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藩王、边帅

  十一日平藩战争来的快,结束的也快。
  江东的百姓们对这战争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都不必担忧害怕,朝廷王师南下进驻各地,更是与百姓秋毫无犯。
  江东沿海的航海贸易不受丝毫影响,甚至马上还更兴盛了,而江东各地百姓们种桑养蚕织布,种棉花纺纱、烧窑制瓷,各种作坊等也是更加热闹,他们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太子主持的全面普查,百姓们也很配合。
  毕竟沈法兴原来推行的税赋制度基本上是隋朝的制度,是租庸调制,对于百姓来说这种人丁税性质的税制负担更重些,而现在朝廷的两税制将在江东全面推行,他们很清楚这种两税制,对他们有很大的负担减轻。
  至于说工商税,沈法兴时,一面是继承隋朝的租庸调制,一面却又把隋朝没有的工商税也都搞起来了,甚至比大秦的税要高的多,毕竟他以江东一道之地,要养军要养官可花费不少。
  清量田地,清查户口,清查田庄作坊矿山等,全部造册。
  有多少田亩就纳多少两税,田少税少,无田无税。朝廷鼓励田少的百姓,移民到琉球、百济等地方去。
  留下来的,也都会增授田地,保证每人至少十亩地,一户不少于五十亩地。
  对于那些豪强地主们来说,他们也不必怎么担忧,他们的宅第商铺作坊等都不会受到半点侵犯,就算他们的田地超额了,也不会强行没收,只是置换或征收。
  对于他们开办作坊,运营商队,跑船经商等,朝廷甚至十分支持,毕竟江东许多地方也是田地少,尤其是靠近海边还多风暴,耕种不易。
  在许多江东的百姓看来,江东变化很大,也没什么变化。
  换了个皇帝,换了些官员,但日子依然安稳,没有战乱,没有抢劫,大家不用惊慌的背井离乡逃难,不用当流民。
  甚至,他们还减轻了税赋,又能多分田地,若是愿意离开家乡,移民到其它地方去,还能分到更多的田地。
  尤其是对于建安和永嘉等一些山多地方的百姓来说,以前他们就那么几亩田地过日子,靠打渔或是佃工帮衬生活,而现在只要他们愿意离开家乡,他们一家子能分到一二百亩地,直接就能当上地主,这对他们的诱惑力极大。
  建安许多山区里的百姓,纷纷到官府报名,都想出去闯一闯,都想试一试当地主的感觉。
  太子也派人召集各地的豪强大户们谈话,主要是动员许多地方上的大户豪强们,让他们迁移到洛阳、长安等六京大城。
  迁移新征服之地的地方豪强大户,这其实是汉朝就开始的一种策略,是有效统治的一种好办法。
  既能充实京城,增进繁荣,同时又便于监管这些豪强大户,并能让地方更易于朝廷管理。
  愿意入京者,他们都会获得一些好处,比如散予一些散阶,或是为他们死去的父祖们追赠点官职,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些名额,让他们的子弟入国子监或是讲武堂等入学。
  这些都是特权。
  去了有好处,如果不去,自然肯定也会有些麻烦的,只要朝廷要追究,随便都能查出一堆的把柄问题来,到时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这些地方豪强们心知肚明。
  他们并不愿意离开家乡,可不离开又不行。
  于是最后跟太子讲价还价,提出愿意把家族大宗迁往京城,而在家乡留下一二小宗分支,以看护祖坟祖宅祖地之类的,对此太子倒也同意了。
  于是他们便喜笑颜开很满意了。
  半年的时间。
  太子正月离京,二月发起渡江战役,十一日平定江东藩,但随后的善后事务,让他在江南呆了足足半年多。
  江南无雪。
  但江南的冬天却十分冻人。
  十二月。
  太子从江东道的首城余杭出发,乘船经南北大运河北上返京。
  原本江东道的首城金陵江宁城,眼下已经正式被皇帝升格为南京金陵府,原南京广陵府被摘了南京之衔。
  这次南京换地,实是因为广陵虽繁华,但广陵在长江之北。朝廷六京,皆于大江之北,为了能够增强对长江以南之地的重视,朝廷这次把南京迁到了一江之隔的江陵城,用心良苦。
  广陵城的百姓们很不高兴,不过皇帝依然还是保留了广陵府的地位,其级别仅比六京低半级,要高于郡。
  同样被授予府资格的,还有江陵府,还有九江府,此外还有岭南的南海府和交趾府,北方的太原府和大同府以及西域的高昌府以及朝鲜半岛上的汉城府。
  六京九府。
  二十七道。
  三百六十郡,一千八百县。
  还有七十二藩国,五百四十诸侯。
  广陵郡。
  这座大秦东南第一大繁华都市,依托海贸,成为大秦最大的盐商海商中心,也成了最富庶的城市。
  渡江北返的太子嘉文遇到了同样北上入京朝集的林邑道经略使李世民和日落国王罗艺。
  罗艺和李世民知道太子要来,故特在这里等候。
  两人站在码头迎接太子。
  嘉文看到他们倒有些意外。
  “孤为太子,不便与藩王、边帅私交。”
  嘉文微皱眉头。
  太子身边的秦琼倒不以为意,“殿下为一国储君,如今圣人也是有意放权,且现在也不是太子有意结交藩王、边帅,只是路上遇到,他们主动前来请安,见一见也没什么大事。”
  秦琼认为罗艺是宗室中有份量的亲王,而李世民也是很有本事的边帅,这些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谢秦相。”
  秦琼哈哈一笑,“等这次回京,过完年后小女就要正式与殿下完婚了,我以后就是你的泰山,肯定要多帮衬帮衬你的。”
  在几年前,皇帝就为太子选定了秦琼之女为太子妃人选。
  这桩婚事,倒是得到了太上皇和皇太后还有皇后等的一致赞成,连朝中宰相们也多是看好的。
  太子嘉文与秦琼的女儿如玉也是从小长大的亲戚,两小无猜感情不错,双方也都是互有好感。
  唯一对这桩婚事有些不同意的,也就是几位大学士。
  这些大学士认为,皇太子的妃子,将来要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故此最好是不要选择贵族勋戚之女,怕的是将来后戚势大干政。
  他们希望太子妃最好是出自于一般的文臣之家,是那种诗礼传家的士族之女。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太子妃当选世族名门之女。
  当然,最终皇帝还是选定了秦琼之女,不仅因为秦琼是表亲,更是信的过的宰相,还在于秦琼之女确实才貌年纪等各方面都与太子十分相配,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个小年轻又都相互有不错的好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