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师兄真是个正人君子呢

  夜空之中,一颗颗星辰犹如宝石般熠熠生辉,与地面上这座被灯火所笼罩的城市交相辉映。
  作为汴梁城内最大的办事机构,开封府大门这边,几个值班衙役正围拢着火盆,饮着屠苏说笑聊天。
  “韦班头那条老狗,把上面发下来的恩赏克扣了大半,落到咱们兄弟手里的只剩下三瓜两枣。”
  “那老狗终有一天会死在xxx的xx上,等着瞧吧!”
  “前两日,城南潘家棺材铺的衙内,在弄云小筑被几家大衙内打坏了。听说他们家就这一个男丁,现在还在闹呢。”
  “闹什么闹,顶多陪他家点钱,还能怎得。”
  “你们是不知道,那城西报恩寺侧,三柳条巷里的陶家小寡...”
  ‘嘭!’
  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远处丢过来,直接砸在了火盆上。
  顿时就是火星四溅,炭木横飞。
  被吓的坐地上的几个衙役都傻了。脑袋里晕晕的,完全无法理解只是吹牛打屁而已,怎么会飞来横祸的。
  等他们回过神来,看清楚被丢过来的是什么之后,直接就是被吓的魂飞魄散。
  几人连滚带爬的跑去叫来值班的捕头,一群之前还在喝酒的人从衙门里跑出来,呼啦啦的围着首级看。
  “捕头,这上面有张纸条。”
  纸条打开,上面写的一个地址。
  “这地我知道,是城西宣秋门外蔡家巷的大业寺。不过几十年前一场大火,早就荒废了。”
  能在开封府里当捕头的,虽然也要讲出身讲关系门路,可必要的本事和胆气还是要有的。
  那捕头大手一挥“把东西带回去。你们几个,跟我去那破庙。”
  一路来到破庙,入门就看到地上有血渍画成的箭头指引方向。
  进大殿,绕佛像,看到了被打开通往地下的通道。
  “血腥味,很重。”
  捕快们纷纷拔刀,留下几个在外面看守,那捕头带人直接冲了下去。
  这些能出来办差的捕快与衙门之中那些只能敲棍子喊威武的不同,他们的胆气要大的多。
  来到下面看到环境,顿时纷纷抽气。
  孩童们的哭泣声中,那捕头紧紧握着刀柄。
  “速速去禀报府中大人,这是大案!”
  ------
  街道上到处都是人,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无数的烟火犹如火树银花般绽放,孩童们兴奋的尖叫拍手,小脸红扑扑的。
  宽阔的街道两旁张灯结彩,挂满了一排排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彩灯。
  已然结冰的汴河上,众多早已经落下船帆的船只同样摆满了灯火。闪烁跃动的火光,如远天升。
  爆竹连响,灯火如龙。
  汴梁城内舞龙舞狮,夙夜不眠。
  “这颗树漂亮。”
  王霄带着李迒,明月陪着李清照一同走到一颗巨大的百花灯树旁。
  这是一颗很大的树,上面层层叠叠挂满了上百盏的灯火。
  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的灯笼随着夜风起舞,煞是好看。
  李清照收回看向灯笼的目光,小心翼翼的看着王霄手中的佩剑。
  她虽然年岁不大,可为人却是非常聪明。
  曾经看过家中厨娘杀鸡,那股刺鼻的味道之前在王霄的佩剑上也嗅到了。
  这让她的心中非常疑惑,之前王霄究竟是做什么去了。
  “姐姐你看这个!”
  手里抓着糖人,糖葫芦,泥人等等各种吃食玩具的李迒兴奋的拉着自己姐姐的手晃荡“这是猜字谜的。”
  灯上写着谜题,猜中了就能拿走漂亮的灯。这个套路千年之前也是有的。
  王霄对这种小孩子的游戏没兴趣,拉着明月在一旁的小吃摊上点了汤圆吃。
  那边姐弟俩则是兴奋的小脸扑红,围着谜题灯不停的转悠。
  这年头蔡京还在成都混日子,大宋的福利制度还没有出现。哪怕是猜谜也是要钱的。
  虽说不多,可猜一个灯谜十文钱总还是要的。
  没多大会的功夫,李迒就已经小跑着过来,扭扭捏捏的在王霄身边晃悠。
  王霄笑着伸手指着身边的椅子“坐下吃汤圆。”
  李清照也过来了,手中还拎着两个小巧漂亮的灯笼,这是她的战利品。
  等到几人都吃过汤圆,王霄这才擦干净嘴,站起身来“想要几个?”
  原本闷闷不乐的李迒当即就跳了“我全都要!”
  再次来到灯谜摊位前,王霄大气挥手“老板,你这里还有多少猜谜灯笼?”
  老板笑呵呵的行礼“这位郎君,小老儿这里还有二十八盏灯谜灯笼,你要猜几个?”
  “我不猜。”
  王霄摆手,拿出了一张面值一贯的交子递了过去“我全买了。”
  ‘噗!’
  边上的明月与李清照捂着嘴笑的不行。李迒却是直接拉下了脸,他要的不是这种效果啊。
  “这个...这个...”灯谜老板一脸的为难。
  王霄再次拿出一张面值一贯的交子“天这么冷,早点回家抱孩子去吃团圆饭。我花钱让你提前回家,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老板欢天喜地的拿着两贯钱跑了,留下了二十八个猜谜灯笼。
  “拿着吧。”王霄示意李迒“你说全都要的,现在都是你的了。”
  感受着四周怪异的目光与指指点点,李迒的脸上火辣辣。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最终李迒只拿走了一个鲤鱼灯笼,剩下的都被王霄装上马车。
  “师兄,你才学那么高。明明可以猜谜得到这些灯笼,为何要出资购买?”
  面对李清照的询问,王霄自然不会说我是懒得去查资料水字数,他是一脸悲悯的说“这猜谜灯虽然不过是竹为筋,纸为皮。可却是那人辛苦所做,只为换得家人上元节能吃顿好的。”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