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整(整百纪念)北京有高人
让热水冲走这唯一的不快,刘畅放下了心里刚涌起的圣人念头,怜惜外面的一百多万人,这种事情,在他看来确实是圣人念头。这种念头对生存无益,却会给他带来强大的压力,他拯救不了外面的人,甚至连自己都拯救不了,所以,这种念头连动一动都显得比洗热水澡更加奢侈。
热水临体,冲走了这最后的一丝不愉,他不希望这难得的轻松时刻被破坏掉。
不过这个澡他洗得却不如上次时间那么久了,简单冲洗了一下,落下墙上的干净毛巾擦干净自己的身体,刘畅去床上把床单扎裹在了腰间,起身准备去开门了——不穿衣服是因为洗过澡,再去穿那如同矿工似的衣服有点不合时——而裹着床单是因为,开要开门见的是一个女人。
打开房门之后,贺枝枝赫然就在门外。
“在外面转五分钟了,有话跟我说吗?”刘畅问道:“一路上也不见你跟我说一句话,还在生我的气吗?”
“没什么好生气的,事有轻重缓急,人也有亲疏远近,你去救小静,丢下我们一群人,仔细想想,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贺枝枝嘴上说着不生气,但是话语间还是有明显的敌对意味。
“别这么句句带刺好吗,你如果遇到危险了,我肯定也如同先前那般对你。”刘畅苦笑了一声把女人让进了屋,“只不过当时小静遇到危险,而你们相对也较为安全,所以我才有了那种选择。我相信克隆体们的能力,他们有把你们带出去的实力。”
“屁话,我们一路上能活着,一大半儿靠得还是运气。”贺枝枝毫不客气的躺在了刘畅的床上,“今儿我就睡这了。”
“那岂不是浪费了一间房钱,你如果早说睡这里,还不如在下面就说了呢。”刘畅不理解女人的心思。
“刚才我不高兴睡你这,但是洗了个热水澡之后,心情好多了。”贺枝枝笑道:“再说,这些天没我陪你,你睡得着吗?”
“还行!”刘畅起身关了灯,“起码晚上翻身的时候,不用担心被钩子勾着胸口了。”
“你是怕钩子勾着别的地方吧……”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起来,刘畅是神清气爽,各种清爽。身心的一夜放松,这种事情对连日来劳累紧绷的人来说,是最好的良药。这么一夜下来,刘畅起身之后甚至有种身体力量更加强大了的感觉,而且不知道是休息好了还是怎么的,隐隐的,身体还有一种其他的奇怪感觉,这种感觉和以前身体进化出能力的时候有些相似,所以这感觉他不陌生——所以,他知道自己又要变得强大了。
“最近似乎比过去进化速度快了许多。”刘畅有些纳闷,过去在郑州和平的那四年间,他才隐隐把哺乳动物的能力进化完毕,但是现在这些天,连日来不断的进化,褶皮,毒素,鳞甲还有两栖物种的视力——这一切都太快了,快得有些离谱。
“是身体逐渐适应了这种进化方式,还是战斗和危险能跟促进身体的进化?”这是刘畅想到的两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毕竟动物的进化过程,本就是有危险因素在督促着的,而且身体接受某个过程,也是逐渐而缓慢的。
“你醒了?”看到刘畅坐起身来,一旁的贺枝枝揉了揉眼睛,“好久没睡这么舒服过了。”
“嗯,我也是。”刘畅眯着眼睛,“这时候如果能来根烟,就完美了!”
“别不知足了你,我去给你叫早饭。”起身套上外套,贺枝枝打开房门走了出去,随后对着过道大声的喊道:“不是说供应早饭吗?在哪里领取呢?”
她喊了两声,没人回答,就掩上房门走进了过道。
“你鼻子不好使了,还是在卖萌?早饭在二楼的第三个房间那里,这么重的饭味儿你都闻不到?”刘畅冲着走廊喊道。
但是没人回答他。
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走廊里只有人味儿和饭味儿而没有血腥味。果然片刻之后,贺枝枝端着一个餐盘走了进来。
“吃吧,面包还有果酱,不错的早餐。”贺枝枝说着话,往自己嘴里塞了一片面包,含糊不清的说道:“这的农作物不知道是哪种的,吃起来味道比其他地方的好多了。”
“来,我尝尝。”刘畅捏过一片面包,放在嘴里咀嚼了一番后点头道:“是不错的味道,看来北京也有高人啊。这种粮食能被普通店面供应出来当早餐食用,肯定很便宜很普及。而看起来北京这边吃的不是十分缺,可见产量也高。”
在末世生活过,所有人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而在研究所待过,刘畅却知道,现在这个时代,想找一个能长久种植不让它变异的作物有多么不容易。
高产,好吃,有营养,易种植,不易变异。
具有这些所有优点的粮食作物,刘畅就只见过一种——梁豆。曾经赵卓发明的梁豆。
“这是转基因食品吗?”刘畅冲着贺枝枝问道。
“不是。”贺枝枝摇头,随后怕自己的话没说服力一般补充道:“这是老二他们说的,然后他们说完这句话,还补充了一句。”
“补充了什么?”刘畅又吃了一片面包。
“北京有高人。”贺枝枝尽量模仿着老大当时的语气。
说完这句话之后,房间里一阵沉默。
“是啊,有高人,没高人就奇怪了。”刘畅打开窗子,透过浓雾看向了外面那繁华的街道:“北京,毕竟是首都,而且还是军力最多,末世开始以来最安全的地方——它的安全辐射区域,远远超过了曾经的郑州,周边如果有脑域进化的聪明人,有身体进化的强壮人,首当其冲肯定会选择这里作为栖身之地。”
“还记得曾经的赵卓和李老师吗?他们曾经都不是郑州的人,但是还不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聚集到了那里,我想,因为这样那样原因聚集到这里——这座北京城的人,应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