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千古留名的机会

  新党这边呢?刘瑜和王雱的交情京师谁不知道?小圣人王元泽带妹妹私会刘白狗,虽说街头巷角不敢传这种话,但官员的府第里,末必就没有这一类的流言;更不用说章惇和刘瑜气味相投,相交莫逆!更有曾布之类的,也是多多少少是有着交情的。这些人,却就担心着,旧党以此为籍口,来攻击刘瑜,从而把新党拖下水去,那本来就推行得艰难的新法,就更难了。
  可以说,刘瑜这一次,倒是莫生其妙沾了党争的光。
  新旧两党都觉得刘瑜是个错漏百出的目标,有太多可以攻击的点了,所以无论新党旧党,都不希望把刘瑜交给对方折腾。
  赶紧把刘瑜召回京师,远离争议地所在,就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这封公文送到刘瑜手里,只不过比先前那家书,稍慢了五六天而已。
  随着公文而来的,还有永兴军路和秦凤路的走马承受李宪。
  “若是直阁诸事安排妥当,不若便依文书所嘱,即日起行?”李宪很客气地向着刘瑜这么咨询。
  但刘瑜知道,这种咨询自己当然可以拒绝,但拒绝了,却就是从私谊上恶了李宪。因为这是中枢相爷和官家定下来的章程,不是他李宪搞的鬼。刘瑜知道,他李某人也知道,刘瑜无端来落他李宪的面子,那也是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刘瑜拱手笑道:“好,便依公公所言,即日起行。”
  说罢他挥手示意白玉堂去传令随行人员,准备出发。
  当刘瑜翻身上马时,李宪却就拦住了他,在马鞍边压低了声音说道:“直阁最是豪爽,与咱家那兔崽子也有一份香火情,咱们不妨卖直阁一个人情:最好还是和这些骑士、亲事官,分开上路为好。”
  为什么李宪会给刘瑜提出这样的意见呢?
  因为人实在太多了,太吓人了。
  踏白司那边,本来就是精锐里的精锐,伤创的到了现在,基本也是痊愈了,前后足足四十来人,尽管甲衣没披上身,装在甲箱,系在备马上,但一人三马,这就一百多骑了;探事司的十四新事逻卒;彭孙接过来的阿全叔、沈括等人;彭孙领着的护院人等……
  音这么算下去,光是骡马,都有四五百匹。
  这真不是一般的豪华。
  就换千年之后,哪个国家的一州行政长官,辞职时弄个四五百匹宝马的车队,大抵也是逃不了被弹劾的。
  “多谢李公公。”刘瑜微笑着复了礼,却是依旧由那大批人马拥簇着,向东开出城门。
  一路之上,没有哪个毛贼,会这么不长眼,打算到这样的一支车队里来打劫。
  只不过这支车队,去到了永兴军路的地界,就被人拦了下来。
  拦下的车队的,是富弼府里的管家。
  “家主以为,直阁相公若是有意修史的话,可以在京兆府先行驻下,而后由家主去为相公分说,此前已与涑水先生提出,涑水先生也同意。”管事很直率,并没有绕来绕去的兜圈。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因为他代表的富弼,已经不必担心因为某句话被人捉住把柄了。而富弼也确实欣赏刘瑜,所以就给刘瑜安排了这一条退路。
  所谓三不谓,立言、立功、立德。
  能够参与修史,那就是能留名。而且刘瑜的确是知道,司马光这人再怎么不行都好,《资治通鉴》的确是流传千古的。如果能幸参与,的确是可以此传世的。这对于一个人来讲,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基本上人生算圆满了。
  而且在修史的过程里,刘瑜要谋取一个海南岛那边的官职,不会太难。
  那边现在完全就是不毛之地一样,然后把彭孙等人派下去,就算历史原封不动的进行,到了康王南渡,刘瑜也早就跑到海南岛了,要多安全有多安全。
  “代我多谢富相,小子受之有愧。且容下官想想。”刘瑜想了想,拱手向着那管家行了礼。
  但翻身下马到了路边,刘瑜还没开口,张商英就禁不住低声道:“相公,京师风波恶啊!何不立言?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因为立言,便是因为微言之中有大义,寄托立言者的政治理想,所以所谓的乱臣贼子才会害怕。
  刘瑜点了点头,张商英说的,的确没有错。
  想了足足有半刻之后,刘瑜终于有了决定,他回头对一脸期待的张商英说道:“我不要他们惧。”
  张商英听着愣了一下,他这等聪明人,当然知道刘瑜这句话的意思了。
  他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啊,司马光是个什么人?司马光不好华服,不好广厦,请人吃饭抠门到菜不够也不上,人请他吃饭就打包,死后据说没几两银子的人。这样的人,他好什么?无非就是一个名。修史,这就是司马光青史留名的路子。
  要让他把刘瑜也加进修史的队伍里,等于把这汗青留名的事,分了一半给刘瑜。
  司马光能乐意?他能乐意才有鬼呢!
  因为刘瑜不是那些无名书吏啊,人家现在也是被青唐人唤作“刘老子”的人物,也放过一任安抚使的官员。
  不可能说刘瑜过去参与修史,然后最后可以不署名的。
  就算刘瑜不计较,司马光也没脸这么做,那他在士林的名声就完全臭了。
  黑那些无名书吏的功劳,那没事,黑到刘瑜这等级的官员,那司马光脸皮没厚成这样。
  而且刘瑜向来主张是跟司马光完全针锋相对的,有了刘瑜的加入,这书的风格,里面主张的大义,必定会跟开始司马光自己一个人修的不一样啊!
  所以司马光怎么可能高兴?
  这中间,就算张商英不清楚内情,他也知道,必定是富弼做了大量的工作,陈述了利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才能说服司马光让步,同意让刘瑜加入到修史的工作中来。
  但刘瑜刚才说的,却是:“我不要他们惧。”
  看着张商英询问的眼神,刘瑜点了点头对他说道:“没错,我不要他们惧。乱臣贼子,就当斩之,寄望他们害怕,只不过是懦弱的表现。”
  似乎对张商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刘瑜整个人的逻辑都变得更清楚起来。
  他转身走到那富府的管事面前,伸手一揖:“下官学识有限,恐有负富郑公之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