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齐心

  看上去一切美好的谋划,在不能决定大势走向的时候,很可能成为笑话。
  况且,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魏国有自己的打算,齐秦也有自己的利益,魏国并不能知道齐国在这件事中的尴尬地位。
  就在公子罃密谋的同时,其余诸侯们已经在商讨联合出兵的事。
  这件事是此次会盟的关键,可这个关键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即便暂时搁置割魏国的肉补各国以求出兵的情况,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摆在了诸侯面前。
  楚国怎么办?
  是复国?还是不复国?
  复国之后,作为感谢,又需要割让哪里的土地?
  对墨一战的目当然是遏制墨家的威胁和发展,否则诸侯都有倒悬之急,可一战而灭明显不现实,这就导致齐国的立场极为摇摆。
  秦国重臣给出的联合出兵计划是这样的。
  秦兵五万出洛邑,攻丹阳;秦兵三万,威胁南郑。
  韩军三万、天子军六千、魏军一万、赵军一万,出伏牛山,经鲁阳、方城南下。
  各自进军,是墨家驻楚军团不能两全,双方会于宛城,共下邓、穰,陈兵汉水。
  遣使通于林胡、娄烦、东胡,贿其攻云中河套高柳等地,一旦破城财帛女子任取之,且之后中原各国不再对其禁运铁器兵器火药等。
  燕国出兵两万、中山出兵一万、赵国出兵两万北上,攻高柳云中。
  齐军七万主力,留三万于莒北、即墨、临淄等地。
  剩余四万,会赵军一万、韩军两万、魏军一万于大梁,攻向商丘,掩护韩国侧翼。
  卫国出兵万五,配合齐军一部分农兵,攻陶邑,菏水。
  韩军一万、魏军五千,出许,攻阳夏,威胁砀山。
  东线三路大军各自进军,待至地点,合围商丘,攻破砀山,威胁沛、丰、彭城。
  这是个此时诸侯合力所能拿出的最完美的计划——当然,如果目的是遏制墨家使得秦、韩得以扩张的话。
  然而,这个计划一出,赵、齐、中山、燕等国立刻站出来反对。
  这份计划,在齐人眼中,很差。
  很明显,这份计划中,齐人要啃最硬的骨头,齐军要被当做诱饵,牵制泗上的主力,从而使得墨家无力支援南阳方向、无力攻破韩国,从而使韩秦赵周联军能够在西线取得胜利。
  可问题在于,假使西线获得了胜利,齐国得到了什么?
  齐国出兵数万,冒着被墨家再一次偷袭临淄的危险,就是去给韩国当看门狗?
  拿下南阳,秦可以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可以得南郑、可以得宛城;韩国可以得鲁阳、方城、叶、乃至于许。
  齐国能得到什么?
  南阳诸城,墨家新占,人心或许未定,秦韩若得,便可开疆扩土增加人口。
  齐国呢?
  齐国要打墨家经营了三十年的腹心之地,那里人人皆兵,一座要塞城邑可能就需要啃上半年才能拿下。
  墨家泗上的主力一旦抓住机会,就能绕后断粮、包围合击,然后直扑临淄,到时候谁来救齐国?
  就算战而获胜,齐国至少也要损失数万的精锐,拿下商丘等地。
  可商丘一片平原,无险可守,墨家只需要两年恢复便可夺回,而且民心向墨根本无法管辖——齐西南地区墨家还不是直接管辖都变成了那个样子,更别说宋国这个墨家发迹之前的大本营了。
  齐侯虽然有些昏聩,却也不是傻到能够给别人当狗用的地步。
  之前齐侯便在吞魏、攻墨两个方向上犹豫不决,也曾派人前往泗上,看了看泗上的城邑、民心、士气、军备等等。
  所以齐国坚决反对秦人的这个计划,并且怒斥秦人这根本就是在谋求私利、而不是为了会盟盟友之利,这个计划根本不行。
  所以,在北线不变的情况下,齐国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在商洛,秦军留三万防守;在襄城、阳翟等韩国腹心地,韩国留三万防守。
  剩余大军全部集中到成阳、大梁、阳夏一线。
  秦军三万、韩军三万,出阳夏,攻焦城、相城,也就是经后世的亳州、淮北而攻徐州。
  魏军一万五、卫军两万、赵军一万、齐军一万,猛攻菏水、陶邑等筑垒区,推进至鱼台、沛邑一线。
  齐军主力四万、韩军一万、魏军一万、赵军一万、天子军六千,集结于大梁,等上下两路开始进攻后,也开始缓慢向前推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攻下商丘、砀山。
  待上路攻破沛邑、下路攻破相城,三路齐围彭城。
  如果上路的魏卫赵联军不能定期攻下陶邑,那么中线的齐军主力不动,防止冒进被包了饺子。
  如果下路的秦韩联军不能定期攻下阳夏和焦城,那么中路的齐军主力也不会攻商丘,还是防止被墨家在内线利用机动优势包围。
  如果上下两路都攻的顺利,那么齐军会在上路攻下单父、下路攻破谯城的时候,进军商丘。
  各国拿出所有的力量,用一年的时间稳扎稳打,如果一年内能够稳固陶邑、单父、商丘、谯城一线,那么就可以征召全部力量,围攻彭城,一举消灭掉墨家在泗上的根基。
  到时候墨家是逃窜到江汉也好、渡江到吴越也罢,至少几十年内就算是安稳了。
  当然,也就无法威胁到齐国了,而且各国可以在屠戮掉那些墨化的基层和民众之后,使得齐国可以利用地利独占泗上。
  如果上下两路的进攻都不顺利,或者有一路贪功冒进、或是被墨家抓住机会歼灭,那么三路大军立刻回撤,防守大梁、成阳一线,齐军主力回临淄,与墨家长久对峙,尽可能媾和恢复原状。
  如果极不顺利,主力被歼,那么各国就听天由命,收拾收拾细软财富,是主动放弃封地权利也好、还是和墨家谈判主动流放到海外也罢,提早准备,免得到时候没办法。
  齐国的意见,立刻招致了韩、秦、赵等国的反对。
  秦韩问齐国,缘何不是秦韩集结于大梁,而齐军攻下路呢?
  下路攻阳夏、相城、符离塞,这一路都是在墨家的内线,而且很容易被切断后勤,沿途更是道路通畅很容易被墨家包围,这是一条绝路,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条路。
  卫国和赵国又问齐国,上路的话,墨家经营了三十年,到处都是要塞、堡垒、新式城防,齐国却让卫赵为主力的联军啃那里,就墨家的守城能力和火药炸药的使用情况,恐怕不要说单父,攻下陶邑就要损失数万。
  齐人闻言,冷笑道:“主力皆集于东线,共十余万,可号三十万,尚且畏战不敢。按你们韩人秦人的计划,却让齐人为主力单攻泗上,你们可曾真的将齐人当做盟友?”
  “卫赵既认为,攻菏水陶邑沿途的重镇损失惨重,齐人难道就能攻下吗?韩秦既认为劳师远征很容易被善于包抄围歼的墨家抓住机会,齐人难道就不怕吗?”
  “墨家势大,各国唯有彻底铲除墨家,使之远遁,方有可能。你们既不愿,无非诸国皆亡,齐又何惧?”
  齐人认为韩秦的计划就是在坑齐国,而齐国的计划,本质上其实是真的对诸侯都好。
  如果真的要是攻下了彭城,墨家南迁,那么诸侯就可以安稳一段时间,休养生息以为再战。
  虽然这个计划也很难——三路大军需要整齐一致,而且一次都不能败,还要有野战击破墨家主力的能力,还得不能贪功冒进、不能故意滞后、不能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不能各怀心思……
  条件虽多,但至少,还有希望。
  可要是按照韩秦的办法去打,那就是等同于东线让墨家猛揍,用整个齐国当祭品,换来韩秦占据南阳兵临江汉。
  齐国没有什么国际主义精神,所以不可能用自己当祭品去完成韩秦的宏图大业。
  韩秦则认为按照齐国这么打,韩秦劳师远征,然后毛都没有得到,总不能在泗上割出几块飞地作为封邑赏赐给贵族吧?那对韩秦两国的君权根本没有意义。
  再说了,照着齐国这么打,纵然南阳的驻楚军团不趁机北进,一旦再给墨家两年时间,等到整合了江汉和南阳……纵然彭城泗上没了,可墨家占据了楚地南阳江汉,那么墨家的压力就全都压在了秦、韩的身上。
  况且韩、赵、秦心里都明白,这一战最好的结果,最多也就是复原南阳江汉,把墨家赶回东方。
  什么攻破彭城、屠戮泗上之类的事,那就是幻想。
  然而韩赵秦明白,齐国自然也明白。
  你们都知道攻下彭城是幻想,却让我齐国在东线吸引墨家的主力,你们却在西线攻城略地抢夺人口土地,齐国这算是什么?耗费人力财力、冒着灭国绝祀的风险、冒着临淄革命暴动的可能,为韩秦两国的扩张添砖加瓦?
  既是如此,没有诚意,那么大家还谈什么?
  想让我齐国出兵做掩护,不是不行,但要拿出诚意来。成阳、廪丘皆割给齐国;卫国改齐为宗主国、魏韩的势力退出卫国、割让桂陵等卫国以西的城邑给齐。
  而且齐国不会对墨家宣战,只是以不战而对墨家造成威胁,使墨家不敢轻易攻韩防止被齐国抄后。
  齐国只能做到这样了,剩余的,不可能做太多。让齐国在东线和墨家打生打死,韩秦却在南阳占地,想都不要想。既是要死,那就拖着大家一起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