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重忠孝,轻生死

  岑彭在岑父的训斥下,也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不识时务。
  但让他找鱼禾去俯首称臣,他又觉得别扭。
  所以他干脆依照鱼禾的吩咐,当起了督造屋舍的监工头。
  任光识时务,所以任光充任了鱼禾的参事以后,就显得如鱼得水。
  任光的家眷全部在石头城,鱼禾也不怕任光人在周营心在新,在任光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交给了任光一大堆他已经处理过的公文,先让任光熟悉熟悉以后要面对的政务。
  任光在宛城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吏,每日处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如今到了鱼禾麾下,辅助鱼禾处理起半个江山的政务。
  他立马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权柄。
  也清楚的明白,那些官员为何拼死拼活的往高处爬。
  虽说鱼禾并没有给他什么权柄,但鱼禾能让他辅助处理政务,他已经很激动很开心了。
  每日都是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到别院向鱼禾报道。
  鱼禾能清楚的感觉到,这位四旬的大叔干劲十足、活力四射。
  鱼禾对此很满意。
  至于岑彭嘛,那厮是属驴的,得先磨一磨他的性子,待到他性子磨的差不多了,再任用也不迟。
  将岑彭和任光安置妥当以后,鱼禾就关注起了徐州的变化、南阳郡的变化,以及冯异和铫期对南郡的战事。
  逢安返回徐州以后,樊崇清查的速度一下子加快了数倍。
  赤眉当中无数叛徒、大奸大恶之人,一一被查出,一一被清理。
  鱼禾发现,樊崇和逢安这两个家伙颇有手段,他们居然将此次窦融等人对徐州的渗透,当成了一个契机,趁机清理起了赤眉当中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以及一些大奸大恶之人。
  赤眉在此次动荡中,实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凝实了几分。
  赤眉在徐州各地的风评也上升了不少。
  在鱼禾看来,赤眉在徐州并没有做任何善事,也没有做任何对徐州百姓有益的事情。
  樊崇仅仅是处制了几个在徐州为祸的部下,肃清一番赤眉内部而已。
  但徐州的百姓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由此可见,百姓们在被压迫的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所求真的不高。
  只要掌权者不祸害他们,他们就能将掌权者奉上神坛。
  “我们的人被挖出了近百人……”
  时间已经到了秋日,石头城的别院内,鱼蒙趁着任光跑去跟杨音学政,立马将徐州那边的消息告诉了鱼禾。
  鱼禾听到这话,放下了笔,沉吟着道:“其他人呢?”
  鱼蒙忙道:“杨丘受樊崇赏识,加上我们将粮食全交给了杨丘等人倒手,杨丘的地位在节节攀升,如今已经被樊崇任命为泗水郡镇守将军。手下统领八千兵马,其中有一千多带甲之士。”
  泗水郡,前汉的时候被封给了汉武帝刘彻的侄子刘商作为封国,改名为泗水国。
  王莽登基以后又恢复了郡治。
  鱼禾愣了一下,感叹道:“杨丘确实受樊崇赏识啊。”
  泗水郡临近扬州,算是扬州通往徐州的一处门口。
  如今鱼禾雄踞扬州,兵多将广,对徐州威胁极大。
  樊崇能将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杨丘镇守,可见樊崇对杨丘有多信任。
  八千兵马,对樊崇而言并不算什么。
  但是一千带甲之士,对樊崇而言,就很珍贵。
  樊崇虽然从鱼禾手里购置了不少兵甲,可是大多是皮甲、布甲,并没有带铁的甲胄。
  樊崇手里带铁的甲胄,几乎全是从朝廷手里缴获的。
  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不到。
  其中一万被樊崇分配给了自己亲自统领的甲士大军,剩下的分配给了麾下的各个将校。
  樊崇手底下数十万人呢。
  数十万人分配不到一万的甲胄。
  杨丘一人独得了一千,可见樊崇对杨丘的重视。
  “你派人去南平亭给阴长史传话,就说我要阴崇出仕。”
  鱼禾沉吟了一番,对鱼蒙吩咐。
  鱼蒙一脸愕然的看向鱼禾。
  鱼蒙跟在鱼禾身边已经数载了,他了解鱼禾的性子。
  鱼禾很少会任用自己人充任大任,因为鱼禾担心自己人无才无德,会误了大事。
  但只要鱼禾任用自己人,必然是不放心某人,需要派一个自己人过去盯着。
  他正在跟鱼禾说杨丘,难道鱼禾不放心杨丘?
  鱼禾感受到鱼蒙愕然的目光,便猜倒了鱼蒙的心思,他一脸无奈的道:“你想差了,我不是不相信杨丘。我只是怕他做出什么傻事。所以想派个人过去盯着他点,必要的时候救他一命。”
  鱼禾对杨丘也算了解。
  杨丘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重情义。
  樊崇待杨丘这么好,以后他让杨丘给樊崇一个背刺的话,杨丘八成会痛不欲生,觉得对不起樊崇。
  杨丘若是完成了对樊崇的背刺,然后拔剑自刎,跟着樊崇一起去了的话。
  那他会愧疚一辈子。
  有人或许觉得这很傻,但古代的仁人志士就是这个样子。
  他们将忠孝和情义看的比性命还重。
  当忠孝难两全,当忠义难两全的时候。
  他们很有可能会先全忠,再就义。
  鱼蒙听到鱼禾这话,这才明白了鱼禾的心思,当即道:“臣立马派人去传话。”
  杨丘是为了鱼禾的宏图霸业,才潜伏到樊崇手底下去的。
  若是能帮鱼禾拿下徐州,那他就是大功臣。
  他若是为了全忠义,自刎而死的话,那确实太可惜了。
  鱼禾点了点头,让鱼蒙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