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商人逐利

  胡杨现在很缺钱,这个事儿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管冲才会提出赚快钱的方案,并且处于尊重的考虑专门询问了胡杨的意见。
  管冲的这种做法也从侧面反应了,这两年来他对胡杨态度的转变。胡杨这两年的表现,已经让管冲和项凌江发自心底认同了胡杨作为核心的位置。
  与丁权相关的暴利胡杨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所以围绕着丁权必然会产生各种敢于无视法律的人。
  而论及使用暴力的专业程度,华夏科技的保安们就算不是港九地区最好的,也绝对是一流的。这个考量范围是包括所有纪律部队和雇佣军在内。
  其实保安介入所谓的江湖之中也是有先例的。在泰国的简友德就正在做这这样的事。接下来,管冲也会在新界做类似的事。当然,手段肯定要比在泰国那边温和很多。
  胡杨提出要踏足地产行业,大家并不意外。丁权上能赚取这么大的利润,没有理由只赚那点差价。但接下来胡杨提出手丁权之后要捂着不动,就让所有人都不明白了。
  管冲说道:“是担心资金流转的问题吗?根据现在的行情来看,只是盖丁屋的话是非常好出手的。年底之前绝对能会拢全部投资和利润。”
  胡杨说道:“有资金方面的考虑,但主要还是想要换取更多的利润。你们听说过长实集团的李半城吗?”
  几人都点头表示知道,实际上全香港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白手起家的顶级富豪,无数香港人偶像和目标。他在香港的人气真的还要超过现在的四大天王。
  胡杨继续说道:“李半城是从塑料厂起家,之后靠塑料花赚了第一桶金。但真正把他推上顶级富豪的还是房地产。
  蒲黄花园你们都知道吧,那里原本是蒲黄船坞。所以那块地是工业用地。按照香港规定商业住宅用地如果想要改成商业用地需要向政府补差价。你们知道当时港府开出多少钱的价码?”
  除了当时的参与者之外,很少有人知道最初的价格。所以胡杨直接给出了答案:“是28亿港元。你们猜李半城掏了这笔钱没有?”
  这次大家都立刻给出的否定的答案。当然没有,否则报纸上会有铺天盖地的消息。
  胡杨又说道:“李半城没有掏这笔钱,直接停止了谈判。等了几年之后,机会来了。1983年香港地产再次进入低潮。
  李半城再次与政府开始谈判,最后的结果是3.9亿港元。同样的地,在手上捂了几年就净赚了二十多亿。”
  这个故事他们几个还是头回听到,明显都被这中间的巨大的差价惊到了。但胡杨对他们说:“先别忙着惊讶,这只是他众多成功案例之一。
  有人总结过李半城的成功模式是种反周期的玩法。他会通过股市判断楼市。股市上扬的时候,楼市也会不错。
  这个时候他就会抛售的楼盘囤积现金。等到股市和楼市下滑,他就开始低价囤地。
  就这样,几个周期下来,李半城的身价就翻了几倍。这才让他有了这几年的风光,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开始准备进军内陆了。”
  前辈的先进经验,我们还是要学习一下的。香港本身基本盘还是很稳的,所以现在囤地肯定是可以赚取极高利润的。
  管冲问胡杨:“要囤到什么时候出手呢”
  胡杨说道:“囤到政府发现自己的政策出大问题了,并且开始出手干预的时候。丁权政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新界做铺垫。
  但现在看来,丁权政策未来会成为新界开发最大的阻碍。所以港府肯定会对这个政策做出重大调整。那个时候丁权和相关地块就肯定会大幅度升值。
  不,应该说是跳跃式升值。那就是我们套现的时候。”
  这个高光时刻的出现并不需要提前预知,仅仅只需要逻辑推理就能做出预测。
  项凌江有些担心:“囤地是需要很多资金。这不会对你的日本计划产生影响吗?”
  胡杨十分干脆的说道:“当然会的有影响,所以我不准备给管冲任何资金支援。我只能保证不从管冲这边调钱。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要看管老板自己的操作了。”
  管冲微微扯了下嘴角:“你有什么好建议?”
  胡杨想了下说道:“地产行业整体来看是很蓬勃的,但具体到每块地、每栋楼和每个单位,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你要先学会如何区分这些细小的差距。要弄清楚那些丁权有升更大的升值空间,那些地块更有开发价值。
  把那些不太好的区分出来抛售,然后用现金继续囤地。以后能发展到什么深度,就全都要看你们自己能不能玩好这个游戏。
  另外,就是要重点关注四大地产的囤地情况。四大地产本身是虽然竞争关系,但是在面对执政者的时候他们就会紧密抱团。
  而当他们抱团之后,就会是港九地区最大土地持有者。他们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也就会顺理成章的成为执政者针对的对象。
  而我们就要把他们作为避雷针,他们囤哪里,我们就卖哪里。”
  管冲问胡杨:“那李半城呢,是不是也要特别关注?”
  在他们口中的特别关注,盯着报纸媒体或者公司财报看的那种。这根本也不算特别。
  管冲口中的特别是要有实质性行动的。胡杨刚刚已经放开了他们最后的限制。香港基本法正式实行之前,管冲可以做任何他认为必要的事。
  比如安插或收买内线,或是使用一些精巧的电子设别之类。
  胡杨微微摇头说道:“李半城应该很快就开始把投资重心转向大陆和海外。他的事不用我们操心。”
  项凌江说道:“这种程度的富豪到内地投资也算是好事。”
  理论上讲这话没什么问题,但胡杨却说道:“好事肯定是好事,但能好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我刚刚还说过,李半城是个很喜欢捂着地皮坐等升值的人。”
  项凌江疑惑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胡杨发现这个问题还真需要耐心的给他们解释一下,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这其中“猫腻”。
  这也很正常,如果胡杨不是看过原单位对李半城发家史的专门研究报告,只凭一般来源的信息来判断,是不太容易看得出来。
  “李半城的反周期玩法想要成功有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当地的经济环境一定足够坚挺健康。
  香港这几十年的经济虽然有周期性波动,但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影响,香港本身的经济是坚挺的。
  而未来可见的几十年内,大陆的经济也是坚挺的,所以大概率上李半城还是会继续他老套路。”
  马莉问:“反周期?”
  胡杨微微摇头:“是捂地,注意我说的是捂不是囤……”
  项凌江问:“为什么这么肯定?”
  胡杨解释道:“首先,大陆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极快。其次就是各个地方上对于招商引资的热情也同样是空前高涨。
  你们知道政府有个部门就叫招商局吗?
  这是个专门负责招商引资的部门。如何才能吸引投资?当然是要有足够好,足够吸引的条件。比如降低地价,比如税收上的减免,还有低息贷款等等。”
  胡杨看向管冲问了个问题:“如果是像李半城这样名声在外的富豪,放出风来想要到你所管辖的地方上投资,你会愿意给他开出什么样的条件?”
  管冲很干脆的回答:“我职权范围内最高的条件。”
  胡杨点头:“绝大多数官员都会做差不多的选择。理由很简单,李半城在这里投资了。这句话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宣传语,就可以吸引其他更多的投资。
  财富是有聚集效应的,这在房地产开发方面表现尤其明显。
  一个优质的商品住宅小区的建立,会带非常直观的带动周边经济。一个超大型工厂的落地,同样会吸引大量相关产业的聚集。这对于当地的管理者来说,就是最希望看到局面。”
  项凌江说道:“那为什么李半城要还要捂地呢?有什么好处?”
  胡杨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看有必要让李亿峰给你们好好补补课。我都说到这个程度,你们都还没有发现问题吗?”
  胡杨把项凌江拽了过来,说道:“现在我是李半城,你是个城市主管。假设我可以全权做主我的集团。而你则代表政府的全体职能。咱们来模拟一下会发生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