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计划的问题

  孙文先生当然预想过自己的第一次起义会失败,但是第一次起义会这样失败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外。
  新建立的“兴中会”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做这样的消耗。而且,孙先生也没打算将“兴中会”的人当做一次性用品给消耗掉。因为在那个时代,能被“民族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打动的人,大多数都是有文化的,甚至是受过一些西方教育的人。这样的人一般来说都出身于有钱的人家,不但是革命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兴中会”的金主。所以这样的人可是不能在一次注定要失败的行动中当做炮灰来消耗。所以这次行动,孙先生必须依靠同盟者。
  孙先生首先找到的同盟者是在香港的洪门。
  洪门是起源于清朝初年的江湖帮会组织,也是华人中影响最大的江湖帮会了。他还有一些大家可能更熟悉的名字,比如说,经常看香港警匪片的一定知道香港警察中的所谓“重案组”。这个“重案组”只是俗称,它的正式名称就叫做“三合会及有组织犯罪调查科”。而这里的“三合会”就是“洪门”的别称。而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一定记得陈近南陈总舵主韦小宝韦香主的“天地会”,“天地会”也是洪门的众多名字中的一个。
  关于洪门的起源,说法颇多。据后来孙先生的说法是这样的:“洪门者,创设于明朝遗老,起于康熙时代。盖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图恢复,誓不臣清,舍生赴义,屡起屡蹶,兴虏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面明朝之忠烈,变残废殆尽。二三遗老,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义之根苗,流传后代,故以反清复明的宗旨,结成团体,以待后有起者可藉为资助也。此殆洪门创设之本意。然其事必当极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觉也。夫政府之爪牙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为士绅,故凡所谓士大夫之类,皆所当忌而须严为杜绝者,然后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潜滋暗长于异族专制政府之下。以此条件而立会,将以何道而后可?必也以能全群众心理之事迹,而传民族国家之思想。故洪门之拜会,则以演戏为之,盖此最易动群众之观听也。其传布思想,以不平之心,复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闻而生厌远而避之者也。其固结团体,则以博爱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顾,患难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无家游子之需要也。而终乃传以民族主义,以期达其反清复明之目的焉。”
  洪门自从建立以来。一直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坚持反清立场。所以有清一代,几乎每次反清的起义中,你都可以看到洪门人士的身影。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洪门一直作为战友与太平天国并肩作战。比如太平军中的重要将领罗大纲,以及他所率领的水军将士,就都是天地会的兄弟。1853年在青浦上海起义,与太平天国相呼应,共同反清的小刀会,也是洪门的分支。这样一支数百年来一直以反清为目标的组织,自然是兴中会的天然盟友。
  当然,清政府对于这样的组织,自然是要严厉的打击的。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更是对两广的天地会加强了镇压。只是,清政府毕竟是一个皇权不下县的封建政权,对于江湖帮会的而打击总是打不到点子上。所以虽然杀了不少人,让洪门在两广的组织受到了一些破坏,但是各个堂口却还是躲了过去,而且不久之后,风头过去了,这些堂口就又一次的活跃起来了。
  孙先生的同学郑士良先生就是洪门出身,后来在香港西医书院也就是后来的香港大学学医的时候结识了孙先生。1888他辍学回乡,在家乡开了间药房,广交朋友,凭着出众的武艺,再加上为人讲义气,很快成为了惠州一带洪门的领袖。(开药房,武艺高,这倒是颇有点黄飞鸿的味道了。)
  靠着尤列先生的关系,孙先生又认识了在香港三点会相当有影响的杨衢云先生,杨先生一直痛恨满清政府祸国殃民,于是两人联合了起来,将孙先生在檀香山建立的兴中会改成香港兴中会总会,只是,在选会长的时候,外来的孙先生的号召力显然还不够强,所以杨先生被选为第一任会长。
  有了这些会党的支持,孙先生的兴中会也就有了造反的人手。而这个时候,陈光也接到了来自麦克唐纳财团的电文,那份电文中要求陈光暂时不要急着回北美,先留在香港,协调和“兴中会”的合作,重点是在起义失败后安排包括孙先生在内的一些人离开香港。
  “我们认为,这次起义过于仓促,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孙对于公司非常重要,你要保证孙在事后能安全离开香港,前往北美。为了成功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您最好能加入‘兴中会’。”电文中是这样交代的。
  加入“兴中会”倒是不难,因为这个组织的严密程度本来就不高,加上陈光又因为懂作战,又能联系到武器,又有坚定的反清立场,和其他人比起来,他绝对能算是反清的老前辈了。所以孙先生也一直在让李重光做他的工作,希望能拉他入会。当陈光稍微流露出一点要加入兴中会的意思之后,孙先生立刻就亲自向他发出了邀请。于是陈光就顺利的加入了兴中会,并且成了兴中会的军师。
  是的,在兴中会中,陈光的职务就直接叫做军师。而他主要负责的就是起义计划的完善。
  这个活陈光并不精通。当年在太平军,他干的是披坚执锐冲在第一线砍人的勾当,行军布阵什么的根本轮不到他来干。后来到了黑水,他的确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但那些知识大多也是如何做保镖,如何发动和挫败恐怖袭击之类的玩意儿,正儿八经的作战指挥,黑水里面精通的人也不少,但是这里面绝对没有陈光。
  可是即使是这样,当陈光看到“兴中会”的那个起义计划之后,还是忍不住大摇其头。因为这个计划实在是设计得太让人无语了。
  这个计划大体是这样的:
  杨衢云率香港会党三点会人众约三百人,于起义日期前晚(10月25日晚)齐聚香港,乘省港晚班客轮到广州,而陈光则负责将武器什么的先行偷偷地运到广州,存放到码头上的一个货仓里。等那三百人的突击队到了省城,就从那里取出枪械,首先攻占各重要衙署。
  而其他各地的会众则会聚广州,为此他们还特意准备买两条船,作为运送军队之用。起义发动时,先期分散混进城的北江顺德香山三路支援队(计有一千余人)将群起响应。这些支援队基本都是花钱雇来的三合会党徒。自日本横滨赶回的陈清率领炸弹队,在各军事要点投掷手雷,壮大声势。起义者将以红带缠臂,起义的口号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除暴安良”。
  “这个计划问题很大。”陈光毫不客气的说,“首先,这么多的人进入广州,很容易引起满清的注意。更重要的是,这样大的行动的成功,都必须建立在满清毫无察觉的基础之上。可是这么多人参与的事情,你们又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不会泄密,满清一定会毫无察觉呢?”
  这个计划是杨衢云先生一力推荐的,见到这个计划被陈光怀疑,杨先生自然要站出来辩解一番,于是他说:“陈前辈,我们参加这次起义的人都是非常可靠的,没有人会向满清告密的。”
  但是这个说法立刻就被陈光反驳了。
  “很多时候,失密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源于有人告密,而是在于组织者自己的行动不够谨慎,无意中泄露了出去。杨先生在香港组织辅仁文社,公然宣传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满清在香港也不是没有密探,要是连杨先生都没被他们严密注视,那他们也笨得过了头一点了。而组织这样规模的行动很容易就会被清廷的密探注意到。而且,杨先生打算直接用香港三点会的人。在香港,三点会之类的反清组织的活动很多时候都是公开的,这些人也肯定会被清廷的密探关注。这些人的大规模活动可定会让清政府提高警惕的。加上大家都没有接受过保密方面的训练,泄密的可能绝对不小。而且我听说,在购买军火的时候,你们还尝试过其他的门路,这样一来,知道你们在大量购买军火的人肯定不少。这么多的情报,都是满清能够得到的。除非两广总督谭钟麟是个傻子,否则怎么会毫无防备?”
  “那当年天王他们反清,一样涉及到很多的人,怎么就能保住秘呢?”杨先生显然对此并不服气。
  “南王在传教的时候可是半个字都没提过要造反的,直到教会渐渐组织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被证实了可靠的人才知道我们要造反的秘密。民间类似的宗教本来就多,我们又有意的躲在穷乡僻壤,失密的可能自然就小。而且即使满清知道了,他们发兵过来,一路上也要很长时间,我们也能得到情报,或是立刻转移,或是干脆集中力量和他们开战。可是你们的计划呢?满清鞑子要是有所准备,只要埋伏好人马,等着打你们的伏击就够了。”
  “那么先生,这个计划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孙先生问道。
  “有还是有的,只是不一定有非常好的效果。”陈光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