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单亲妈妈 第22节

  第18章 、学习英文
  ◎招待所里风言风语,如何解决?◎
  老外指着书上写着孙和平三个字的地方说:
  “窝叫贺平,损贺平。”
  欧荣伸出手,老外跟她握手。
  “我叫欧荣。”
  老外重复了一遍他的名字,但是荣这个读音总是读成四声,他无奈的抓抓头发:
  “你们中文,太……难,太难了。”困难和灾难的难字读音不同,他把难读成了难。
  欧荣翻着那本武侠小说。
  小老外还挺认真,读小说就像现代人读古文一样,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了横线,整本书从第一页开始,空白的地方都被填满了注解和翻译。
  当然,是英文版的。
  欧荣缓慢的和他说:
  “我教你中文,你教我英文。”
  她还贴心的正对着老外的脸,以方便他能看清楚每个发音的口型。
  “解释这本书,需要你打好中文基础,你的中文基础还不够。”
  欧荣这样告诉孙和平。
  他懂了她的意思,比着ok的手势,嘴里说着:
  “ok,ok。”
  然后意识到欧荣不懂ok的意思,又用中文连着说了三个好。
  就这样,欧荣从小学拼音开始教,一个字一个字的纠正孙和平的发音。
  孙和平也从英文字母开始教欧荣。
  欧荣学习的时候吴晓丽就坐在她身边也跟着学习。
  他们约定好,孙和平下班吃完饭后,一起学习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学中文,一个小时学英文。
  孙和平走后,欧荣还要自己再教晓丽一遍,并且布置作业,帮她巩固知识。
  欧荣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她不懂得如何教人中文,也不想误人子弟,于是晓丽睡着后,她去空间淘宝里买了几本专门教外国人学中文的专业书,还有磁盘。
  为了看碟片,还特意买了一台电脑和超级大容量充电宝,可充电脑的那种。
  明天该讲什么?留什么样的作业?
  欧荣都在空间准备好了。
  她不禁再次佩服起国人的大淘宝来。
  欧荣本来还在为纸笔的事情发愁,学习没有纸笔怎么行?而供销社的学习用品要拿学生证和文具票买的,欧荣现在哪里能弄到这些东西。
  一筹莫展之际,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搜了一下60年代笔记本。
  没想到还真给她找到了。
  大红色的塑料封皮上面是工作笔记四个烫金大字,塑料封皮是可拆卸的,就像书皮一样。
  更妙的是,这家店还有笔记本内芯卖。
  款式相当复古简单,无论是封皮还是可替换内芯,和现在供销社里卖的一模一样。
  笔的话也能找到复古款的铅笔,钢笔,配套的橡皮更好找,就连墨水也找到了同样复古包装的。
  连厂名都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是,到了后来,要么这些厂成了百年老厂,归私有化,要么就是早就倒闭了。
  但淘宝牛就牛在这里,人家厂子都倒闭了,但是打着厂名的经典款还在卖。
  而这些厂,在现在,都是新兴产业,而且属于国有。
  圆珠笔,中性笔,是后来才有的,现在国人用的文具都是铅笔为主,只有一些大领导才用的上钢笔。
  所以在大街上,要是看到哪个人,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或者军装,胸口的长方形衣兜里再别支钢笔,那绝对是大领导或者大领导的家里人没跑了。
  教授或者科研人员也有可能,反正别钢笔的基本都是这一挂的。
  又能代表学识身份,又能代表社会地位,他们对待的钢笔的态度,就像现代人对待法拉利的态度一样。
  这些东西在淘宝都不贵,笔记本内芯6块8,钢笔三只不到十块钱,还送墨水。
  带封皮的工作笔记10块7,欧荣买了三本,一本备课用,一本当学英文笔记用,最后一本也是学习笔记,不过是学学校知识用的。
  她在村里初中毕业,但村里初中的程度和京市小学差不多,教教外国人学拼音还成,要是靠它拿毕业证,想都别想。
  这些知识她虽然都会,但是样子还是要做的,不但要做,还要多做,不然你一个农村丫头都不用努力,就能考上北大清华,是个人都得把你当天才,可是考上北大清华之后呢?
  欧荣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她就一定要在别人心里做个很努力的人才行,以后真的考上理想学府,要学习新知识,学的慢,或者跟不上,就都有借口。
  笔记本内芯她买了一百个。
  分一个给女儿。
  还给女儿买了田字格和拼音本,不过这些本子只能偷偷用。
  等晓丽学校的事情办下来,还是要在供销社买文具给晓丽。
  第二天一早,她把孩子托付给哥哥,跑了机关一趟。
  校长带着眼镜,看起来六十多岁,已经是能退休的年龄了,还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着。
  他看起来很和善,也确实很和善,当欧荣提出想让女儿来机关小学念书的时候,他没有觉得农村孩子就不该在这里上学,而且详细解释了机关小学的招生标准,以及为什么不收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并且亲切的告诉欧荣,只要她女儿能达到标准,他欢迎每一个孩子。
  只是吴晓丽年龄偏小,班里都是比她大一两岁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家境优渥,怕欧荣的孩子被欺负,叫她考虑清楚。
  现在回去时间尚早,欧荣对京市不熟,就没事多走走,多看看,晚饭前才回去。
  欧荣没想到的是,晚饭后,孙和平来学习的时候竟然自己带了笔记。
  他手里拿着两本新笔记,其中一本还是给欧荣准备的,他把笔记递给她,说:
  “单位发的。”
  再次替他纠正读音,欧荣大方收下。
  课程很顺利。
  晚上欧荣淘宝买了小学课本,小学生读物,还有小学生作文,童话故事书之类的。
  她把那些故事一个字一个字抄到笔记本上,把它当做孙和平的课本。
  首先得让他的读写和理解能力达到小学生水平,写和理解能力不难,孙和平是有基础的,正因为在国内学的还不错才会被派来这里,主要是抓读音这一块儿。
  小学方面的课程孙和平只用了七天就全部搞定,而且发音标准。
  这个发音在他们外国工程师圈子里简直就是神话,连厂里给他们配备的翻译(出国留学回来,英文相当好)都惊叹他的中文发音,进步过于神速。
  慢慢的,其他工程师也来找欧荣请教。
  其实在孙和平来学习的第三天,招待所里已经开始传风言风语了,哪怕欧荣开着房门,哪怕晓丽也在,而且孙和平还是打着教晓丽学英文的幌子来的,仍然堵不住长舌妇的嘴。
  她们把她说的很难听。
  什么老公不要她了,她就勾搭老外。
  什么因为她生活不检点老公才不要她的。
  什么打着女儿的旗号勾搭男人不要脸。
  总之是什么难听,什么恶心,她们说什么。
  每次去吃饭那些招待所员工都盯着欧荣嘀嘀咕咕,晓峰哥忍不住上前理论,那些长舌妇们还反倒来劲了,理直气壮的说:
  “我说怎么啦?”
  “我说的不对吗?”
  “这里谁不知道有个小老外天天往你妹妹房里跑?”
  欧晓峰吼道:
  “那是他们在学习。”
  长舌妇撇撇嘴说:
  “你说学习就是学习喽。”
  然后小声嘀咕:
  “也不知道一个女同志学外国话有什么用。”
  虽然声音放低不少,但在场的人都能清清楚楚听到。
  旁边另一个长舌妇补了一句:
  “还能学着干嘛?现在不学,那等以后上了外国可咋过呀?人家是为嫁老外做准备呢。”
  然后长舌妇们都哈哈哈的笑了。
  晓峰气的要死,一个大老爷们又不能上去打她们,只能愤愤的回头对欧荣说:
  “走,去国营饭店吃饭去,以后咱们不在这吃饭了。”
  欧荣期间一句话没有说。
  吴振华他妈给了她钱,但没给票,去国营饭店吃饭没票可不行,欧荣让晓峰哥领着女儿去门口等,她走到前台问收银员小李:
  “有没有粮票?能不能换我点儿?”
  小李摸出一张□□票塞给欧荣:
  “今天我身上就带这一张,我晚上回家给你多换点。”随后压低声音说:“钱的话,等我换完了再算,到时候我去你屋里找你。”
  欧荣也低声回答:“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