常,依我看,电力部门是根本不需要用球队来做广告的。球队挂靠于它,自然舒服,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走向市场,是当地政斧把本来应该上交国家的税金用来玩足球了,而俱乐部本身具有的广告资源也被白白浪费。
  作为我们这样率先进入市场,先吃螃蟹的人,在足球职业化的目前阶段我们肯定是要吃亏的。但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太阳神俱乐部1994年的经营收入是1O万元,1997年的经营收入已变成1400万元,而去年的总支出是2100万元,亏700万元。
  但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营状况是国内最好的,再有两年时间我们完全可以不再向集团要钱了。足球是一项朝阳产业,目前华夏足球产业占全球份额大约只有两万分之一,前景广阔得很。
  记者:这就未免讲得太远了,为什么不考虑多向集团要些钱,请高水平的外员和教练,打出漂亮的比赛,把球市重新搞旺呢?
  刘:我们只能也只想在市场上找钱。而且大机会就快来了一个是华夏足协已与国际管理集团的5年合同就快到期,各俱乐部与足协的相应合同也将到期。届时上上下下都会更加成熟更加按市场规律办事。另一个是,足球彩票是足球产业中很重要的一块,而搞这个事,岭南的环境最合适。一是因为人民手中普遍有闲钱,消费得起;二是岭南的球队多,群众基础又好将来发行足球彩票后比赛会对球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当然与其它地区的俱乐部相比,岭南的俱乐部曰子就不那么好过。别的企业在入主俱乐部前就心怀希望:通过搞足球来获得当地政斧在政策和其它方面的扶持,而这在市场经济已经曰趋成熟的岭南已经做不到了。吴城经济也发达了,还是正儿八经的外资经济,市场经济也颇为成熟,萧宸如今想搞足球,也就不打算用行政资金,只能是让天心来做。
  岭南的足球如同岭南的经济改革一样已经基本上走向了市场,各俱乐部只能靠企业自己出钱养活自己。而各级领导的关心只是精神鼓励,不太可能从物质上给予太多的支持。岭南已是市场经济发展得较好的一个省,一切只能按市场机制来运作。
  政斧对市场不作太多的干预,搞足球也很难获得领导的青睐。鹏城金鹏俱乐部的利焕南就说过,金鹏俱乐部得不到市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出卖俱乐部的重要原因之一。
  岭南宏远、穗仙太阳神等集团公司说不上是特大型企业,他们的收入有限,利润不可能全部拿来搞足球,面对逐年呈几何级数上升的开支,财政不可能不出现问题。
  在岭南人看来,现在足球比赛是在一种不公平环境下的竞争。岭南的足球俱乐部基本上都是自立门户,有时连政斧精神上的支持都得不到,这与兄弟省市的俱乐部相比,简直就像是没娘的孩子。
  岭南人说,他们实际上是以一个俱乐部的力量去抗衡人家一个市的力量,怎么能赢呢?
  平安俱乐部负责人说:如果某些事情由政斧部门出面替我们联系,那就容易得多,可是由俱乐部自己去办就比登天还难。
  从长远看,足球必须商业化,但是在我们“小政斧,大社会”的大环境形成之前,足球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因此没有了政斧的支持,穗仙足球的滑坡也就成了必然。
  然而,对于岭南人来说,足球虽然重要,但是纳税人的钱显然还有更重要、更实际的用途,因而岭南人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冷静有加。
  萧宸一贯是比较理姓的人,他想到了足球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名片,但如果要政斧为足球买单,萧宸却是要慎之又慎的。在他看来,建几个青少年喜欢的足球场,政斧规划一下用地,号召一点社会资金来源,这是可行的,就算拨点钱用于维护,也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为了全民健康,但如果政斧出钱搞俱乐部,则是过了。
  俱乐部,还是要“民营”,要市场化。
  苏凝这时微微笑着,问道:“那这个俱乐部肯定是在吴城了,叫什么名字呢?吴城天心俱乐部?”
  萧宸却摇头了,淡淡地道:“天心不来冠这个名,就叫吴城‘江南’俱乐部吧。”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