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有种中奖的感觉
一个民营私企,为什么要集中这么多老兵进行这种训练?
最近这几个月里主动接触孙福生的老兵,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们都有各自的猜测,但同时他们之中也从没有一人主动开口问过这个问题。
这些人都是带着自己想法,做出了决定,然后成为了一个民营保安公司的一名保安。
一个人普通人生在和平年代是幸运的事情,这一点毫无疑问。
而如果身份限定为一个军人的话,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军人,是否也是件幸运的事情呢?
答案大概率上也应该也是肯定的。
军人是为了战争而出现的。战争需要军人,军人天生带着暴力的属性。随着文明的发展,军人的暴力属性并没有变,但军人存在的意义却发生了些许改变。
中国有古话叫“武士志在止戈!”
戈是一种兵器,在这里代表了战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武士存在的意义,就是制止暴力冲突的发生。
乍一听有点矛盾。武力的使用者要去防止使用武力的情况的发生。但稍微的一琢磨就能明白。只有拥有使用武力的能力,才能选择不去使用武力。
正如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军事的目的,并不是要在未来的某天使用这些武力。恰恰相反,我们是为了一直最好不要真得用上。
所以和平时期的军人也是矛盾的。一边作为军人的本分,就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军事技能。正如他们喊的口号,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他们一直都在为了必胜而准备的同时,也还是要认识到。这些本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得上。因为可能就是他们“必胜”的最终目的。
道理大家都明白,但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锦衣夜行的状态多多少少都会让人有那么一丝丝的不甘心。
于是,其中最不甘心的一些人选择主动来到了这里。他们都是想要证明一些,原本以为这辈子可能没有机会去证明的东西。
而当他们来到这里,就会发现来这里并没有错。
在欧洲狩猎的全过程,包括使用的武器,使用的战术,目标和结果等等内容都进行的小范围的公开。
小范围的意思是,经过内部考察和甄别之后,认为可以被相信的成员。在保安服务公司内,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
主动找上门的这些老兵,都是放弃了很多,下了大决心的。不是有强烈的执着,做不到这些。同时,这些老兵的本事也都是与这份执着成正比的。
胡杨还没有机会和他们接触,但按照孙福生的估计,其中能和戚扬有一拼的,就有五六个之多。
就算戚扬还藏着一点,但仅就他表现出来的本事。能和他有一拼,那就是毫无疑问的一线部队的顶尖水平。
推测这几位都应该是各个军区的保密单位中出来。来了之后话也说得非常明确,在国境之内违法乱纪的事绝对不做。如果发现有人做了,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出手。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胡杨都有一种买彩票中奖的感觉。人才从来都是不嫌多的,也是永远都不够用的。至于他们的条件,也是胡杨一直在说的。在国境之内,他也会做同样的事。
胡杨和管冲分开之后,胡杨去了徐家汇的房子。接下来几天他都会待在那里,把机房的设备都准备好,为以后网络开通做好准备。
在胡杨的心里一直都有个未来蓝图。这个蓝图的时间跨度超过二十年的。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节点,其中距离现在最近的就是互联网进入中国。
国际互联网对这个世界的改变,是直接颠覆了延续千百年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的。范围更是全球性的。而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是胡杨最擅长的领域之一。胡杨有自信在未来十年内,自己都是世界一流。
相比之下,1991年北方那个大国的大变故,其实还要排在互联网出现的后面。
管冲接下来他会非常忙。他和他的小伙伴们要搜集非常多的情报和信息。除了尽量搜集背面的消息,还有一项大工程要做。
这次和北面的合作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而且是很多具体并且零碎的东西。
胡杨和牟望北交流之后,确定北面的情况和胡杨记忆中差不多。所以大概率上,对方会需求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相对易于保存的食物,包括各种日常调味料,保暖的衣物还有其他鸡零狗碎的生活用品。
而这种情况也是胡杨乐于见到的。国内民生用品产量很高,大宗采购可以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对于卖家来说这依然是好事。
国内市场的同质化已经很严重了。任何一个东西只要听说能赚钱,立刻就会一窝蜂的上马很多同类工厂。像电视、电风扇和洗衣机等等这些,全国那个城市没有?
这样的后果就是同类产品大量挤入市场。因为产品太过雷同,或者干脆直接说就是不同牌子的同样产品。毕竟生产线几乎一样,原料也几乎是相同的。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挂的牌子不同,还真不太容易找出不同来。
所以想要竞争就只有两条路走。一个是降价,表现形式可以降价,也可以是给回扣;另一个就是走上层路线,把同行赶出局部市场。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有的样子。而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这类工厂的短生命周期。因为从根本上,他们并不在意产品本身的品质和质量。再加上本身市场的消费能力就并不强。所以几乎都是一锤子买卖。当极为有限的市场被用光之后,亏损就是必然会发生的。
而这之后,就只有两种情况恢复发生。一是破产关门,另一个就是找钱转产。而有些荒谬的现状是,后一种情况发生比例还真不会比前一种少很多。而再接下来,大概率上又是一次轮回。
大环境和市场的问题胡杨暂时还没有能力解决。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那些产品质量还过得去的企业,清理一下积压的库存。
在国内卖不动的商品,运到国外就能代替外汇,这个买卖是绝对合算且双赢的。
管冲现在要做的,就是筛选出条件适合的工厂。两个大前提,第一是质量要过得去。不奢求精益求精,但至少是要实打实的做到合格。不要觉得这个要求低。上面提到的那些生产雷同产品工厂,大多数都过不了这一关。
第二就是要有一定的库存压力。这是为了以后咱们主动找上门之后能够压价。人都是或上杆子不是买卖。先开口开价之后,人家必然是要还价的。倒不是怕讲价,而是怕这个过程太长。要知道他们可不是只需要几样商品,最后可能有几十种,甚至更多。如果每一个都要谈来谈去,那时间和精力都是耗不起的。
像这种设定条件的大规模市场调查,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全国也只有“华夏信息”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胡杨和管冲都非常笃定。包括此时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哪一个,有这个能力完成这种类型的大规模筛查。
胡杨在上海待了三天,把机房基本搞定之后就直接飞回了北京。管冲还会在上海停留一阵子。具体要多久,这还要看什么时候把《供求信息》确实的弄到手。
这个《供求信息》在胡杨心里,就是《华夏信息》未来的地方版。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供求信息》。
内容上也会侧重与当地的各种商业信息,并不仅限于商品和贸易。像出租、出售、招聘、求职等等。在二十年之后这是非常常见的。也真的是每个城市都会有的信息平台。
赵家父子还有那个里德估计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手里这张牌会有多值钱。赵家父子肯定是要挣扎一下的,但最终也肯定是妥协的。
管冲算计了他们这么久,他们没有任何幸免的可能。而且挣扎的越用力,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就越不利。
胡杨估计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管冲也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在上海经营一个分部出来。
作为国内绝对的一线城市,是必须要花心思好好经营的。北上广深将来都是一定要有《华夏信息》的大型分部的。
搞好机房和安保之后,胡杨就立刻飞回了北京。下了飞机胡杨去见了亲领导罗鹏程。大事找罗鹏程商量,已经成了胡杨的习惯。
胡杨上门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一见面罗鹏程就调侃胡杨:“下了飞机就来我这儿,柏青丫头不会有意见?”
胡杨故作老实诚恳的回答:“当然会有意见。所以我让她晚一点直接到您家蹭饭。”
罗鹏程笑着摇头:“你师母的手艺你是知道,要不咱还是外面吃,我请客。”
胡杨说道:“让师母受累买个菜,我下厨。”
罗鹏程一拍手:“这个真可以,我立刻给你师母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