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0章 拜会

  司马伦亲自视察了前沿阵地之后,对守卫剑阁更有信心了,虽然说魏军在剑阁关外的陈兵达到了十万之众,司马伦的人马尚不及魏军的一半,但有如此险峻的剑阁来加成,司马伦还是满有信心的,魏军想要从正面攻破剑阁,那比登天恐怕还难。
  但司马伦此次受命的职责,可不仅仅只是剑阁一处,整个北线防御都是他的职责范围,这条防线从东到西,也是绵延上千里的,如果邓艾在剑阁打不开局面的话,很可能会另辟蹊径,走其他道路进入蜀中,这一点司马伦不得不防。
  司马伦返回到剑门关城之后,便询问起汉中入蜀之通道来,钟会对此知道的并不详细,仅知道在剑阁道以东,还有一条通道可以进入蜀中,那就是翻越米仓山的米仓道了,起点在汉中,出口在阆中。
  虽然米仓道和剑阁道不能相提并论,但这确实也是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只不过更为险峻一些罢了。
  当然曹操占领汉中之后,便有吞蜀之心,于是派张郃率兵从米仓道进攻汉中,但走到了宕渠之蒙荡石,为张飞所败,不得不又沿着米仓道逃回了汉中。
  从这个战例也可以看得出来,米仓道确实也是可以用兵的,司马伦担心邓艾如果在剑阁受阻的话,会不会调整进军的方向,从米仓道攻入阆中呢,所以司马伦必须要落实一下米仓道那边的情况,否则的话,自己辛辛苦苦地在剑阁守了半天,结果阆中那边出了秕漏,蜀国同样也得玩完。
  但钟会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毕竟他以前一直是驻守沓中的,别说是阆中那边的情况了,就是剑阁这边的情况,他也是到达之后才知晓的,对于米仓道那边的事,钟会完全是抓瞎的。
  就在这时候,下面的人前来通报,汉寿督镇东将军胡济求见。
  汉寿距离剑阁并不远,只有四十余里,在剑阁的东南,其实剑阁也属于汉寿县的辖地,诸葛亮废葭荫关新建剑阁关以后,葭荫县县治也随之迁往了汉寿,并改名为汉寿县。
  剑阁只是一座关城,军事要塞,只有驻军并无百姓居住,而汉寿却是一座县城,两者职能不同,不过在大将军费祎主政之时,一度驻节汉寿,在这里开府治事,汉寿也曾一度成为蜀中的军政中心,直到费祎在汉寿遇刺身亡,姜维主政之后,将驻地北迁到了汉中和沓中,汉寿也就再无当初的风光了。
  胡济原本担任的是汉中都督的要职,但由于在北伐之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结果被撤掉了汉中都督的官职,后来姜维在汉中推行敛兵聚谷的计划,汉中已经没有了胡济的位置,于是让胡济驻军于汉寿,改任汉寿督。
  其实胡济的这个职位挺尴尬的,谁都知道剑阁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但姜维却没有安排胡济来守剑阁,反倒是将他安排到了距离剑阁四十里外的汉寿去了,等同于是一个闲职。
  按理说胡济身为蜀国的三大都督之一,也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将军,但姜维却将他排除在了汉中的防御体系之外,显然姜维对胡济在北伐之中的表现相当的不满,认为胡济不堪大用,所以才将他给靠近边站了。
  胡济在汉寿,与剑阁相隔不远,剑阁这边发生的情况,他自然也是了如指掌的,魏军大兵压境,镇西将军钟会率军退守剑阁,胡济也懒得去管,所以并没有前来拜会。
  但骠骑将军司马伦到来之后,胡济却坐不住了,他是镇东将军,和镇西将军平级,不来拜会倒也是正常的,可司马伦是骠骑将军,在蜀国也是仅次于大将军和大司马的,比胡济要高上许多了,胡济不来拜会,也就再说不过去了。
  司马伦一听胡哜前来,立刻准备出城相迎,钟会有些不解地道:“胡济也只是镇东将军,殿下乃骠骑将军,位在他之上,又何需纡尊降贵,亲往出迎?”
  司马伦笑了笑,道:“某虽职位他在之上,但以年齿而论,他是前辈,某是晚辈,自当前自出迎,以示尊重。”
  胡济抵达剑阁的后关,通报了身份之后,就在关外等着召见,按理说这个过程应当是用不了多长时间的,但胡济却等了很久,这不禁让胡济是有些大为光火,觉得司马伦这是故意在怠慢他。
  说实话,胡济也是蜀军之中元老级的人物了,诸葛亮北伐之时,他就已经担任丞相府主薄了,主薄地位虽然不高,可却是丞相的亲信,心腹人员,潜力无限。
  后来胡济也是历任昭武中郎将,前将军,出任汉中都督,只不过因事免,转任镇东将军汉寿督,这也是胡济颇感郁闷的地方,自己在蜀国兢兢业业几十年,却不及司马伦这么一个黄口孺子,刚一归降蜀国,就被封为了骠骑将军,位置远远在他之上。
  这对为了蜀汉兴复大业奋斗了几十年的人,公平吗?
  胡济这次前来拜会,本来也是迫不得已,准备尽一尽礼数罢了,没想到在剑阁关外,却遭遇到了如此冷遇,不免让他是心生怨念,恨不得一走了之。
  就在胡济纠结要不要等下去的时候,突然城门大开,司马伦亲自率众出迎,对胡济是礼让有加,态度之谦恭,言辞之温和,完全是一副下官见上官的模样,让胡济是丈二和尚,有些摸不着头脑,搞不清这个是什么状况。
  司马伦将胡济迎入关内,又命人摆洒款待,礼遇之厚,让胡济都怀疑自己不是临近剑阁的汉寿督,而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了,面对热情而恭谦的司马伦,胡济也是如沐春风,本来他对司马伦还有一丝的防备之心,此刻已是全然放下了。
  胡济遭到贬职之后,到处是冷眼,何曾受过这番的待遇,让他颇受感动,推杯换盏之间,胡济的言语也多起来,和司马伦是推心置腹,交谈甚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