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就在这里)
“抬高一点,把镜头抬高一点!”
滨城的石槽海边悬崖上空,一架红色的模型直升机盘旋,不时的围绕着悬崖上空俯冲而过,机头的一台航拍摄像机正在将悬崖的风景收进镜头之中。而万小虎就坐在不远处山顶的一处石台上,伸头出去,不时的对操纵模型直升机的摄影师吩咐什么。
航拍对于大陆这边的电影拍摄来说,还是个高难度的手段,从操作模型机到精贵的设备器材,都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进行,才能拍到完美的画面。为了把裘庄的航拍拍好,《哈利.波特》的特效团队亲自到场,与万小虎合作拍摄。
力争拍出最美丽的画面,最震撼的场面。
“嗡嗡嗡嗡嗡嗡……”
模型机别看不大,却是上百万的造价,在天上飞,分分钟都是钱。机上装载的拍摄设备,更是每小时数千美元的计价费用,还有工作人员的工资。加起来航拍一个小时六七万人民币就滚出去了!
当然,对万小虎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把风景拍好,要把技术学到手。
作为一名志向远大的导演,只要能提高自己的导演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整个航拍持续了三天时间,从滨城的石槽海边,全方位的拍摄裘庄外景,仅是400尺的胶片就用去了二十多卷。裘庄的航拍结束,接着又是一大挑战,海津市的古镇复原完成,三千多人的群众演员也从海津市调集过来。
群众演员大多是附近镇上的住户,30元一天,换上衣服,在古镇闲逛就可以了。
这一段是影片开场庆祝汪伪政府双十节的大场面戏。
为了还原历史,是按照当时拍摄的珍贵照片,来还原原本样貌。
剧组选定的是海津市的解放北路,解放北路整条街都是文物,并且拍摄时不能影响周围的交通。还要确保文物的安全。在这条街拍摄需要拿到诸包括公安、交通、风貌办在内的十几个相关部门的许可。
筹拍期间,万小虎交代下去的时候,从华谊兄弟请来的执行制片,摇着头说:“不可能。”
设计的部门太多,关系太复杂,没办法拿到拍摄许可。
最终还是多方寻找关系,花了两个月时间,和大把的金钱,并且请了海津市一位副市长亲自出面,才将所有手续跑了下来。跑下来之后。根据相关规定。整条街上的任何古建筑都是文物。在打景的过程中不能使用钉子。
又花了几百万,成立了一个布景指挥部,确保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将整条街按照老照片原封不动的整体还原。
然后动用了十八台发电车。五十多万的灯具,把节日喜庆的场面营造出来。然后光是群众演员的化妆,剧组就调集各大化妆公司,开了二十组,从下午就开始画,一直画到晚上。摄影机摇臂,轨道机车,各种器材都一一布置妥当。
这才有了这一次的双十节大戏。
三千人的场面,这是国产电影抗战历史片的最大规模拍摄。
万小虎为了营造自然的拍摄风格。要求摄影师先拍手持跟拍的镜头,也就是有些微微晃动的镜头。
刚开始时拍出来的画面惨不忍睹,因为前后左右都是人,摄影师看不到方向,也抗不稳摄像机。
万小虎拿着大喇叭。站在十字街口的左边,不时的喊话:“a组a组,把你们的人带走,不要围着摇臂!”
“b组,b组的组长是哪个,把你们的路线重新安排一下,走的乱七八糟!”
“g组的人呢,到你们了!”
“摄影组,把8米的摇臂推走,换上12米的摇臂!”
吵吵闹闹,拍拍停停了十几次,才安排好线路,从晚八点开拍,到了晚上十一点半,才拍完了这组镜头。第二天,再次补拍了几组大摇臂的俯瞰镜头,才算结束。
当晚在小饭店里,万小虎和几个副导演喝着小酒,感慨:“两天的戏,忙了将近四五个月,花了马上都上千万了,拍了才两天就结束!啧啧,都是钱啊!”
“一分钱一分货,这样的大场面才能震撼到观众。”
“说实话,我们这部戏,跟一般的抗战片不一样,没打仗的戏。又要拍出大片的感觉,只能在细节场面上下功夫了,昨晚我站在楼顶上调度的时候,怪求,那个场面,不得不说,牛比!”刘洋说。
万小虎点头,有点卖弄的说教:“其实这部电影的格局还是小了点,骨架也细了一点。你要拍这种主旋律,起码要把架子立起来,现在剧情立不住架子,就只能在细节上下功夫。我为什么要航拍裘庄,按理说你把审讯放在地牢里也说得过去,我为什么要安排双十节,按理说一笔带过就可以了。这些情节,都是为了强化这部戏的格局。”
见几位副导演听的认真,万小虎继续好为人师的卖弄:“本身来说,谍战就是很细微的镜头,它走的是内心戏,没有硬刀硬枪的场面。但是内心戏有一点好,它可以升华电影的立意,你再加上一些大时代的背景,一下子就把电影的品味拉上去了。这个电影的架子它就有了。”
“我之前拍电影合作的几位副导演,现在基本上都走上导演的岗位了。我就经常跟他们说,电影是讲故事,导演的水平就是讲故事的水平。故事太直白就要切碎了讲,故事太琐碎就要跳着讲,故事太硬了你得把镜头软化,故事太软了你要用场面撑架子。同一个故事,好的导演可以拍出经典,差的导演只能排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喝喝酒聊聊天,外景戏全部结束。
时间5月12号,剧组所有人进驻滨城摄影棚,开始最后也是最长最大的裘庄内景戏。这里的戏份,早已经排练多时,估计一个月时间能够拍完,也就是说,在6月中旬就可以杀青了。
……
《杨澜访谈录》在第二周又播放了《万小虎眼中的电影(下)》,从《风声》到《电锯惊魂》,简单的宣传了一下,随后就是聊人生理想,聊日常,聊电影聊同行。
万小虎现在是越来越有性格了,不会再像当初那么圆滑没个性,说话也越来越随意,不再顾及那么多。对中国电影也越来越敢说自己的想法,对别的导演,不再是一味吹捧,该批评的时候也不会嘴软。
譬如在谈到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吴羽森,万小虎就笑着说吴羽森自从《碟中谍2》之后,已经浮躁了。
“我还是很崇拜吴羽森的,《英雄本色》太经典了,《变脸》也对我的《无间道》有影响,《碟中谍2》很酷很经典。但是《风语者》一下子暴露了许多,他的身上江湖味很重,我觉得他应该属于专精的导演,能让演员发挥出十二分的表现,但是放在战争片、科幻片,就有些牵强了……当然,吴导的《记忆裂痕》我很期待,希望他能打破束缚,再创佳绩!”
又谈到李桉,万小虎说:“李桉这位导演,学贯东西,他是唯一一个能把东方哲学用西方形式表现出来的导演。看他的电影,你看的不是那些空虚的场面,而是他融合东西文化的冲突与沉思。不过话又说回来,李导拍的基本上都是文艺片吧,突然拍了《绿巨人》这种商业片,有点费解。当然也希望《绿巨人》能拿到好票房。”
节目最后,万小虎和杨澜聊到了怎么才能使中国电影崛起。
万小虎思索了很长时间才说:“中国电影的成长,应该是一种双向的选择,观众,也就是市场去挑选导演和电影,而导演,依照观众的口味构思和创作,在这种双向的淘沙之中,把中国电影带进正常的轨道。国家要健全各种制度,不要过分的干涉市场,这样坐等十年不行,二十年三十年,中国电影必然会成为世界市场的主流。”
而对自己的定位,万小虎也在字幕滚动中勾勒了一番:“我拍电影是兴趣和理想,导演就是我选择的职业,可能我还有一些兼职。我不想别人称呼我为大师,或者说你是商业大导演。就像称呼做工程的为某某工一样,称呼我一生万导,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我不敢说我拍的电影都会好看,也不敢说我拍的电影都是诚意之作,拍的差了大家批评我,不要买票去看,都可以,督促我以后拍得更好。拍得好了,赏脸进电影院看一看,对不对。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喜欢这样的距离。”
伴随着两期的《杨澜访谈录》,对万小虎的争议彻底熄灭了,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
万小虎都只是幕后的一名导演,而不是台前表演的明星。
正如一位时光网网友【爱神之箭冷若飞】说的:“感觉万小虎在刻意的剥离自己明星的成分,刻意疏远与隐蔽自己。‘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喜欢他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外界逐渐冷淡下来,《风声》的拍摄却如火如荼。
除了抓紧拍摄,万小虎也抽时间将《电锯惊魂》剪辑完成,让专人送去了狮门电影公司,安排发行上映和宣传。然后躲在剧组的小天地中,继续称王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