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陈应的隆中对

  第五十二章陈应的隆中对
  “天下大势,不在一时一地之争。”陈应耐心的向李建成解释道:“就算秦王以尚书令录尚书事,吏部、刑部、民部皆掌握在陛下手中,秦王又能撑握多大权势?若秦王真架空太子殿下,恐怕陛下是不会答应的!”
  陈应作为一个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宠儿,自然清楚。李渊推出李世民,其实不过是为了制衡李建成。因为他还不想过早放权,当然对于李建成,李渊也很满意,废太子,改立秦王,其实只是李世民一厢情愿的想法。
  李建成倒觉得陈应的话非常对他的胃口,点点头道:“一母同胞,兄弟手足情深,怎么会为了那个位置,而同室操戈。”
  听着李建成的话,陈应叹了口气。事实上,陈应也不知道怎么说李建成好了,那个位置,可不是万贯家财,也不是一个虚头巴脑的爵位,而是手握天下之权,掌握着千万人的生杀大权,为了这个位置,手足相残,骨肉相残,根本都算不得什么。
  然而,陈应却不能说李建成错,因为李建成是一个仁慈的人。说到底,李建成是一个英雄,而李世民则是一个枭雄。就像刘邦与项羽,哪怕再给项羽一万次机会,他同样打不过刘邦,因为项羽是英雄,而刘邦是枭雄。
  陈应也不觉得,自己可以扭转历史,因为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在历史上,魏征向李建成提出过要改变朝廷动荡,社稷不稳,唯有诛杀秦王,解决问题之根,只要杀掉秦王,秦王府众臣,没有了效忠的对象,自然会安稳下来。”
  然而,李建成却没有采纳魏征的提意,李元吉也要暗杀秦王,事实上李建成也没有同意,否则历史将是另外一个情况。
  当然,陈应此时感觉时不我待,他必须尽快加速大唐的民生经济建设,恢复国力。夯实基础,为将来远征突厥,收回漠北、收复西域做好准备工作。
  陈应在马车里斟酌着词语道:“河东匡复,李总管奔驰河西李轨,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手到擒来,接下来一定时期内,大唐的注意力将向东倾斜,与王世充、窦建德争夺中原、河北,现在最担心的其实,还是长城之外的突厥人,河东之战,他们稍稍受挫,然而突厥历史仍在,他们必定不会甘心失败,若大唐与王世充暴发战争,突厥人肯定会择机南下。现在太子殿下要做的是,建立稳定的北方防线,北守东攻,一面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另外一方面,就是发展经济,经以济世。民以食为天,若是大唐百姓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无论河南、河北,皆可不战而自取。”
  陈应其实想提出的战略方针,是类似于后世的经济战争,让大唐发挥地利优势,与王世充和窦建德发展军备竞赛,以经济拖垮王世充和窦建德,然后再以绝对的优势,一举而下。
  历史上,秦王李世民虽然大败王世充,大败窦建德,一战尽屠窦建德麾下十数万军队,让河北人口,几乎村村闻哭声,到处都是新坟。
  唐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因为人口稀少,而造成的发展困难。哪怕占领了中亚的广大地区,却根本守不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人口太少。
  如果大唐对王世充和窦建德势力,可以和平解决,那么唐朝将来的扩张战争中,底气将更足,而统治将会更加稳固。
  陈应接着道:“北方防线,将从灵州北移,以胜州、丰州、朔州、云州、幽州为第一道防纺,,而灵州、夏州、庆州、银州、代州则作为二线梯队,随时准备支援一线。灵州、银州、夏州、庆州、代州这五州都是北方的膏腴之地。即使在大业九年遍地狼烟的战事正酣的时间,这五州仍每年向朝廷提供的粮赋在一百五十万石之上,其中又以灵州、夏州、银州的三州尤其重要,这三州除了赋粮输供之外,每年向中央财政输供的盐、铁、茶丝及其他商税收入也高近百万万贯之巨,只要将这三州的经济经营好,不用提高太多,哪怕只需要可以恢复到大业九年的水平,差不多就等同于在北方屯驻十万大军。有这十万大军在北方,突厥人想要南下,就得掂量掂量了。”
  陈应这番话说得豪气万丈,仿佛江山就在他的掌握之中。
  此时李建成有些明白陈应的意思了,陈应是不让李建成在朝廷中枢与李世民争,而是要将精力投放在地方上,特别是北方诸州,北方诸州安稳,朝廷就没有颠覆之祸。李建成微微一叹,原来陈应也有谋国之能。
  李建成道:“秦王府的长孙无忌讳与房玄龄、杜如晦等有才识之士,难道就会看不出来?”
  “能,但是恐怕却无法解决!”陈应道:“胜州、丰州、朔州、云州、幽州、灵州、夏州、庆州、银州、代州这十余州,相对中枢而言,都是边塞苦寒之地,秦王府等众臣,本来就武多文弱,他们就算看到了,也不会去争夺这十州的控制,相反,他们的主力精力还是会放在三省六部五监等要害部门上!”
  陈应用的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他就是掐准了李世民不会跟李建成抢,事实上也是如此,历史上李建成也不知道是听从了谁的建议,将北方二十八州尽数抓在手中,当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成功登上皇位之后,突厥的颉利可汗,率领二十余突厥骑兵,沿着灵州、原州一路南下,顺利杀入关中,根本就没有受到抵抗,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防守北方的将领,几乎都是李建成的门人。
  陈应提出这个战略,其实也是学习太祖的这农村包围城市,其实有李渊这个皇帝在,无论拿下三省六部多少要害部门,都没有意义,李渊如果需要,随时可以收回来。但是地方却不一样,哪怕朝廷要改变地方官吏,至少也要替换人员,李建成根本就没有获得世族门阀的支援,在科举制度没有推广开来的时期,李世民的天然短板就是手底下没有足够多的人才。
  北方十州如果论耕种,确实比不上关中的膏腴之地,然而这些地方,却拥有着丰富的战略自愿,比如钢铁、比如煤炭,这些物资提前开发,将让大唐的国力,再上至少一个台阶。
  陈应提出钱庄的构想,其实并不是完全为了修通一条驰道,而是为了大唐全国的工商业发展而服务。
  布局北方,确实是一招妙棋。李世民不会去争,顺利掌握下来,根本就没有难度。拿到这些地方,快速发展,采取煤炭炼焦,高炉炼钢的方式,每年可以将大唐的钢铁产能增加十倍,百倍以上,拥有了取之不尽的钢铁和煤炭资源,让朝廷和全天下的有知之才看到,无论何时,这些地方都不会当成鸡肋之地弃之。
  比如早在秦朝时期拿下来的云贵之地,无论朝代如何变迁,这些地方始终都归中国拥有,因为这些地方的铜矿被发现了,可以解决朝廷铸造钱币所需的铜资源。
  正所谓不谋一隅,何以谋全局。不谋一时,何以谋万世。
  其实不用陈应提醒,李建成就想到了原来陈应提出的灵州开发计划。灵州总管虽然是李道宗,李道宗与李世民走得更近,但是灵州刺史却是杨则,而杨则则与李建成交好。李建成道:“陈卿,那么灵州你打算怎么做,本宫以监国太子令杨则执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