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公示

  次日,早朝之后,胤祯便出了宫赶往小汤山行宫。
  顺天府、五城兵马司的衙役兵丁却同时出动,在内城的大街小巷,四处张贴告示,公布天津军工作坊在各旗首批招收五百名旗民,禁卫新军十日后开始征招新兵,并且只从进入军工作坊的家属中征招。
  告示中详细列有招收进军工作坊旗人以及征招新兵的条件,新兵的条件与八旗禁旅没什么区别,只是注明只要马兵。而最吸引人的却是告示中详细介绍了军工作坊工匠的等级划分及相应的工钱,最低的学徒一两银子一个月,最高的一个月工钱十二两银子。
  告示一经张贴,立时就在内城引起了轰动。
  进军工作坊做工匠一个月最高可以拿到十二两银子!这一点立刻就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一名四品京官一年的俸银才一百零五两,加上五十石米,也才折合一百六十余两,而一个顶级工匠一年也能够拿到一百四十四两工钱,这自然是引了不小的议论。
  批甲领饷一个月才多少?一个马甲的月饷才三两银子,如此一比较,做工匠似乎比披甲更有前途,工匠可是能够终身为业的,说不定年纪越大,级别越高,最高的工匠工钱没几个人敢奢望能够拿到,但除了学徒,却是二两银子的工钱起底,一众旗人都忍不住细细盘算。
  进军工作坊有工钱,入禁卫新军披甲有兵饷,这可是两份薪俸,加起来一年至少是五十多两银子,二十三石米的收入,折合下来一年就是八十两银子,而且,海军扩招还有优先权,海军就暂且不说,仅是这一年八十两银子,就能彻底改变底层旗人的一家生计窘迫的状况,一举步入中等人家。
  这笔帐人人都会算,不仅是底层旗人心动,就是一些富裕人家也是心动不已,一年八十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因此,消息一传开,各旗旗主、王公大臣的府邸门口就挤满了要求报名去天津进军工作坊的旗人,面子也好,身份也罢,都不及白花花的银子现实,更何况,皇太子还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借口和理由——进军工作坊就是爱国爱子弟兵。
  旗人一天无所事事,每日都是天南地北的胡吹海侃,个个都练就了一副好口才,这在京师那可是出了名的,谁都知道旗人会说话,于是乎,这进军工作坊务工经一众旗人一加工,这意义立刻就被无限放大,入军工作坊也就变成了忠君爱国,保护大清的江山社稷,自立更生,减轻朝廷负担,热爱子弟兵,尊老爱幼的行为,说的你不入军工作坊都没脸出来见人一样。
  各旗旗主、王公大臣都未料到平日里游手好闲,喜欢摆谱装大爷的这些个旗民竟然对入军工作坊做那苦哈哈趋之若骛,闻报之后都有些惊讶,他们平日里高高在上,哪有心情去了解调查底层旗民的生活情况,自然也不会去算这笔细帐,不过在弄清楚具体的情况之后,一个个心里都只嘀咕。
  给工匠分等级,工钱还那么高?这事也就皇太子做的出,京城虽然物价高,但一年八十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一个七品官一年的朝廷俸禄也才四十多两呢。
  仔细想想,一众王公勋贵不由暗自腹诽,皇太子这一手可真叫厉害,他这可不是收买人心,而是挑拨鼓动一众旗民来督促他们,若是敢玩花样或者是拒绝,这些知道真相的旗民首先就不会答应,正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些生计艰难的旗人绝对不会容忍他们毁掉这个能够改变窘困局面的机会。
  下五旗各旗旗主在闻知这个情况后,都不由暗暗心惊,太子为何如此迫不及待?是口是心非,还是担心康熙不允许派人到天津去管理旗务?
  这手公开告示,明摆着是想挑起旗民与他们的矛盾,明着反对已是不可能,那样的话,会激起众怒,若是旗民聚众闹事,可就正好给了朝廷机会。拖,也不行,一共就五天时间,能拖得几天?用老弱病残塞搪,也不可能,招收的条件写是明明白白,旗民们肯定有意见。
  一众旗主和王公大臣心里都是腹诽不已,却也大感无奈,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这三朝上百年的不断打压削弱,如今的各旗旗主权利早已大副缩水,已经无力与皇权抗争。
  为了稳定住旗民的情绪,一众旗主只得一边安排人下去挑选合格的旗民,一边静静的等候着太子的消息,若是允许各旗派人去天津管理各旗的旗务,他们还必须得领太子这个人情,若是不允许呢?他们又该如何?逼急了也只有联手抵制这一条路了。
  胤祯之所以要一早就将这些情况以告示的形式公告出来,心里确实是没把握说服康熙不打这几万旗民的主意,所以只好先让旗民知道真相,争取民心,这样,即便康熙不同意,他也能挑动旗民与各旗旗主和王公勋贵争斗,稳立于不败之地。
  *朝廷挑选旗民进入天津军工作坊的消息很快就由内城传到了外城,立时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历来处处高人一等,享受着种种特权的旗人竟然进入作坊做工匠,这实在是有悖于常理之事。
  对军工作坊的工匠的进行分级,并且还配以如此高的工钱,更是闻所未闻之事,而且更为可虑的是,军工作坊规模庞大,工匠众多,如此一带头,会否带动所有的官办作坊,进而影响到私人作坊?其他行业会否被冲击,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与军工作坊息息相关的制铁业、造船业、铸造业等行业必然会大受影响,这些行业的工匠待遇必然要水涨船高,否则就留不住人。
  朝廷此举,不论是意还是无意,都在无形中抬高了工匠的地位,做工匠既有面子又有那么高的工钱,必然会吸引大量的人转行。
  士农工商各阶层虽然对朝廷此举大为关注,但最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还是士子,喜欢杂学、对杂学有研究的就不用说了,一些对科举感到灰心的士子也是大为动心,一年数十两,上百两的银子收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京城的大大小小茶楼历来是消息的集散地,不仅是旗人喜欢泡茶馆,京师的士绅也喜欢泡茶馆,这几日,又是海军征日大捷,又是旗人入作坊做工匠,大小茶楼都是生意兴隆,宣武门外的‘云来茶楼’生意也是出奇的好,才是上午就已人满为患。
  二楼靠窗的一张茶桌上,两名士子打扮的年青人一边喝着茶一边静静的听着一众茶客高谈阔论,海军征日大捷已是过时的新闻,一众茶客谈的正是旗人入作坊做工匠的话题。
  听了半晌,身形稍胖的年青士子才开口道:“明安兄,这世道怕是要变了,咱们何不投到军工作坊去?”
  “投军工作坊?”王运山微微一怔,道:“恒之难道不知,这军工作坊的待遇只是针对旗人的?”
  李清明微微一笑,压低了声音道:“明安兄,上海、天津两地军工作坊现有工匠就已上万,以皇太子的行事风格,自然会一视同仁,咱们可去上海,听闻上海有专门从事火药和枪炮改良的机构。年前,那个盔甲胡同火药作坊的罗天云,听说就是被调去了上海,我与罗天云也算相熟,托他引见,定无问题。”
  王运山听的沉吟不语,他两人皆是科场不顺,连着两届都是名落孙山,如今仍是个秀才,对于科举前途,两人都是信心渺渺,对于杂学和算学,两人都颇有涉列,若能去军工作坊发展,自然比继续科考要强上不少。
  见王运山沉吟不语,李清明继续鼓动道:“明安兄,你想想皇太子这些年所倡导之事,建农学院、建海军、提倡西学,鼓励杂学,如今又重视军工作坊,提高工匠待遇,我敢断言,皇太子一登基,这世道定然要大变,科举不会再是唯一的出路。
  农学院不就是明证?以前谁能想到,学农还能入仕?皇太子既然将这工匠定级发工钱,就绝不会仅限于如今这规模,今年会试刚过,咱们现在去,若是不合意,也可及时抽身,不至影响下届的会试。”
  经这一说,王运山是真有些动心了,略微沉吟,他才道:“恒之,这旗人大规模的进军工作坊,日后难免要大举排挤汉人工匠,这事你想过没有?”
  “明安兄此言差矣。”李清明说着递过今日的京报,低声道:“你看看京报上怎么说的,评价征日大捷那一段。”
  王运山迅速的看了一遍,抬头疑惑道:“有何不妥之处?”
  微微摇了摇头,李清明才蘸了点茶水将‘征日大捷,非仅是朝廷之胜,海军之胜,乃是我大清满人、汉人、蒙古、回人、藏人等所有臣民之胜利。’这段话划了一下,而后递过去,道:“朝廷这些年胜仗不少,亦大胜俄罗斯,可曾见朝廷如此说过?”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