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打卤面
胡杨在丹东多停留了两天,去了一些地方,见了一些人,还喝了一些酒。没办法,吃吃喝喝总是免不了的。
丹东是华夏科技的后院。这里管理者总还是要搞好关系的。胡杨作为华夏科技的领导者回丹东,无论从哪个角度上,都要跟这些人正式的打个招呼。这是面子问题,而面子从来都不是小事。
差不多有关系都要照顾到,不管是“县官”还是“现管”,也都要照顾到。以现在华夏科技的实力,其实已经不太怕明目张胆的敌意。但对于后院儿来说,反而是那种隐藏在台面之下的小绊子反而会让人头疼的问题。
项凌江一开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很有典型性。铁腕出击,杀鸡儆猴,凡是撞上枪口的,项凌江都会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促使有关部门在尺度范围内给出顶格的处罚。
这么做的效果肯定是好的,任何人想要再向华夏科技伸手都要掂量掂量这个后果是否能够承受。
项凌江的做法胡杨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么做还稍微有点不够。奇正相辅,硬是够硬了但缺了点儿温和的东西。
所以胡杨提出要帮助丹东的有需要的中小学翻新或者维修校舍,建设锅炉房和厕所。最后还有一笔奖学金。资助考上师范院校的学生。当然这是有条件的资助。
除了要保证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另外还要承诺回丹东的学校任教。
这两个条件都不管苛刻。好好学习是学生的本分,而且现在的中专和大学大多数都还是分配工作的,基本也都是按照户籍分配。所以回丹东任教本身也算是正常安排。
当然也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在特别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有可能是考上研究生或者获得更好的进修机会,这种情况不算是违约。相反,胡杨还要再给一笔奖学金。
这笔奖学金的覆盖范围也包括所有丹东籍学生。只要是考上大学,华夏科技都会提供一笔奖学金。数字不会很大,但至少能保证学生都能体面的走进大学。
柏青也问过胡杨,为什么不干脆也把学费包括进去。胡杨回答的是,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奖学金是代表了华夏科技对于学习的鼓励。但如果把学费包括进去那就不光是鼓励,而是一种大包大揽了。
你想害一个人,才会给他不劳而获的机会。所以胡杨的态度就是可以提供无息的助学贷款,或者也可以申请有附加条件的助学金。但这些都不会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
除了教育这块,胡杨还提出要承接市政建设项目。这部分政府方面可以用很灵活的方式支付款项。而胡杨这边也明确的表示,价格上可以压得非常低,只要保证不让华夏科技这边赔钱就行。
胡杨的考虑是以这种方式参与到城市规划中。他太知道城市规划对于这个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多大了。
未来困扰无数城市的“城市病”九成都是因为城规化阶段的短视和历史遗留问题。很多问题到了后期都是无法解决的。因为未来房价和地价飙升,会让解决问题的成本变得非常非常高,高到让人一看到那些排列的无数个零的数字就直接放弃。
作为自家的后院,胡杨可不想丹东未来也是这样。所以他要参与到城市规划,要在现在这个阶段就为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尤其是地下管网的建设、河道的规划、大区块的规划。如果不在早期就解决好,往后都会遇到无数的阻力。越早动手阻力越小成本越低,所以胡杨是真的不打算在这些工程里赚钱。
而用来说服大家的,就是十几城市的航拍图。
或许他们还没办法立刻理解,为什么要在地下挖那么多管道,明明现在只需要电线杆就够了。也不明白为什么要修建那么多的暗渠,明明丹东从来都没有过内涝的问题。
但看到那些航拍图上,那些世界著名城市整齐的现代化建筑群,还有航拍图里咱们自己的城市里那些凌乱甚至杂乱的建筑群之后。也都开始赞同胡杨的想法,谁不希望自己家更干净整齐呢。
胡杨当然知道这种对比并不严谨。城市的发展也不是只有干净整齐这一种模式可选。一个城市的好坏还被很多因素所影响。但考虑到他们的局限性,只能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说服他们。只要让他介入,那怎么搞还不都是他说了算。
两天之后,胡杨四人开车回到了沈阳。换了德国车之后,乘坐的舒适性明显得到了提升。胡杨和柏青两人窝在后座,真的能够舒舒服服睡着的。
开车的戚扬是见怪不怪,眼观鼻,鼻观心,专心开车可谓是心无旁骛。可副驾驶的邢鹏就感觉哪儿哪都不对劲了。
后来干脆和戚扬交换位置,这样也能开得更快点儿。因为戚扬为了让车更稳,全程都在控制速度。哪知邢鹏换座之后可是一点都不吝惜油门。
然而,胡杨依然搂着柏青睡得十分安稳。毕竟是在海上生活了几十天的人,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这点颠簸不算啥。
两个人轮班开车的效率自然是高的。中途除了吃饭之外就没有停下过,比预计还提前了半个小时。
胡杨在丹东已经应酬了两天,到了沈阳他可真不想再见继续了。只有小酌才算是享受,酒桌上那都是牛饮,啥好酒都喝不出本来的味道。这个时候,胡杨总会开始想念简友德。
沈阳这边事都由邢鹏来安排,原则就是能不喝酒就不喝。实在非喝不可的,那就到时候再说。
为了低调,胡杨没有就没有去这边的分公司。车是直接开到冬梅馆的,这里也有能住的地方,而且吃喝也都不用愁。就算非要应酬不可,也能少走几步路,而且自己人见一见也更加方便自在。
冬梅馆已经经过了几次扩建。现在可以说是沈城新兴饭店的旗帜。这才几个月没回来,胡杨就发现路上多出了不少饭店。
到了冬梅馆就跟回自己家是一样的,都是熟人毫无负担。
冬梅嫂子问胡杨想吃啥,胡杨自然看向柏青。
柏青自然的把球踢回来:“都听你的。”
绕了一圈回来,还是胡杨自己决定:“上车饺子下车面,嫂子给我俩来个打卤面吧。”
之前胡杨听说这冬梅馆里有位满族的白案大师傅,做的这打卤面可是一绝。胡杨却总是没有机会尝到,正好这几天都没怎么好好吃主食,正好来碗解解馋。
冬梅嫂子一拍手:“咱家这个厨子有这手绝活,今天也正好让京城里来的弟媳妇尝尝这个打卤面他地不地道。”
老北京炸酱面,很多外地人也都知道。东北和华北地区也都是以北京的炸酱面作为参考标准。
像面条要手擀的切面,酱是甜面酱和黄酱两掺,肉最好是四六肥瘦的猪五花,这个菜码都要是当季时令的,酱炸出来是要油酱分离等等...
而这个北京打卤面,名气就远没有炸酱面那么大了。就像柏青这样打小自北京长大的,其实也不太了解这个北京的打卤面。
打卤面端上来,是完全看不到面条的。卤完全覆盖了整个碗的表层。
冬梅嫂子贴心给他们介绍:“这个卤里有木耳、口蘑、黄花菜、香菇和五花肉。大火爆炒之后,加入泡香菇和黄花菜的原汤煮开然后勾芡。这个味道特别足。”
过了水的抻面就藏在热卤的下面。尤其是在夏天,这凉的面条加上热卤再这么一拌,刚刚好是合适入口的温度。抻面加上卤,入口之后的感觉就是特别的顺,就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最后再配上堪称升华灵魂的紫皮独头蒜,完美!
胡杨足足吃了两大碗才停下,柏青也是毫不客气的吃了一大碗。放下筷子的感觉真的是肚子饱了,但嘴没有。
看俩人吃的这么多,冬梅嫂子也很开心。让柏青点评,她想了半天说了俩字,顺溜。
当天晚上,胡杨就在冬梅馆见了见沈阳这边地所有负责人。虽然已经控制了人数,但最后还是坐了两桌。
这些人胡杨都认识,至少是看过资料的。所以胡杨都可以一开口就说出名字和主要履历。这一手着实惊到了那些对胡杨不那么了解的人。真的有种被重视的感觉。
为了避免酒席后半程被轮番敬酒的“群殴”场面出现,胡杨在主动提杯敬了两轮之后,就借着一次虚构的电话而离开酒局。
然后让邢鹏再回去说是因为接到了来自首都北京的电话,有些重要的公务要处理,所以接下来就不能回来了之类的。
这话的真假肯定没有人会去深究,但接下来邢鹏拿出的五粮液却肯定是真的。
一箱的五粮液是以胡杨的名义拿出来的。意思就是因为不能回来了,所以为了表示歉意,特意拿出箱珍藏的好酒。
其实胡杨也不算是扯谎,电话是真的有一通,那一头也的确是京城,只不过是胡杨主动打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