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参展前的准备
一转眼,胡杨在北清已经旁听半个月了。他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在北清的院系之间飞驰。
真的是在飞驰,他要听得课太多,必须要争分夺秒才行。
为了显得没那起眼,胡杨专门给自己配了一副大黑框的眼镜,头发也基本按照随缘的方式整理。
这个造型在大学里非常的普遍。基本上十个男生里有九个是这样。
不管是伪装普通,还是和周围得学打成一片,都是胡杨最擅长的。
对胡杨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学习。胡杨虽然预估过这其中的困难,但他面临的问题的确超过了预估。
胡杨的记忆力是天才级的,但那是靠技巧和训练换来的。纯粹以智商而论,他也就是个比较聪明的人,但远没有的达到天才的级别。
同样以智商而论,他的这些同学们几乎都是天才级的。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本就含金量极高。而北清又是这么一座国内顶尖大学,那更是优中选优。
而在北清,又以数学和物理这两个系盛产妖孽。
那真的是天才遍地,妖孽横行。
旁听的这些天来,他可是深刻的感觉到了智商的差距。如果不是心理承受力强,胡杨估计早就抑郁了。
胡杨虽然是旁听生,但北清的老师和教授们并没有对他区别对待。胡杨在课后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有几位老教授还专门抽出时间给胡杨补了几堂课。
要知道这些老专家都是搞研究的,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宝贵。光是这份师德,也值得胡杨好好学习。
对于杨来说学习的难度很大,压力很大,但进步同样很大。
学习的难度比他预期的要大,胡杨需要花费的精力就更多。好在身边的人都很可靠,这段时间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管冲还留在德国,那边还需要一个能镇得住的人。而香港这边,管冲都是通过电话遥控。那组人被他调教的不错,现在用着都没问题。
日本久保田公司已经在香港提起了上诉。这关系到的是企业的信誉。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并不只是信誉本身,更能直观的体现在股票层面上。
而一旦对股票产生了影响,那就不再是几万块的事儿。正如一个多月前周安雄所说的那样,胡杨是在用一个只有几万块的杠杆撬动一个身价万亿的大型集团。
就在官司的第一次判决结果出现之前,管冲就已经安排人申请了几十个户头。
判决结果一下来,日本久保田公司在香港股票立刻下挫。加上之前因为香港97回归的消息,而整体震荡的大盘。久保田的股票一路挂绿而下,只差一线就要跌停。
管冲控制的这十几个户头,就在此时开始小规模的吸纳久保田公司的股票。他们的动作不大,主要是不想引起市场的注意。
久保田公司这样的企业,过往的履历很好,财报和年报都很漂亮。所以会在这个时候抄底的人恐怕不会少。
香港这边的资金刚刚从德国那边得到了补充。捕猎纳粹的获得的奖金中,抽调了一部分转到香港,专门用于这次操作。
这次胡杨和管冲的观点很统一,给他们的任务就是短线操作。
抄底的人多,股价自然会很快反弹。快进快出,就能迅速滚大手中的资金。这个过程大约不会超过两天。
随着久保田公司的上诉被受理,股价也会随之回升。不过这也不会持续太久,胡杨对久保田公司还有其他的准备。
在这期间发生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华夏集团旗下又多了一个劳务输出公司。主要的业务,就是向海外输出劳务人员。
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个普通的劳务输出公司。输出的劳务人员,也肯定不是普通的劳务人员。
八十年代想要出国打工,可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不说手续麻烦,还有很多的限制条件。一般说来就两条出路。一是海外有亲属或者关系,二就是靠劳务输出公司。
胡杨搞一个劳务输出公司,肯定不是为了从他们身上赚点手续费。实际上,全部费用都是由华夏集团出的。
这批一共有三十个人,基本都来自沈阳。他们可不是普通人,是胡杨专门让邢鹏和孙福生在高级技工中选出来的人才。
其中年纪最大的是两个八级钳工,都是五十出头。别看在这里是年纪最大的,在八级工中五十出头可还算是年轻的。
其他基本都在三四十之间,三十岁以下的没有。
这批人除了四位是高级焊工之外,其余全都是经验丰富的钳工。
技工中钳工是万金油的角色。一个合格钳工,车铆铣焊都要会两手。而钳工的核心技术是装配。安装调试维修设备,是钳工的看家本事。
能安装自然就能拆卸。这次把他们送出去,就是为了拆卸设备。
至于目的地,当然就是德国的慕尼黑。他们都将成为h·w金属回收有限公司的第二批外籍员工。
他们在国外的任务,就是把有价值的设备仔细的拆开,然后保存好。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将零件运回国内。然后同样再由他们负责装回去。
管冲在德国等待接收这批人。把他们安顿好并让工作上正规,就是管冲在德国的最后一项任务。
但还不急回国,他还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如果有必要的话,胡杨也会放下国内所有事,再次飞去欧洲。
再一转眼,时间就来了四月。胡杨不得不暂时离开北清的课堂。他要南下广州,带着华夏科技的产品参加广交会。
提起广交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从五十年代开始每年都会举行春秋两次。
“时间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以上是节选自报纸上对广交会的报道。这些放在以后肯定会触犯《广告法》的形容词,在现在基本还都是准确的。
广交会现在就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第一展”。
如此盛会,自然谁都想参加。虽然战区面积已经非常大了,但毕竟面向的是全国企事业单位。每个展区,每个展位都非常的“紧俏”。
作为一个刚刚成立一年的民营企业,华夏科技按道理说是没有资格参展的。所胡杨和赵援朝还有项凌江,几乎动用了所有能量,这才换来一个位置并不算太糟糕的展位。
这次春季广交会和以往一样,分为三期举行。
大体上还是按照省份进行的分区。内部如何分配则自行决定。华夏科技弄到的展位是在河北省的分区里。位置上不能说最糟糕,但也只能说不是最糟糕而已。
既然费了了这么大力参展,自然不是为了来几日游就回家的。胡杨为了这次广交会,同样也是下足了功夫。
胡杨很清楚,自己的产品是非常好的,是超出这个时期同类产品一个档次的。所以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被人看到,看到以后会记住,记住之后会联系他们。
这一切的解决方法其实就是....广告。
但现在是1985年,没有网络和自媒体的时代。现阶段广州的主要媒体,就只有几家报纸和当地电视台。
在电视上做广告,暂时就不用想了。那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
首先你要拍摄一个广告,但现在只有电视台和电影厂才有能力拍摄。然后你要联系电视台播放。这还不光是钱的问题,还需要各种审批手续。就算钱没问题,审批也没问题,时间周期也会很长。
从1979年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诞生到现在。全国所有的电视台加起来,播放的商品广告也不超过一百个。
要注意,这是“全国”和“所有”。
就算以上这些都不是问题。考虑到现在电视的普及率,这个投资回报比也不会太有吸引力。
所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其实从来只有报纸这一个选择。但广交会参展的企业有上千家。在那仅有的几张报纸上抢广告位,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而换来的又能有多少?
胡杨依然不认为这是一个合算买卖。所以这个广告,他打算自己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