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初唐 第807节

  这是李二陛下第一次跟郭业说这么言重的话,而且最后一番话更是字字诛心,如果换做其他臣子,早就噗通一声跪下了。
  但郭业没有!
  郭业还是硬挺着脖子,铮声说道:“臣没有!”
  “好,很好!”
  李二陛下冷冷说了两个好字,然后话锋一转,喝骂道:“二次传召姗姗来迟,朕念你夫妻情深,可以不与你计较。但朕又问你,你本该在南方平叛,为何未奉诏折返回长安?莫非你是仗恃在南方立下军功,迫不及待地想要回长安领功来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郭业依旧郎朗应对道:“再说了,臣也是为了护送宣抚使虞世南大人回长安。他乃当朝尚书左仆射,文臣之首,臣也是担心万一路上有个差池。”
  “呵呵,郭业,你又跟朕在这儿耍小聪明了。”
  李二陛下的言辞一次比一次犀利,戏谑道:“朕坐拥大唐数万里大好河山,坐在这长安龙椅之上固若金汤,你真觉得朕那么好糊弄吗?”
  “皇上,这世上没人可以糊弄的了您!”
  郭业清朗依旧,淡淡地回道:“但臣对您赤胆忠心,尽心尽力地为您效死命,您也不该这么糊弄臣,戏弄臣啊!!!”
  “郭业,你大胆!”
  “陛下,臣没有!”
  “你放肆!”
  “臣……委……屈!!!”
  这一幕,若有第三者在场的话,更是像是带头大哥干下了什么龌龊事,惹得手下小弟寒了心。
  君臣之谊,君臣颜面,在这一刻,貌似荡然无存!
  第1116章 臣不干了!
  “嘶……”
  望北阁外响起倒吸一口凉气声儿。
  正是趴着门缝儿偷窥望北阁里间儿的董顺发出。
  阁中这两位爷哪里是在君臣对奏啊?哪里还有君臣仪态啊?君王的威仪,臣子的谦恭,都到哪里去了?
  这简直就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寻常人家,哥俩儿在闹别扭啊。
  一声“臣委屈!”
  这得多哀怨,多亲近的人才敢在陛下前面放言啊?
  就算当初宠冠诸皇子,如今被贬黜到黔州的魏王李泰,恐怕都不敢在陛下面前如此放肆吧?
  董顺服了!
  对郭业,董顺真是彻底地心服口服了。
  天下间能将君臣之间的距离拉到这般田地的,恐怕也只有平阳郡公郭业一人了吧?
  如果顺公公也是穿越而来大唐的话,他肯定会将郭业在望北阁中,在李二陛下面前的举止归结为七个字——撒泼打滚又卖萌!
  “唉……”
  一声叹息又响起,不过这次却不是顺公公了,而是来自门缝儿内,望北阁中,出自李二陛下之口。
  董顺立马又趴回门缝儿,继续盯起阁里头了。
  ……
  ……
  李二陛下被郭业一声臣委屈喊懵了,一时间竟手足无措起来。
  无助?委屈?亲情?
  诸多杂念瞬间充斥在李二陛下心中,百感交集,因为好久没有人在他面前用这种近乎撒娇卖萌的口吻诉委屈了。
  他微微仰头闭起眼睛,尽量去消除脑海中那些杂七杂八情绪的同时,思绪也飘到了几十年前。
  依稀记得自己还是稚童时,自己还生活在太原城,父皇还不是父皇,只是大隋的唐国公,而且是一个被束之高阁,被隋炀帝杨广忌惮的唐国公,有爵无权。他和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还有姐姐李秀宁也一直被杨广的鹰爪们监视着。(更正一下,前文提及秀秀称李二陛下为姑父是不正确的,应该是舅舅。)
  但那个时候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却生活得很快乐,兄友弟恭,相亲相爱。
  那时候自己被长辈们称为李二,姐姐秀宁总是捉弄自己,弟弟元吉总是喜欢抢自己手上的东西,每每这个时候哥哥建成总会拉上他一起策马在郊外,陪自己散心解闷。
  自己也总会跟哥哥建成撅着嘴抱怨着委屈。
  后来,父皇起兵反隋了,兄弟姐妹们都开始披甲领军了,麾下也各自聚集着猛将良谋,大家会儿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了,人也越发地欲壑难填了。
  再后来,跟自己感情愈来愈好的姐姐秀宁竟战死在了娘子关。
  噩耗传来,三兄弟恸哭三天三夜,父皇不吃不喝以泪洗面,母亲更是一病不起。
  自打姐姐战死之后,弟弟元吉变得更加的好勇斗狠了,以前是喜欢抢自己手上的好东西,后来却是连自己手底下的谋士,猛将都要挖墙脚。
  而一向疼爱自己的哥哥建成,也对自己日渐疏远,对弟弟元吉的一些做法看在眼里却也不管束,显然是默许了。
  三兄弟,从此变为陌路人。
  接下去更是愈演愈烈,你算计我,我防备你,你派人来挖我墙角,我派人去你军营暗暗策动哗变。
  当日子越老越好,当成功越离越近之时,三兄弟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从兄弟变成了陌路人,最后竟变成了水火不相容的仇人。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就因为姐姐的战死而刺激了弟兄三人吗?
  肯定不是因为这个,这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李二陛下一直以来也不知道真正原因是什么,也许,只源于人性天生对权力和皇位的渴望吧?
  离成功越近,内心那股急速膨胀的欲望就越大,最后兄弟三人都彼此迷失了自己。
  以至于最终酿成了令自己此生再也不愿夺夺去回忆的——玄武门事变。
  自此一役,兄弟三人死得死,亡得亡,最后他成功上位,而他也成了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的感觉是什么?
  那是无尽的孤独和夜夜的忏悔,还有不愿与人提及的高处不胜寒。
  可惜如今他已是九五之尊,却再也无法再享受到当初随兄策马至郊外的洒脱,再也没有向哥哥抱上一声委屈的机会了。
  今天!
  郭业一声臣委屈!
  令他心中最不愿意向人展示,哪怕是自己的妻子长孙皇后也从未展示过的柔软之处,猛烈地颤动了一下。
  心房猛颤之后,是那一抹余温,是阔别多年从未尝过的兄弟亲情的余温。
  “唉……”
  李二陛下此时摘下了往日示人的那张威严面具,眼有柔色地冲郭业打量去,叹道:“郭卿,朕知道你因何委屈,南方之事朕的确瞒着了你,也一直瞒着卫国公。南方关陇世族一直是朕心头的一根刺,必须连根拔起,斩草除根,不然将来定会死灰复燃。可是朕乃一国之君,手上不能再多蘸血腥,而你们乃是朕的臣子宿将,若是由你们代劳动手,这笔帐始终会算到朕的头上,将来青史留名,朕又是一笔骂名啊。所以,朕只能将此事交给袁天罡。至于佛道之争,朕不得不默许,不然袁天罡又怎会合天下道门之力为朕行此杀孽之事?”
  说到这儿,李二陛下俨然已经在姿态上向郭业的委屈说上一声抱歉了。
  不然以他往日强势的君王作风,怎会跟郭业说出这番话来?
  郭业根本就没指望过李二陛下会真的低下高傲的头颅,光明正大地跟他说上一声抱歉。
  纵是李二陛下敢说,郭业也真不敢受,进退尺度如何,郭业心里门儿清。
  见着郭业不说话,李二陛下也知道随着自己说出这番话来,那么南方之事对于郭业而言,便是任务完成,差不多可以退场了。
  旋即,他冲郭业说道:“郭卿啊,南方平叛你与卫国公还是有功的,朕赏罚分明不会忘了卿等的功劳。不单单是你与远赴安南和交趾两国的卫公,你们二人所统领的岭南路大军与广南路大军皆有封赏。这样,既然你已经回长安了,这南方就不用再去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袁天罡来操办便好,朕已经在前些日子便给他去了密旨。即日起,郭卿你便卸了广南路行军大总管一职吧,重新回礼部任你的礼部尚书,至于封赏,过几日早朝之上,朕再宣布。如何?”
  君无戏言,这话一出口,便是将郭业和李靖二人出征南方平叛之事做了一个定论,即平叛有功,当封当赏!
  而郭业在未南下平叛之前,就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所以卸了行军总管这个临时职务,重新回礼部尚书任上统御礼部各司,也是合情合理。
  可谁知郭业却突然摇起头来,拒绝道:“陛下,这南方平叛有功当封赏,臣领得问心无愧。至于重新回到礼部尚书任上执礼部诸事,臣就不领了,还请陛下另请高明吧!”
  “唔?”
  李二陛下的脸上瞬间变色,一股戾气猛地在心头拔起,皱紧眉头沉声问道:“朕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
  郭业手握东厂,又在不久之前听了暗夜和关鸠鸠的汇报,怎么会猜不透李二陛下这么着急让他回礼部尚书任上的真正原因呢?
  现在李二陛下明显听了他的婉拒,又怒了!
  可他还是不改初衷,摇摇头,摆摆手,声音郎朗拒绝道:“回禀圣上,这礼部尚书一职,臣……不……干……了!!!”
  第1117章 这礼,真大!
  好个郭业,还说不是恃宠而骄?
  李二陛下一听郭业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场就差气得掀桌子,刚才那番怀念往昔快乐的心情顿时被郭业一扫而空。心中忿忿道,你要学虞世南那老倌儿撂挑子,朕偏偏不让你如愿!
  随即,他拂袖返身回到上首龙椅上,缓缓坐了下来,阴鹜着双眸沉声喝道:“干不干由不得你,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礼部尚书,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臣身患恶疾,无法再为陛下尽忠分忧了。”
  郭业情急之下,打出了病退的幌子。这是历来臣子向皇帝请辞时万试万灵的手段。
  可是郭业身强体壮龙精虎猛,别说李二陛下了,就是个睁眼瞎也能看得出,这小子压根儿就没病。
  随即,李二陛下讥讽道:“朕看你不是身患恶疾,是患了心病吧?郭业,这便是你的忠君报国之心吗?”
  “陛下,臣真是拳拳忠君报国之心啊,可臣再忠心再热心,也架不住陛下您屡次把臣当枪使啊?唉……”
  郭业苦着脸,长吁短叹一声,故作委屈道:“想臣与卫公率军南下,本是雄赳赳气昂昂,抱着拳拳之心欲为朝廷扫荡南方匪逆,为陛下早日平定南疆。可未曾料到,到头来只不过是陛下的虚晃一枪而已,谁曾想陛下您已经暗渡陈仓了。这让臣觉得自个儿就是个在戏台上翻跟头的猴子,寒心呐,真是寒心呐!”
  扑哧~
  李二陛下本来还蛮生气的,现在却被郭业的怪腔怪调给逗乐了。
  敢情儿这小子还对那事较着真儿呢?真是心眼堪比针尖儿大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