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华夏农机
第二天,简友德开车在入城唯一一条公路上,等到了从北京来的项凌江。
项凌江租了一辆东风大卡车,算上司机一共四个人。项凌江一个人在后面压车,把舒服的驾驶室留给两个技工。
两天下来,冷脸帅哥的帅脸上也挂满了疲惫。胡杨张开双臂就准备给项凌江一个拥抱,却被他无情的拒绝。
项凌江拍了拍车门,两个技工从车上跳了下来。两个人年纪都不大,估计刚参加工作不久。
项凌江介绍道:“这是赵磊,戴眼镜的是周旭。这个是真正的老板,胡杨。”
胡杨主动伸手,热情的和两人打了招呼。或许是看胡杨年纪比他们还小,两人也没太拘束。只是在这个称呼上,略有一点分歧。
按照胡杨的想法,就叫小胡就可以了。他现在的年龄的确是小,大家都这么叫。另外三个人都觉的这样不妥,应该有一个稍微正式的称呼。
排除了几个诸如头儿,boss,老大,大哥,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称呼之后,最终还是选择老板作为统一称呼。
两个技术员都是技校毕业,在校办工厂实习了两年。高频感应堆焊炉的研发过程,他们俩都是全程参与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人都是温国胜推荐的。
既然是温工推荐的,那项凌江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他没问题,胡杨自然也没有任何问题。
多了一辆车,自然就不需要再挤了。两个技工师傅座胡杨的吉普车,项凌江则终于有机会坐进了东风卡车的驾驶楼。
振安区农机厂在一个名字稍微有点怪异的镇子上,这叫蛤蟆塘镇。
据说,真的有个挺大的池塘里,每年雨季都会有非常多的蛤蟆聚集在这里。蛤蟆的数量非常多,一起叫起来的时候声音大到,整个镇子都能听到。
还别说,去厂子的路上还真路过了一大片池塘和和烂泥地。搞不好就是那传说中的大型蛤蟆聚集地。
丹东的地形主要是丘陵,振安区农机厂就在一个小山包的半坡上。
一个肤色的偏黑的长脸男青年,带着一群人早早的就等在了大门口。这个人青年叫鲁正伟,是现任振安区农机厂的的厂长兼书记。
这个鲁正伟是个正经的大学生,学的也是轻纺对口的专业。本来回来之后直接了丹东纺织厂。但因为得罪了厂领导,不到一年就被调到了振安区农机厂。
到这个厂子之后他也没有消沉,他为这个厂子做了不少努力,提出很多积极改革方案,但可惜厂子先天缺陷太多,再加上他本身专业不对口,所以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起色。
今年是鲁正伟任职的第三年,棱角和心气都已经被磨的差不多了。眼瞅着就要变成那些他过去不屑为伍的人,一个机会突然砸在他的面前。
管冲带着协议找上门来的时候,鲁正伟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但说服别人是管冲的专业,只用了几分钟鲁正伟就从柜子里翻出了藏起来的好烟和好茶。
鲁正伟胸中剩下的那一丁点小火苗,就这么被管冲点燃了。能这么顺利的办完所有手续,鲁正伟的积极配合功不可没。
虽然都是第一次见,但感觉上都不算是陌生人。项凌江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不要搞任何无意义的欢迎仪式。并着重强调了,鞭炮,小学生,锣鼓队绝对不可以有。
仪式可以简化却不能完全没有,鲁正伟还是带着厂子所有员工等在了厂门口。至于镇政府方面,则来了一个叫王书宽的副镇长。这人长了一脸福相,而且总是笑眯眯的,看起来非常和气。
说起来,项凌江身上还真有所谓领导的气质。他们一共六个人,人家直接就找上了他。
鲁正伟热情的伸出手:“您就是项经理吧,一路上辛苦了,欢迎欢迎。”
项凌江伸出手:“我是项凌江,您是?”
鲁正伟赶紧说道:“哦,都忘了自我介绍了。我是鲁正伟,这位是蛤蟆塘镇的副镇长王书宽。”
简单的介绍之后,项凌江提议先把车开进厂子。鲁正伟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胡杨的身份现在是华夏科技的业务经理和简友德一样。
虽然是个区办的小厂,但基本设备还是齐全的。这一点管冲已经调查的很清楚了。
欢迎仪式可以精简,但全体大会以及之后的聚餐是肯定不能省的。
东风卡车就成了邻市主席台,百十来人围成一个扇形开起了全体大会。
第一个发言的肯定是副镇长王书宽:“秋风送爽,我们又迎来了.....”
这种开场式报告,成功的让所有人都进入了开会状态。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的报告说完,他便在热烈的掌声中跳下卡车。
鲁正伟跳上车,大声说道:“下面,由华夏科技总经理项凌江同志上台讲话,大家热烈欢迎。”
热烈的掌声中,项凌江酷酷的走了上去。当然,这个年代还没有酷这个概念。大约就可以概括成伟光正吧。项凌江这幅皮囊不去演电影其实还真有点可惜。
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这点小阵仗还不至于让项凌江紧张。他一出场,身上就带着一股强烈的军人气质。
十分强势的环视一周之后,他才说道:“你们好,我是项凌江,华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我要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振安区农机厂从现在开始正式更名为华夏农用机械有限公司。你们中的部分中的大部分人,都将是本公司的第一批签约工人。”
虽然大部分都开始鼓掌,但其中还是有一些聪明且敏感的人,注意到了项凌江说的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
这是与自己的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所以他们立刻勇敢的提出了问题。
“不是说好了全部接收的吗?难道你想反悔!”
“那我们可不答应。大伙说是不是啊。”
“不答应,不答应。”
眼看在这几个聪明人的煽动下,大会的风向就要变,项凌江却依然面不改色的站在卡车上。
眼前这个眼看就要乱起来的局面,有人会比他更着急。
鲁正伟站了出来,大声的喊道:“大家都静一静,静一静!不要胡乱猜疑。这个问题,还是让项经理仔细说一下。”
看得出鲁正伟在厂子里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刚刚开始喧闹的人群,逐渐的平静了下来。那几个带头的聪明人,眼看响应的人越来越少,也有些不甘愿的把声音降了下来,却兀自不愿意彻底闭嘴。
胡杨看到项凌江看过来的眼神,轻轻的点了点头。这几个人他都已经记了下来,以后自然会仔细观察。
待到人群彻底安静之后,项凌江才再次开口:“之前谈好的条件不会变。华夏农机有限公司会接收所有在职及退休职工,并且原有工资待遇不变。这一点不需要有任何怀疑。已经签署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我们违约你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法院告我们。”
说到这里项凌江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给他们半分钟窃窃私语的时间,然后才开始说但是。
“但是,我们会选择你们中一种部分,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工资待遇至少翻倍。”
翻倍这个词,立刻让人群发生了一阵骚动。
而鲁正伟则替他们问出了心里最关系的问题:“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项凌江伸出两个手指:“很简单,就两条。技能和态度。稍后会有详细的规章张贴出来。”说完他就从车上跳下来,示意鲁正伟继续。
鲁正伟安抚了骚动的人群之后宣布了三件事。
第一件,所有技术人员集合准备安装设备。第二件,其他人开始全厂大清扫。第三件,前两件事都在午饭之后开始。
两个技术员还有两个司机负责卸车,胡杨和项凌江跟着鲁正伟进了会议室。
合同虽然已经签了,但还有很多需要交接的事情。项凌江是有准备的,刚一坐下就立刻开始。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倒是让鲁正伟和班子成员有点意外。
说是班子,其实一共也就两个人。鲁正伟自己是厂长兼书记,还有一个分管销售的副厂长,叫余明。四十来岁,矮胖身材,是从这个厂子建厂就在的老人。
人少,谈事的效率就会很高。胡杨几乎没有说话,拿了个本子好像是在认真记录的样子。另一边也只有鲁正伟一个人发言。也因此看出,这个人还是有点水平的。
上过大学,也待过基层,对生产也不陌生。胡杨在心里暂时给他打70分。
在项凌江的要求下,午饭就在会议室里解决。一人一个大铝饭盒,再加上一大茶缸子热茶水。这顿工作餐就算解决了。
午饭后也没有休息,两个人一口气把所有工作都解决。汇总之后交给了王书宽副镇长。让他带回去,走完剩下的手续。
在这个过程中,王书宽副镇长也给胡杨还有项凌江留下很好的印象。无论是连续讨论,边工作边午饭,还是放弃午休,他都没有任何意见。
从都到尾都是那副笑眯眯的表情,没有任何一点变化。如果不是城府深如海,那就是一个脾气极好的人。这种人,如今真的是太少见了。
第56章 第二只篮子
胡杨本想派车送王书宽副镇长,却被他笑着婉拒。还真不是他刻意避嫌,而是镇政府距离这里真的很近。从厂区走下去,也就二里地的距离。
用王书宽的话说:“就这二里地,我就当是消消食儿。只要以后我想借车的时候,你们厂能给个方便就行。”
送走王书宽,胡杨才有点明白过来。这个丹东的经济水平,相比他之前待的城市差距不小。轻工业再发达,在这个年代也远远不如一个普通重工业城市。
上午赵磊和周旭已经组织工人,把所有的零件都卸了下来。一应的准备工作也都做好,就等胡杨和项凌江下命令,就可以立刻开始设备改造。
鲁正伟召集了所有带职称的工人,其中也包括了之前反应很“聪明”的几个人。
胡杨悄悄的比划了一个手势,项凌江立刻会意。他走到两名技术员身边,悄声说了几句。
赵磊走到鲁正伟身边说了几句,然后高声喊道:“除了几位钳工师傅,其他人都跟我去库房。”
周旭在人群中把几个钳工点了出来,其他人便跟着赵磊离开了车间。看得出有一些人不太乐意,想要留下来。但可惜,胡杨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这就能看出小厂和大厂的差距了。这些人大多都四级工,没有什么老师傅。好在这次设备是以改造为主,对钳工的要求不高。
但为了以后发展考虑,高级的技工师傅是必须要有一些的。胡杨抓了个空挡专门和项凌江说了这事。人才永远都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财富。
人才的积累和培养都很重要,要从现在就开始重视起来。不管是挖角还是返聘,不管是不是现在急需的,只要是人才就先弄过来再说。就算是白养着也要养。
胡杨也不是第一次表述关于人才的看法,项凌江明白他的想法。
安装改造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因为这台高频感应设备的型号,和他们在技校研究的那台都是一样的。就连这设备的出厂时间都差的不多。
过程的顺利也是意料之中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胡杨觉得应该稍微保密一下的原因。
本身技术门槛就不高,如果成品的外形和细节再泄露,那同类竞争者产生速度就会更快了。
改造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周旭告诉胡杨:“按照现在进度推算,改造安装一天的时间就够了。明天下午就可以开始调试和试运行。”
而另一边,库房中赵磊正在给工人们讲解刀片分级标准。稍后还会简单的讲解一下高频感应堆焊的原理。
以这些工人师傅的文化水平,估计没有多少人能真的听懂。这一点上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但这个过场或者说流程以后是要一直坚持下去的。
关于这一点,是胡杨刚刚想到的。技工的培养在国内,现在主要还是靠师徒的模式。即使是在技校中,培养模式也更倾向于手把手的实践。
而在更高层次的大学中,其实研究和实践是有些脱节的。转行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是不完整的。
胡杨不能等着体系自己完整,他没有那么多时间。他的蓝图中,自然也包括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但就在刚刚,胡杨突然想到。如果让这些搞科研的人,尽量简化那些复杂的理论,换成工人师傅都能听懂的语言说出来。是不是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尝试呢?
结果还不好说,但尝试一下总没有什么坏处。
时间关系,管冲也没有对厂子原本生产的旋耕刀片做彻底的摸底。只是抽检了一小部分,那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而现在赵磊要做的,就是彻底的把所有库存过一遍。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所有人都清楚要以什么样的标准,分类这些以及将来更多的旋耕刀片。
质检员每个厂子都有,但都是对上负责。至于更进一步的质量认证体系,就是iso体系那都是十几年后才在中国被广泛认知的东西。而那个时候,也是国人吃了太多亏之后的醒悟。
初步建立完整的品检体系,也是排在前面的工作之一。胡杨需要赵磊他们让这里的工人和干部明白,产量和质量放在一起的时候。
质量永远是在前面的。
当然,没人会天真的认为一两次宣讲就能彻底改变什么。但胡杨相信,只要把工作持续做下去,大部分人都还是可以被改变的。
至于那些改不了的。那就更简单了,好聚好散就行了。
胡杨注意到鲁正伟也在人群中,而且听得很认真,并且还做了笔记。从他的眼神和面部肌肉反应上看,胡杨很肯定他不是在装样子。
看了一眼身旁的项凌江,后者顺着他的眼神看到了人群中的鲁正伟,轻轻点了点头。两人心里对鲁正伟的评价又稍稍提了几分。
除了鲁正伟和有限几个人教育程度稍高的人之外,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在装样子。
这也很正常,你在听一些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时,是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度。
按照无聊的fbi,做的无聊的实验。令人感到枯燥的情况下,正常人能够保持专注的时间只有20分钟。
这其实算是一个生理性的门槛,很难通过训练改变。所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去改变“枯燥”。
如果你不感觉这件事枯燥了,自然就不再有这个门槛在。就好像现在,都是普通人。赵磊和鲁正伟都没有感到枯燥,所以他们都还保持着专注。而对其他人来说,这些都是枯燥的。
赵磊和周旭都是胡杨今天才刚认识的。他们的表现让胡杨多少有点惊喜。
尤其是赵磊,他是被临时要求给工人们讲课的。
突发状况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基本功。总的来说,赵磊做的很不错。
所以,他和周旭肯定不是普通的技校生。
这个结果不难推测出来,胡杨不清楚项凌江有没有看出来。但他不会去求证,因为他相信项凌江。
在所有人都在忙碌的时候,胡杨和项凌江便成了最清闲的人。不过很快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就让项凌江也有事做了。又有两家货源松了口,表示想要谈一下。
胡杨叫上简友德,开车来到的江边。二十年后,所谓海景、江景、湖景都是发地产的大卖点。但在八十年代,却是只有穷人才会住在这样的地方。
原生态的江边的味道并不是清爽。尤其是在退潮的时候,露出大片滩涂,便会有浓烈的腥臭味。
要经过综合治理,还有相关的河道治理才能变成后来的样子。丹东境内几十公里的江岸只有市区那一段,有将近十公里的堤岸。
而其中真正完成系统治理的,只有中间不三公里的一段,那里现在是一座临江公园,就叫鸭绿江公园。
基本上,这个公园就是丹东市的门面了。这个时期,旅游产业这个感念对于中国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官员来说,都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旅游,对于大多数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都与出差、会议、单位活动联系在一起。自费旅游的普及,那还要等上好多年。
胡杨并没有去哪个干干净净的鸭绿江公园,而去了那些最原生态的地方。
那种湿漉漉的腥臭味,让简友德直皱眉头。不明白胡杨为什么站在江边,直愣愣的出神。
二十几年后,就他现在站的地方,都会盖满江景房。这些房子将会产生巨量的财富。而现在,这片地皮却是没人愿意住的烂地方。
胡杨并不是在感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或是总基础了物极必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
他只是在努力说服自己,不要成为中国第一代房地产大鳄。这对现在的他来说,太容易实现了。根本不需要费多少心思和力气,就可以在十年之后聚集大量财富。
而这些财富又会在下两个十年里翻几十上百倍,甚至更多。
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胡杨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低声对自己说:“钱永远都不能为目的,而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重活一辈子,并不是为了当首富的。”
简友德并没有听清胡杨小声说了什么。但他却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胡杨好像是想通了什么事。
胡杨转身走向吉普车,说道:“晚上要和镇区领导吃饭,一个都别让他们站着回去。”
简友德自信一笑:“保证完成任务。”
晚上一桌饭安排在纺织厂的餐厅。原因很简单,丹东纺织厂是振安区最大的企业,所以餐厅基本上也就是振安区最好的餐厅。
同在一个镇子上,距离也就几里地,也算是地缘上的兄弟单位。
原本这只能算是一次很普通局,但因为振安区区长陈广德出席,所以纺织厂这边也派了一个办公室主任作陪。蛤蟆塘镇这边书记郑友亮和镇长万立军都出席,副镇长王书宽也来了。
这位区长会出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是项凌江父亲的老部下。
酒桌上最大的干部是自己人,那这顿酒喝起来自然就有意思的多了。
硬桥硬马的拼酒那正是简友德最喜欢的套路。无论那种酒,他都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第57章 好消息
酒有人挡着,胡杨和项凌江也能空出心神和区长好好聊聊。
陈广德年纪四十出头,身上还有明显的军人印记。身材并没有同龄人的臃肿,精气神也很足。
一杯白酒下肚,话匣子立刻打开来。胡杨也终于算是侧面的了解一点,项凌江他爹当年的光辉事迹。
不需要太多具体的故事,光看的他光辉的履历就能感受到。
共和国建军史上最年轻的连长,团长,旅长,军长的名单中,都有他老爹项南的名字。
离开部队之后,陈广德回到老家进了机关。四十岁出头到现在这个位置,还是有上升空间的。
老上级的亲儿子来自己的地盘,陈广德差一点就拍着自己胸脯大包大揽了。好在酒还没喝到那个程度。
但他同样充分的表达了一个意思,有什么事都可以来找他,千万不要跟他客气。
陈广德的这种态度表达的很充分,这不仅项凌江能感觉到,在座其他人也都能感受到。而这其实就今天这顿饭的核心目的所在。
简友德成功的把所有人都灌到了桌子下面。当然这其中不会包括陈广德,他也唯一一个自己离开酒桌的人。
包括胡杨和项凌江在内,都是被人抬出去的。胡杨是装醉,但项凌江是真的。
他们住的地方是也是纺织厂的附属招待所。就在饭店的旁边,过个道就是。
招待所的条件很一般,但胜在干净整洁。虽然旁边就是一条小河,但墙上没有霉斑,被褥也没有霉味。躺在上面还能闻到一股刚晒过的被子才有的味道。
有很多事如果不细纠的话,都是挺美好的。就比如这被子晒过的味道,恐怕没有人会讨厌。但如果你知道这味道其实源自被阳光杀死的螨虫,你还会喜欢吗?
今天晚上陈广德所释放的善意,如果往深了想也肯定不是看起来那么美好。
昨天晚上那顿饭没并没有让两个技术员参加。所以他们今天都是按照正常时间开始工作的。
胡杨和项凌江都是中午前才来到公司的。来了之后他们才发现,昨天同样被抬回家的鲁正伟竟然一大早就来了。
眼睛里还有血丝,身上还有未散的酒气,但的确是在指挥下面的人开始工作。
胡杨和项凌互看一眼,心里又都默默给他加分,还真拼啊。
有鲁正伟配合赵磊和周旭,自然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晚上下班之前,第一批重新通过堆焊加强的旋耕刀片出炉。
赵磊和周旭经过检查之后,给出了一个很不错的评价。可以保证达到与北京技校那边相同的水准。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胡杨示意鲁正伟立刻向全厂的人宣布。胡杨相信他有能力借此带动全体工人的情绪。
而在胡杨和项凌江看来,这个结果并没有什么悬念。他们真正在关注的,是另外一个消息。
这个消息是在第二天的上午才姗姗迟来的。确切的说,是两个消息,虽然内容几乎是一样的。
它们分别来自河北和辽宁的农资局。是对华夏科技送检的旋耕刀片,所做的实地检验报告。
河北省的结果是1200亩,辽宁省这边是1100亩。原本以为辽宁这边会更高的,没想到河北会多一百亩。
后来胡杨才知道,这是因为河北那边用来检验的那块地,是专门的试验田。所以沙石含比非常低,并且经常会被用来检验各种农耕设备。所以相对而言,土质的状况更加松软。
不管怎么算,加上多少的浮动,结果都是超过1000亩的。光是这个结果,就已经可以与日本的刀片竞争了。
除了两份报告之外,还有两份来自两个农资部门的函。河北农资委这边直接下了订单。总共订了一万片,一个月内完成第一批次不少于三千片。其余的在两个月内完成。收购价格是每片三块九块,比日本川崎的旋耕刀片便宜一毛钱。
这个单子的细节并不是胡杨他们谈的。说起来这个单子,还得从先锋农机长那边捋起。
河北农资委负责采购的张科长,是先锋农机厂那位林副厂长的好朋友。相处林勇副厂长可没少利用这层关系,往那位张科长手里硬塞他们厂的刀片。
而这回经过堆焊工艺改之后的刀片,是林永亲自送到农资委去的。原本那位张科长是根本不想收的。所以林副厂长为了激他,就要和他打赌。
如果检验结果不到1000亩,林勇就把自己压箱底的那两瓶五粮液拿出来。而反过来,如果结果超过1000亩了,那张科长就要优先采购他们的旋耕刀片。
为了能够名正言顺,他们才定下了三块九这个价格。比日本公司便宜一毛,也算是可以交代。采购本国产品总比用精贵的外汇配额,买外国的货来的划算。
其实在打赌的当时,林勇副厂长心里也不是那么有底的。但形式所迫,由不得他退,他也无路可退。
先锋农机已经拆分完毕,新厂长已经带人另起炉灶,他必须给一厂的男女老少找一条活路。而眼前这唯一的路,就是这些改造过的旋耕刀片。
所以出了结果之后,最先大笑的人就是这位林勇副厂长。几个月来的压力,一下子就卸掉了。
胡杨他们还没看到消息的时候,林勇就已经的跑到张科长的办公室。爽朗的笑声,整个走廊都能听得到。
张科长自然姓张,张立忠。与林勇是高中同学,后来一个下乡一个当兵。人生际遇不同,却将友谊保持了十几年。
张立忠说道:“老林,这次还真不是冲你我的交情。只要是质量相近,我们还是会优先采购咱们自己生产的刀片。”
林勇笑着说道:“哈哈哈,不管什么目的,你们收购刀片就是大好事。啥也别说了,跟我喝酒去。”
张立忠说道:“这才几点,喝酒也要等下班。有个事我得问一下,这刀片是华夏科技卖的。用的是你们厂的库存对吧。”
林勇点头说道:“没错,华夏那边已经买下全部库存。现在已经运走两批了。第三批明后天就上路。”
张立忠轻轻点头:“那你们厂这边下一步有什么计划。难道还继续生产旋耕刀片,为华夏科技供货?”
话都说的这么透了,林勇怎么能不明白老朋友的意思。其实还真有点感动,这是真替他们着想才会关心的事。
林勇顿感自己这个朋友真的没白交。一转身,走到门口抬头在走廊里看了看,然后把重新把门关好。
这番动作,倒是让张立忠一头雾水。这是啥意思,怎么弄的这么谨慎。
林勇拉过椅子坐到张科长对面,说道:“既然你都问了,我也就不瞒你。下一步的确是继续生产旋耕刀片,但具体的工艺会有所调整。出产的不再是成品,而是半成品。少了后面几道热处理工序,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张立忠听完,有些不满:“就这还用弄的这么神秘?”
林勇说道:“别急呀,我们先锋和华夏还有后续的合作计划。”、
张立忠立刻来了兴趣:“后续计划?”
林勇继续说道:“知道我们市还有一家红旗陶瓷厂吗?”
张立忠点头:“知道。现在情况也不怎么好,只有搪瓷车间还维持着,其他都停了。”
林勇点点头,说道:“我们下一步就准备承包这个红旗陶瓷厂。”
张立忠不解道:“陶瓷厂,这和你们农机口有什么关系。”
林勇故作神秘的一笑:“这就是我们合作的重点了。将来我们农机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陶瓷是有很深关系的。”
张立忠皱眉道:“虽然你们这个专业我太懂,可农机用品不都应该是钢铁的吗。之前你们厂的刀片质量不行,不就是因为原料钢的质量不行吗?”
林勇点点头:“没错,之前刀片不耐用就是因为原料钢的杂质太多,而我们的冶炼和冷轧都不过关。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但各方面的成本都太高。”
张立忠点头:“这个问题不光你们厂遇到,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要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可是能给很多企业帮上大忙。”
林勇说道:“这事太大,不是咱们能操上心的。所以才会另辟蹊径,另找一条路出来。”
张立忠说道:“陶瓷?”
林勇点头:“没错,就是陶瓷。”
张立忠还是有点不信:“那么脆的东西,能有什么用啊?”
说到这个林勇其实也有点虚,不过他还是坚持解释了一下:“陶瓷有很多种,你没听说那个火箭的外壳都是陶瓷做的,特种陶瓷。对,就特种陶瓷。”
张立忠带说道:“是听说过,可那都是高科技啊。离咱们太远了,能行吗?”
林勇并不是非常肯定的回答:“应该,能行。”
对于张立忠的这个问题,林勇其实并没有特别深入的想过。陶瓷真的是在他的专业范畴之外。另一方面,林勇其实也不算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厂长。
能够让工厂正常开工,能保证所有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能正常发放,他就已经很满意了。说以后更大的发展之类的,他还真的没有花心思去深思熟虑。
其实进一步合作的事,并不是林勇和华夏这边谈的。是先锋厂的老厂长出面和胡杨谈的。
可能是不想多年好友看出自己的心虚,林勇果断结束这段对话,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走走走,喝酒去。”
第58章 北京要来人了
陶瓷,china,是中国的代名词。中国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前,瓷器也就是china一直都是脆弱易碎的代名词。不光是外国人这么想,中国自己也这么想。
直到,人们发现了陶瓷在工业领域中潜力。陶瓷本身的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特性,在工业领域中大放异彩。
建筑卫生陶瓷: 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
化工陶瓷: 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用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特种陶瓷: 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这些陶瓷所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有的坯休也使用一些粘土或长石,然而更多的是采用纯粹的氧化物和具有特殊性能的原料,制造工艺与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
虽然此时是我们国家发明的,但工业领域中陶瓷的应用研究还是比较落后的。
特种陶瓷方面最先开始的,是航天器外壳的研究。而在其他领域,就相对滞后的许多。
大环境上的滞后,就是胡杨的机会。在他的野心中,材料研究一直都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材料研究太烧钱,甚至可以说是无底洞。不想被无底洞吞掉,就只能谨慎再谨慎。
说到材料,陶瓷材料是从特种陶瓷引申出的一个概念。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暂时大致可以分成结构陶瓷和工具陶瓷。而胡杨准备首先进入的领域,就是结构陶瓷。
这种陶瓷主要用于制作结构零件。机械工业中的一些密封件、轴承、刀具、球阀、缸套等都是频繁经受摩擦 而易磨损的零件,用金属和合金制造有时也是使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而先进的结构陶瓷零件就能经受住这种“磨难”。
旋耕刀片也算是一种刀具,还有机床上使用的各种刀头,都在胡杨制定的目标之中。
而看上那家红旗陶瓷厂,自然也是胡杨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之后的结果。
这家陶瓷厂虽然现在陷入了困境。但本身底子非常好,尤其是人才贮备方面,整个东北华北地区恐怕再找不出比这里更好的了。
有两位参与过两弹一星研究的老人,就是从这个厂子里被调走,最后也是从这个厂子里退休的。他们俩带出了一批很优秀的徒弟。其中大多数都还留在那里。
也同样是因为这两位老人,红旗陶瓷厂里有很多普通厂子没有的设备。
无论人才还是设备,都是胡杨希望得到的。不过这件事暂时还急不来,眼前最重要的是另外两件事。
其实说起来,也可以算作是一件事。
吃过午饭之后,胡杨才终于等到了那个电话。电话是从沈阳打过来的,但打电话的人却是来自北京的。
“你好,我叫周朝先。”
“您好,我是胡杨。来丹东吧,我们见面聊。”
“好,明天见。”
“明天见。”
对话很精简,但仔细内容却很丰满。放下电话,胡杨顿感心情一松。毫不犹豫的答应来丹东,说明这并不出乎周朝先的意料,并且他已经做了决定。
而这传达出的信息就是,他应该可能会愿意放低姿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接下来会好谈很多。
不过,这还不足以支撑盲目的乐观。相比一个骄傲自大的纨绔子弟,一个关键时刻懂得并能够放低姿态的人,其实更难对付一点。
这样的人通常都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因为他们的野心都很大,但并不自知。
胡杨对周朝先的判断,会略倾向于后一种情况。
放下电话,胡杨对一旁项凌江说道:“让陈区长帮忙安排一桌丹东特产的山珍海味,不怕花钱。”
项凌江问道:“需要请他一起吗?”
胡杨说道:“不用,但可以透露一下我们要请的人。”
项凌江点头:“明白了。”
胡杨又说道:“我和有德出去转转,过一会你联系沈阳那边,问一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另外让福生哥开始组织人手。另外,给我找一张丹东地图,越大越好。”
“好的。”
说是出去转转,还真的就是开车出去没有明确目的地的乱转。昨天去了江边,今天就沿着河边走。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流经吉林和辽宁两省,最终在丹东进入渤海。在丹东境内的有两条主要的支流,一是瑷河,一是蒲石河。
蒲石河在丹东下属的宽甸县境内,距离丹东有几十公里。真正在丹东境内,就是这条瑷河。
胡杨这趟就是从瑷河入江口开始逆流而上。瑷河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中部,是鸭绿江水系较大的支流之一。
瑷河也同样发源于宽甸。流经宽甸县、凤城市和丹东市振安区,于九连城镇汇入鸭绿江。
现在这个季节并不是丰水期,沿路能看到大片的河滩。没有经过综合治理的河道和杂乱。只是偶尔能看到一些沙包和破损的简陋护坡。
路况是很差的,很多地方都有明显被的水冲毁的痕迹。好在胡杨对车况比较上心,提前做了一点改装,勉强还应付得了。
相比江边,瑷河两岸的住户还是稍微多一点的。河水不比江水,没有那么大的腥味。只要不是每年都会过水的地方,守着河还是好处更多一点的。
养个鸭子大鹅,没事下河捞点河鱼大打牙祭都是不错的。另外河泥和水草也可以做肥料,这对农民来说也很重要。
当然,关键还是会不会过水。这是最大的问题,也是最不好解决的问题。
河道治理从古至今都是当权者的大难题。从秦汉到民国,治水的开销都是国库开销的大头,到了今天也还是如此。
不是政府不愿意治理,是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
而靠地方上或者农民自己,只能是哪低填哪,哪漏堵哪。这一路上有太多这样的痕迹。
且不说这治标不治本,还容易激化临近村庄和乡镇的矛盾。虽说83年严打风刚过,社会秩序现在肯定是稳定的。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瑷河全长189公里,在丹东境内不到一半。胡杨和简友德用了一天的时间,看了差不多八成左右。
回到农机厂时天已经黑了下来。胡杨去项凌江一起吃晚饭。刚走到他门口,就听到里面隐约传出说话声。
“听墙根”可是属于胡杨的专业范畴,几秒钟后他就判断出项凌江是在打电话。而从他说话的语气判断,电话那头应该就是已经确定恋爱关系的赵小白。
除非还有其他暧昧的朋友。不过考虑到赵家兄妹的行事风格,胡杨觉得这种概率无限趋近于彗星撞地球。
别看项凌江人前人后都是一副酷帅的样子。但和女朋友煲电话粥的时候,所有男人都是一个样子。
胡杨自然是不会去真的偷听人家小两口的情话。悄悄的走远之后,估计大声喊了一嗓子:“简友德,你去检查一下车胎,我感觉好像缺点气。”
简友德被这一嗓子喊的有点懵,但还是接住了话头:“啊好,我马上就去。”
胡杨慢悠悠的走到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里面传出声音:“请进。”
推开门,项凌江脸色如常的坐在办公桌后面。看到是胡杨,便说道:“地图给你找了一张,你看合不合适。”
胡杨看到茶几上放着一个卷成卷的泛黄地图。摊开来一看,竟然还是一张军用的地图。看上面的标注,恐怕不会比胡杨的岁数小。
胡杨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地形地貌的标注很详细,正好是我需要的。回头找机会跟陈广德要一份丹东的行政地图,越详细越好。”
项凌江说道:“好,这事直接找他秘书就行。明天的饭局已经安排好了。福生哥那边说那边随时待命。另外,广州那边也有新消息。邢鹏已经往回走了,管冲也算是扎下根了。”
身边这人之中,如果非要说谁最让胡杨放心,那人就是管冲了。否则也不会敢让他一个人南下发展。
之前从斯通那弄来的外汇和账户,还有关系也都交给了管冲使用。胡杨相信他一定会给自己惊喜。
第59章 破绽
胡杨在茶几上摊开了地图,对照白天实地勘察的结果,胡杨开始在白纸临摹地图。
说道手绘水平,胡杨还是拿得出手的。当年也是能在协和广场上摆摊的水平。
一边画,胡杨一边和项凌江说道:“陈广德区长看起来是有野心的,可以利用一下。以后在丹东扎根,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项凌江说道:“我今天给家里那边打了几个电话。他们都觉得这个陈广德上升空间有限。”
胡杨嘴角微翘:“有限最好,在丹东够用就行。”
项凌江想了一下,也表示赞同:“也对。回头我让家里那位给他打个电话。”
胡杨接着说道:“周朝先这边有了动静,估计日本人也很快就会有动作。让赵小白那边准备好。”
项凌江说道:“这个你放心,都准备好了。”
胡杨说道:“你们两口子我都是非常放心的。让你和小白两地分居,真有些难为你了。不过你放心,这种情况肯定只是暂时的。过几年一定让你们俩团聚。”
项凌江抱着手臂,微微皱眉:“我就知道,你刚才偷听我打电话了。”
胡杨也不否认:“那怎么是偷听呢,你说话那么大声,站在门外就能听见。”
项凌江面不改色:“我们主要是在谈工作。”
胡杨一脸戏谑:“那真是辛苦你们了。”
项凌江也是久经沙场,面不改色的坦然接受。
胡杨直起腰,甩了甩发酸的手腕:“地质口的关系找一下,我想了解一下丹东的地质情况。”
项凌江走到胡杨对面,说道:“这事不用找地质口的关系,忘了咱们原来是干啥的了。”
胡杨想了一下,说道:“眼下是可以找部队的关系。但这不能形成惯例。至少不能是靠个人关系,渠道上要名正言顺才行。”
项凌江说道:“名正言顺的意思我懂,但需要这么谨慎吗?”
胡杨说道:“你忘了老连长总是挂嘴边那句话了?处事谨慎如鼠,下手心狠如狼。”
项凌江疑惑道:“不是,为人心狠如狼吗?。”
胡杨说道:“我改的,你觉得咋样?”
项凌江琢磨了一下:“说不好,好像都有道理。”
胡杨把自己重新绘制的地图,逐一摆回地图上,说道:“这几块地方,都似乎我看好的。你要留心关注一下,只要条件允许就立刻下手。”
胡杨绘制的地图肯定是按照军用的标准来。这要是一般人,看起来还真有可能会有困难。不过项凌江可是专业的,这地图看着可比民用舒服。
研究了一会之后,项凌江说道:“这几块沿河沿江的区域我理解。那中间那块是什么意思?”
胡杨看着那张写着古城村的纸说道:“如果地质上符合要求,那块地方为了可能有大用。”
项凌江说道:“地质上的要求?”
胡杨说道:“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地表河流,没有浅层地下水,岩层浅而厚实。”
项凌江有些惊异:“这条件可是挺糟糕的,根本不适合居住啊。”
胡杨说道:“原本也不是用来住的。总之先看地质条件是否合适。”
看胡杨没有解释的意思,项凌江也没有再追问,开始说起了工厂生产的情况。
···
···
第二天晚上六点,滨江饭店二楼贵宾厅,胡杨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周朝先。
必须说,这人的卖相很不错,担得起英俊评价。仅就外形而论,这边也就只有项凌江能和他一争高下。胡杨也就只能在身高上稍微稍微找点平衡。
两只手握到了一起,谁都没有急着先松开。
“周朝先。”
“胡杨。”
“久仰久仰。”
“彼此彼此。”
胡杨主动松开手,但这并不是示弱。而是以主人的身份,邀请周朝先和他的三个随从入席。
酒桌上谈事,没有上来就直奔主题的。总要先有个预热的过程。作为地主一方,鲁正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鲁正伟热情的说道:“这是我们丹东特产大黄蚬子,别地方可真吃不到。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只要加盐水煮就是一道美味,来趁热尝尝。”
所有人的脸上都挂上的标准的笑容,就好像多年好友一般。
周朝先这次带了三个人,两男一女。一个年纪有四十开外的是司机,也应该顺便兼着保镖。
另外一男一女比较年轻,应该都是周朝先的同辈。男的叫李信身材完全可以进篮球队。女的叫韩蕊,看起来柔柔弱弱,还戴着一副大眼镜。两个人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明显要比周朝先青涩几分。
相互认识之后,自然就要进入饭局的重点,拼酒。
到了喝酒的部分,自然就是简友德出马。而另一边也很默契的派出了又高又壮的李信。
除了第一杯之外,胡杨就没有再喝一口酒,周朝先也是同样。
不到半个小时,原本信心满满的李信就被放倒。反观简友德,就连脸色都没有变。如果不是负责倒酒的人就是韩蕊,他们都要怀疑简友德根本就没喝酒。
周朝先主动敬了胡杨一杯,算是认了他们输了这第一阵。
放下酒杯,周朝先开口说道:“真没想到胡同志身边还有这样的奇人。”
胡杨摆了摆手:“哪算什么奇人,只是能多喝几杯罢了。喝不醉,喝酒又有什么意思。”
放下酒杯周朝先说道:“相信你应该也知道我们这次的来意。”
胡杨自然点头:“知道。”
周朝先接着说道:“我们这次是带这诚意来的,报价可以再谈。”
胡杨点头说道:“我相信你们从北京一路来到这儿,肯定是带着诚意的。”
周朝先再次举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20万,买断所有技术,设备还有成品、半成品。”
胡杨脸上突然带上了笑意,沉默了片刻之后突然说道:“有德,把李信送去招待所。鲁厂长,你去给安排一下,务必妥妥当当。”
在座都不是愚钝的人,自然听得出胡杨突然说这些,肯定不止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简友德和鲁正伟都站了起来,但并没有去搀扶喝醉的李信。
沉默了片刻,周朝先说道:“王师傅,你和那两个同志一起把李信安顿好。”
王师傅站了起来,和简友德一起把不省人事的李信架了起来。一下子少了四个人,餐桌上一下就空了下来。
胡杨看着周朝先笑了起来,也端起酒杯却没有回敬,反而看向了一直没有怎么出声韩蕊:“这位小姐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
她有些含羞的推了下眼镜,才回答:“我叫韩蕊。”
胡杨哦了一声:“那我换一个问法。お嬢さんのお名前をお伺いします。”
这是地道的东京腔,但可惜在座只有一个人能听懂。
“胡杨同志是在说日语吗?真厉害。”姑娘还想把害羞和惊疑继续演下去,可惜他的同伴并不配合。
周朝先微微摇头,说道:“早跟你说过胡杨是懂日语的。肯定对日本很熟悉,没有必要再装下去了。”
姑娘脸色变了几变,估计是在感叹遇到了猪队友。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摘下了眼镜。
按照日本理解微微欠身,说道:“初次见面,我是朝日美惠,请多多关照。”说完端起一杯酒,侧过身一饮而尽。
几乎同时,胡杨也干了手里的那杯酒。
重新落座,朝日美惠的气质也和刚才那个害羞的韩蕊完全不同。
她的声音明显要更加自信:“胡杨先生,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请问。”
朝日美惠问:“请问,我是哪里露出了破绽,才让您发现我的身份有问题?”
胡杨说道:“您的口音和习惯动作都没有任何破绽。我猜您一定在中国住了很久,甚至可能就在中国出生的。你其实并没有什么破绽,只是眼镜选的度数太高了。”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理由,却也的确是她的一个小破绽。找了这么一副高度的眼镜,是可以让她的眼神变得很迷,让她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柔弱起来。
但可惜的是,胡杨在变装伪装的方面,段位实在是太高了。是真的高度近视,还是临时戴了一副高度眼镜,只需要一眼就能看穿。
而真正让胡杨想到她可能是日本人的原因,其实是周朝先的态度。他太急迫的说出了条件,就好像是有人在逼迫他这么做一样。
关于和外经贸大院和日本久保田农机关系,胡杨和项凌江还有罗鹏程都曾经深入的讨论过。
他们都相信,两者之间是一种并不牢固的合作关系。
而逼迫这种情况,不应该出现在这种关系中。所以胡杨感觉,这是周朝先故意为之。
那他又是演给谁看的呢?
自然就是身边唯一剩下的这个姑娘。
这个姑娘并没有在破绽的问题上继续纠缠,而是直奔主题:“那么胡杨先生,您对我们的最新报价有什么看法?”
胡杨微微一笑:“我拒绝。”
第60章 这才是合作
胡杨的拒绝很干脆。却也并不出人意料。在场的其他三个人,都不感到任何意外。
二十万人民币,在这个时期的中国真的可以算得上一笔巨款。作为参考,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每月是二十到四十之间。
如果找第三方估价的话,把华夏农机整个打包也卖不出二十万这个价。
但是,这件事并不是简单买下一个厂,或是一些旋耕刀片的问题。这一点他们每个人都已经很清楚了,否则也不会有这次面谈。
朝日美惠继续问道:“那胡杨先生拒绝的理由是想提高价格,还是要增加其他条件。”
胡杨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反问:“这件事,你能做主吗?你的权限有多大?”
朝日美惠微微皱眉:“二十万,这个权限还不够吗?”
胡杨轻轻摇头:“坦白说,真的不够。”
朝日美惠追问:“请您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