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平江之战(三)
冲锋又开始了,水冷重机枪已经打的枪管通红,无法射击,营长尹呈辅急的大喊:“快去抬水,快去抬水!”。虽然阵地上有大量的麦德森轻机枪,但火力早不似先前一般强悍,并且已经陆续出现哑火情况,连步兵们的g98毛瑟步枪枪管也都烧的滚烫。
桂军蜂拥而上,尹呈辅摘掉帽子扔在地上,喊道:“兄弟们,上枪刺跟我冲!将这帮狗娘养的赶下河喂王八。”
尹呈辅是留在第四旅为数不多的保定四期生之一,本以为留在旅部直属营打不上硬仗,哪知第一仗就打的这么惨烈。桂军受到直属营的反冲锋,兵锋一滞,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
哑火多时的mg08重机枪又开始喷吐火舌,白刃战的第四旅士兵向阵地两侧散开,桂军模范营士兵阵型密集而散乱,已经无法冲锋,只好撤回滩头。
旅部内,吴孝良给各防线指挥部回电,坚守阵地。他直觉桂军不会只进攻一路,正面防线肯定还有恶仗。果不其然,前线炮响,但遭受攻击的不是陈秀岩部,而是董海滨的第一团。与此同时,平江东北东北首家坪浅滩也遭受攻击,据侦查至少有一个旅的兵力,桂军于三面发起攻击,就是想打吴孝良一个措手不及,。
折腾了两个多小时,天已经放亮,过河的桂军没有丝毫进展,只白白留下一地尸体。谭浩明当真红了眼,自己整整一个师被堵在汨水南岸,不得前进半步,他命两个团次第压上,这是最后的机会,一旦天亮北军便可从容布置调遣,自己的偷袭也就宣告失败。
吴孝良亲自来南门视察,给浴血半夜的士兵鼓舞士气,“天已经亮了,炮兵已经将大炮对准敌人,他们的末日到了。”
“必胜!必胜!”
所有人都兴奋的欢呼起来。
“敌人冲上来了,准备战斗!”
“准备战斗”
吴孝良回到旅部立即命令,“发报,炮兵阵地一半火炮瞄准汨水南岸,开炮!”
二十五门75mm1897年型野战炮齐发,高爆弹瞬间落在汨水南岸,谭浩明的第一师顿时人仰马翻,哭喊声一片,一个基数的炮弹在一分钟之内通通打到汨水南岸,不但造成巨大伤亡,还极大震动了桂军的军心,谭浩明闭上眼睛知道此刻他必须下令撤军,但是他不甘心。
次第涉水冲锋的两个团,看到身后师部被炸,人心惶惶,不敢冲锋。突然,炮弹落点向北移动,如耙子犁地一般扫过,断臂残肢横飞,涉水桂军阵型大乱,士兵们争相向两侧逃命,各部长官无论如何喝斥都无济于事。兵逢战阵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几次冲锋被打退,他们早就失去了进攻的勇气,大炮犁过,军心顷刻间彻底散掉崩溃,开始争先恐后的逃命。
谭浩明看到大势已去,下了撤退命令。师部直属营营长尹呈辅,趁机率部冲锋,衔尾追击。
与平江城南门战斗相比,严家滩前线的战斗完全就是昨天骑兵冲阵的翻版,不过韦永昌学了乖,认为陈秀岩部所守阵地过为坚固,那么另一方向就应该稍弱一些,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他的部队还是一脚踢在铁板上,第四旅各步兵团火力实在强悍,各种轻重火力交织,冲锋的几个连死伤都极为惨重,以至于吓得有些人推诿不敢前进,但这还不是噩梦的开始,第四旅炮兵实施火力支援,引爆了其弹药箱,韦旅陷入一片火海之。
战况逆转的太快,韦永昌难以接受,木然看着四散奔逃的部下,喃喃道:“怎么会是这样?”
冲击阵地的溃兵逃回来如倒卷的潮水,整个局面混乱不堪。
董海滨也没料到,桂军竟如此不堪一击,下令全团警戒以防意外,骑兵连步兵连预备队出动,衔尾追杀敌军溃兵。他还是保守了,陈秀岩眼看功劳都让死对头抢去,便只留一连驻守阵地,率全团掩杀过去,将韦永昌旅部以及所属部分溃兵堵在5里外留钟岭。
战斗直至晚间,韦永昌缴械投降,所部四散奔逃。而马济旅早在午间见势不妙便偷偷溜回湘阴,否则有他接应韦永昌也不知全军覆没。
谭浩明撤回长沙,得知韦永昌旅全军覆膜并且已被生擒,暴跳如雷,大骂韦永昌蠢货笨蛋。据报,通城王汝贤师已经开拔南下,本来一片大好的形突然势急转直下,对自己越来越不利。
吴孝良因为陈秀岩擅离阵地撤销其第二团团长职务,以代团长身份继续执掌全团,但其又生擒韦永昌有功,所以报请陆军部为其请功,董海滨尹呈辅等防守阵地同样英勇,亦在请功之列。
形势一片大好,段祺瑞下野的消息突然传来,第四团领导核心有如晴天霹雳。
傅作义得知消息便急急来找吴孝良寻问对策,他很少如此失态。
“维,芝帅辞职这可如何是好。”他们根基在北京,寄养弹药全部由陆军部派发。如今段祺瑞失势,直系断不会姑息孤悬在外的第四旅,形势立刻由大好转为凶险。
吴维却知道历史正在按照前世的记忆进行,如所料不错段祺瑞马上就会重新高调上台,这个时候第四旅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定的站在段祺瑞一边。
“宜生兄勿忧,立刻发通电,声援芝帅。”
傅作义吃惊的道:“如何?如何?”以他的想法第四旅此刻不应该表态,以静观其变才是上策。
“维兄不可,我们应展缓表态,如此即便芝帅一蹶不振,第四旅也还有回旋余地。”
方其道却有不同意见,“这样我们不成了朝三暮四的小人?芝帅此时正需要我等支持,我坚决反对宜生的意见。”
吴孝良当然会站在段祺瑞一边,所以他是支持方其道的,看了傅作义一眼,说道:
“宜生兄,致之所言在理,况且芝帅根基尚在,复起只是迟早,如果首鼠两端,此后北洋再无我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