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

  “这边人少!”
  王显向众人招手,众人连忙来到一支稍微短一点的队伍前。
  “好像很快!”
  张本初探头看了前面道:“都不怎么查,展示一下考引就进去了。”
  旁边队伍有人道:“现在不查,假如作弊考上,被人举报后就惨了。”
  “有道理,就算现在查,其实也查不到什么。”
  队伍走得很快,一会儿就轮到他们,“下一个!”有人喊道。
  “在!”
  王显连忙上前,把考引递给监考官,“学生潞州王显!”
  监考官看了看考引,还给他,“除了考引外,所有的东西都不准带入,等会儿进去要搜查,最好现在就拿出来,贵重物品可以替你保管。”
  考场规则大家都知道,王显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别的东西,考官手一挥,“进去吧!”
  进了大门,要面临一个从头到脚的彻底搜查,连鞋也要脱,头巾也要摘下,有专门的士兵搜查,这个时候查到携带,就有点麻烦了,如果是金玉首饰类还好说,最多训诫一通,还能继续考试,可如果是携带纸片,那就直接取消考试资格。
  王显搜完身,又等了一下张本初,后面和他们一起的河北士子李和与周琨稍微有点麻烦,两人身上都带着玉佩,需要去办理保管,王显和张本初先走进了考场。
  过了桥后,便看见了一盏一盏的大灯笼,每一盏灯笼就是一排考房,灯笼上有号段,灯笼足足延续数里,有近两百盏灯笼。
  “兄长,我到了!”
  张本初指向一盏灯笼,灯笼上写着‘丁十七号段’,他是丁十七段三十八号,站在灯笼下的一名考官核对了他的号段,“去吧!考房在中间。”
  “我先去了!”
  “祝老弟发挥出水平!”
  “彼此!彼此!祝我们一起金榜题名。”
  两人分了手,王显继续顺着人流寻找他的号段,他是已九段,七十一号,不多时,他便找到了自己的号段,很快又找到自己考房,考房内刚用石灰粉刷过不久,还有一股淡淡的石灰味,不过不算刺鼻。
  考号很小,一块大木板架在砖托上,掀开木板进去后,空间更小,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只能坐在砖台上,砖台上有一只篮子,里面是准备好的笔墨纸砚,还有一小葫芦清水,用来研磨。
  另外还有一杆小旗,王显略一思索,顿时明白过来,有什么事情,挥动小旗,考官就会过来,角落里还有一团麻布,用来擦桌子,考虑得很周全。
  王显坐下,把木板放在砖托上,不高不矮,正好是一张宽大的桌子,令他啧啧称赞,还真是很巧妙的设计,这样桌子就省下来了。
  考试还没有开始,和所有的考生一样,王显开始倒水研墨,今天和明天考明经科,主要是考核对经书的熟悉程度。
  按照唐朝规定的考试范围,明经科规定要考五经,也就是两门大经、两门中经和一门小经,可问题是,考试范围不指明具体考哪五经,实际上,考试范围内的十二门经书都必须精通。
  《礼记》、《左传》、《诗经》、《周礼》、《仪礼》、《易经》、《尚书》、《公羊传》、《毂梁传》、《论语》、《孟子》、《孝经》。
  主考官就会从这十二门经书中挑出五门来出题,其中《礼记》和《左传》是必考,另外再选三门。
  明经科主要是考背诵和书法,不仅要考经文,还要考经典注释,最后是三道时事政治题。
  第一天考贴经,随便写一句话,考生要把上下整段全部默写出来,一般有十道题,总字数大概在五千个字左右,四个时辰交卷,基本就不能停,四个时辰写五千字,要求一字不错,书法漂亮,这才有考中的可能。
  第三天考经典注释和时事政治题,字数也差不多在五千字,其实对考生来说,熟背经书没有问题,真正难的是时事政治,学生必须要对天下大事有自己的思考,比如今年有道题便是,‘你怎么看待朱泚登基?’
  首先就要了解泾源兵变,了解朱泚的身世经历,为什么说他是叛逆,最后还要了解朱泚之前推行的傀儡制度,然后进行社会、经济、伦理各方面剖析,唐朝不像后世,网上一查什么都有了,唐朝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考生想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非常困难。
  所以绝大部分考生都栽在最后的三道时事政治题上。
  ‘当!当!当!’
  考试的时间开始了,监考官拆开了考题密封匣,将考题抄在纸上,然后贴在木板上,令每个号段的士兵拿着考题木板去考场上流动展示。
  王显看到了第一题:‘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要求默写全段。
  这是《左传》中的一句,略一思索,王显飞快地提笔写了起来。
  .........
  明经科考了两天便结束了,接下来是五天的阅卷时间,明经科的卷子比较容易批改,都是对照的标准答案,默经错十个字以下为甲等,错三十个字以下为乙等,一个字不错为优等,光乙等以上的卷子就超过了三千份,这就意味着,乙等以下都被淘汰。
  然后再看三道时政题,时政题也分上中下三等,下等则淘汰,最后才比书法,根据这个标准,筛选出七百份卷子,为明经科的中榜者,然后再选出一千份卷子,作为国子学录取者。
  这一千七百名士子就有机会参加进士考试,而且参加进士考试,就算考不上,也不会取消明经科和国子学录取的资格,所以,基本上所有上榜者都会继续参加进士考试。
  位于城南的三晋酒楼内热闹异常,基本上都被士子们坐满了。
  今天刚刚发了榜,国子学内还举行了试卷公开展示,一千七百份试卷都被贴在展板上,供考生们监督,这就是公开、公正、公平了,对某份试卷不满,发现了被遗漏的错误,或者认为时政题水平太差,都可以投诉,写投诉书投到贡院门口的箱子里。
  这无疑是最得士子之心的举动,今天才是第一天展示,就有数万人跑去浏览试卷了。
  在酒楼二楼靠窗处,一张桌子前坐了七八人,正是领队卢纶和六名卢氏子弟及门生。
  卢家考得非常成功,六人全部考中明经科,卢纶欢喜异常,特地在酒楼请大家饮酒,以示庆贺。
  “总体说来,这次明经科不算很难,没有偏题怪题,都是读书人必须掌握的经典著作。”
  说话的是一名卢氏子弟,叫做卢金环,他这次发挥得非常出色,默经是优等,一个字不错,时政题也是上等,他端起酒杯道:“其实难的是第二道时政题,论河北藩镇的由来及其对策,一般人都只会回答,这是平定安史之乱不彻底留下的后患,但真要答好这道题,就必须再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藩镇会发生在河北?为什么平定安史之乱不彻底?为什么还要继续册封节度使,形成新的藩镇?这里面就涉及到辽东问题、朝廷的财政等等。”
  “好了!好了!”
  卢纶笑道:“知道这道题正好被你押中,一个小小的明经科不值得炫耀,继续考中进士科才是大事,这次进士科是十七人中录取一人,希望我们六人中至少能考上一人。”
  “来!为我们考中进士,干了这杯!”
  “干杯!”
  卢家子弟一桌十分热闹,而在他们不远处坐着王显、张本初以及魏州的两名士子李和、周琨,他们也考得不错,王显和李和考中了明经科,张本初和周琨也考中了国子学,他们都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进士科考试。
  王显见张本初有些闷闷不乐,便笑着安慰他道:“进士科主要考杂文、策论和诗,和明经科完全不同,说不定你能考上进士呢!”
  张本初叹口气道:“时政是我的弱点,进士科策论中就要考时政,进士科我不敢想,只是去感受一下而已。”
  王显拍拍他肩膀,“去国子学其实也不错,食宿全免,在深造两年,出来就是助教,等同于明经科,不过我劝你加入军队,表现出色的话,有机会转为官。”
  旁边周琨道:“我就是想从军,一般在国子学要读四年,我们只要读两年,我想去西域从军,听说去北庭或者安西,立刻被任命为参军从事,相当于从九品。”
  李和举杯笑道:“先不考虑那么多,集中精力把进士科考好,我们干杯!”
  “干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