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 南下

  根据本时空的实际情况,民主集中制只在小范围内实行。起点城还是要按王越个人的意志来发展,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大的方向只有他能把握。
  其实有这样一个权利构架和通信的便利,王越就算在千里之外,也不会中断与起点城的联系,他仍然可以遥控指挥。
  英国人失去加拿大,是因为通信和交通的落后,政令无法及时通达,只好允许加拿大自治了。起点城的技术条件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谁让王越是个谨慎的人呢?
  大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天策军第四团王红武部和第五团冯源山部,又四个团的治安军共九千多兵力,在王越的率领下赶赴安庆剿匪前线。
  前来送行的是内阁大臣、兵部尚书谢宝清和兵部右侍郎李继真,及其他的兵部官员,另外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也代表崇祯前来送行。王越现任兵部左侍郎,算是兵部二把手。
  天策军陆续奔赴各地,京师的压力大减,这头猛虎终于要为朝廷去剿匪了,崇祯的心情也是大好。
  曹化淳眼角的鱼尾纹都笑出来了:“咱家预祝王大人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王越笑着点头道:“谢过曹总管吉言!”
  谢宝清也是满面春风:“那就辛苦思华早日平灭流寇,再立新功了。”
  “谢大人保重!”王越向谢宝清拱拱手后,对身旁的一个中年太监道:“吴公公,请上车吧。”
  这位太监名叫吴直,也是司礼监的一位秉笔太监,他现在是这支出征大军的监军太监。
  既然天策军依然是朝廷名义上的军队,按照惯例崇祯还是派了一位监军太监。他也没指望这个监军太监能影响到王越,起码能让崇祯能够及时知道天策军此次出征后的详细情况。
  吴直对于这个活儿是抵触的,在天策军做监军太监那是好干的活儿吗?不过没办法,皇帝的命令他哪敢拒绝?
  吴直对王越客气地道:“谢过王大人了,咱家是带着马车来的,还是坐马车吧。”
  吴直的伴随是两个小太监和几个亲兵,一共两辆大车。
  王越道:“吴公公,你要是坐马车,可就跟不上我军的速度了。如今天下不靖,若是遇上土匪流寇,你们这点人恐怕是抵挡不住的。”
  这次出征的军队将兵分两路,主要兵力由王红武率他的第四团又四个治安军团走陆路赶赴安庆。
  另一路由冯源山率领第五团的两个营由天津出发走水路,最后在安庆汇合。
  水路主要是押送后勤物资,到达安庆后补充军需。天策军不能指望朝廷的地方政府给自己补充粮食。
  兵荒马乱加上自然灾害,几十里地看不见人烟都是正常的。被流贼洗了一遍又一遍的河南大部,湖广北部,就地解决给养问题就是个笑话。动辄几十里的无人区,你有银子都花不出去,所以只能靠自己搞后勤,对于这一点,王越有着清醒的认识。
  第五团的两个营走天津全部都是现代车辆,主要运载的是粮食和食品,弹药在补给舰上有充足的储备。
  第四团又第五团一个营及四个治安军走陆路,除了两个团的三十六辆装甲车和四十辆油罐车之外全部都是马车。马车共有八百辆,这些马车将用于山区地区的后勤保障,前往安庆这些马车基本都是放空车,只携带了半个月的粮食。
  随军的士兵每人一匹马,一边行军一变练习骑术。
  所以即使是走陆路,行军速度也不慢。不过王公公肯定是要随王越走水路的,这个很容易选择。
  于是吴直只得将马车交给治安军带到目的地,自己和随员上了前往天津的大巴。
  这次南下,王越还是带上了他的金龙房车。也许到了安庆附近的大别山区,房车就难以通行了,但能少住一天帐篷也是好的。
  随着王越的一声令下,两路大军一路往东,一路向南隆隆而去,随后的联络将依靠电报往来。
  天津港经过七八个月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码头已经修建了五公里,码头附近也修建不少的建筑物,其中最高的五层建筑物就是天津港务办公楼。其实码头附近最高的,是高达四十二米的一座钟楼,为港区提供计时服务。
  天津港的码头分民用和军用两个部分,军用部分是禁区,闲人不得入内。民用码头已经开放对外使用,但要听从天津港务的调度。
  随着天津港区建设的展开,起点城民政处陆续招募了三万多工人投入建设之中。这些工人连同家属使天津港区的人口迅速达到八万多人,他们多数都是原先穷苦的灶户。
  建设工程所用的劳力多是青壮男子,但由于收入丰厚,足够让一家老小过上不错的生活。这些灶户都是天津附近的,离着港区并不太远,所以很多人家携家带口的来这里讨生活。
  起点城民政处根据实际情况和王越的指示,抽调人力修建了一排排的平房学校,所有工人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学。这里的学校学习的虽然不是学四书五经,但一日三餐免费这样的诱惑无法抵挡,所以大部分工人都把孩子陆续送到了这里。
  与起点城一样,老人们负责清扫和管理港区卫生,这样每月能够获取微薄的收入。这个微薄是相对起点城而来的,每个月是五钱银子,这已经很了不得了。
  女人们食堂做饭、管理仓库、分发物资等等,尤其是渔场也大量的用着女工,反正渔场大量的用到机械,不需要多少力气。这些女人们根据劳动强度不同,都有一到二两不等的月收入。
  反正就是不让人闲着,这八万多人除了孩子和真的动不了的老人,基本都是有收入的。
  经济的提高必然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小商小贩们闻风而动,起点城也在此设立了不少积分商店,经过规划,离着码头不远,一座市镇已经初见雏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