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妥协

  安德列通过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前方的战况,脸上的神情沉重至极。
  作为从军数十年的老兵,他参加过的大仗恶仗数不胜数,但从未见过像腾达战役这样惨烈的战争。
  俄军的伤亡太大了!
  英勇的俄军将士几乎是凭着血肉之躯在和中国人的机枪大炮作战!
  自从腾达战役爆发到现在,战役已经持续了整整五天六夜,已经有超过五万名英勇的俄罗斯战士长眠于此!负伤的士兵更是多得无法统计!如果不是列谢夫元帅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腾达,安德列早已经下令撤军了。
  在安德列看来,这样的战役是毫无意义的,简直就是让英勇的俄罗斯儿郎白白送死。
  安德列宁可选择穿越浩潮的原始森林也不愿意让俄罗斯士兵们这样白白流血牺牲。
  不过,俄军将士的鲜血终于没有白流!
  腾达的收复,已经近在咫尺。
  从逐渐稀疏的枪声可以判断出,中国人的抵抗正在变得越来越微弱,战役进行六天来,俄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可是同样的,中国人也不是铁打的,他们终于就要支撑不住了,安德列相信,只要再发起一到两次集团冲锋,就可以攻进腾达城了。
  对于前方据守腾达的中国军队,安德列心中充满了敬佩。
  无可否认,中国人占据优势均的地理位置,武器装备也比俄军先进得多,但是在兵力上,中国人却处于绝对的劣势!
  很显然,驻守腾达的中国军队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将所有可作战人员计算在内,也仅有一万余人,远不及俄军的十分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师,硬是将15万俄罗斯大军顶在腾达城外整整六天,六天来,俄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难以寸进。
  一名年轻的参谋官靠了上来,向安德列说道:“将军,中国人的枪声已经十分稀疏了,看来我军前方部队已经占领了城外小山,完全地压制住中国人了。”
  安德列没有答腔,此时此刻,他的心里正隐隐地笼罩着一股莫名的不安。
  中国人驻守腾达的兵力只有一个师,可情报显示,中国北方战区的主力部队至少有六个精锐师!假设其中一个师据守北面的塔卢马,那剩下的四个师呢?只有傻瓜才相信,中国人的四个主力师已经完全被列谢夫元帅的哈巴罗夫斯克方面军牵制在佳木斯地区了。
  在安德列看来,他的15万大军进攻一个中国师把守的腾达便已经如此吃力,列谢夫的8万人能够牵制住一个中国师便已经托天之幸了!毕竟,佳木斯是中国人在东北地区的大本营所在地,防御能力比起腾达肯定要强大得多。
  这样算来,至少还有三个师以上的中国军队动向不明!
  这三个师究竟隐藏在哪里?他们会选择在什么时候突然杀出来,给俄军以致命一击?
  “传令兵!”
  “是的,将军!”
  “传令,沙斯基赫师以及别洛夫斯基师向腾达两侧运动!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进攻。”
  既然猜不到另外三个中国师的动向,安德列只能小心谨慎、预做布置,将两个精锐师布置在两翼,一旦中国人突然从中路甚至是后路展开反击,这两个养精蓄锐的侧翼师就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举粉碎中国人的反击企图。
  ****
  杨科维奇虽然称得上是一员骁将,但在空旷的西伯利亚大平原上,仍然不免犯了个低级错误。
  在远离中俄边镜的俄罗斯腹地,杨科维奇认为已经是本国领土因而降低了警惕性,结果让中国人钻了空子,直到陷入了中国人的伏击圈,才追悔莫及!
  事实上,西伯利亚地区并入俄罗斯版图时间并不久,俄罗斯人还没来得及驱逐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移民也才刚刚开始而已。
  而原本生活在西伯利亚大平原上的各族人民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都很深!无论是十三世纪的蒙古,还是十六世纪之后的瓦刺、鞑靼,这些游牧民族素来就仰慕中华文明,属于传统中华文明的势力范围。
  因此,当中国军队出现在西件利亚大平原时,并没有受到各族人民的抵制。
  正是这个因素,直接导致杨科维奇对中国军队已经出现在西伯利亚腹地一无所知,最终酿成了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亚历山大二世正召集各部门大臣举行紧急会议。
  各大臣胆战心惊地走进会议大厅的时候,亚历山大二世正神色铁青地站在地图前,深深地注视着俄罗斯辽阔的幅员,不知道正在想些什么。在亚历山大二世身后,则站着神色同样难堪的军务大臣。
  会议大厅里寂静无比,落针可闻。
  良久,亚历山大二世才落寞地说道:“我们战败了,伟大的俄罗斯帝国,在远东战败了!”
  与会的各官员尽皆色变,感到震惊莫名。虽说中俄两国在远东交战已经历时数年,在历次战役中,俄军也素来胜少负多,但这些高官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当俄罗斯帝国投入重兵之后,居然同样会败在中国人手里。
  “保罗,你来说吧。”
  亚历山大说完便颓然瘫坐在椅子里,仿佛这席话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神色难堪的军务大臣保罗干咳一声,接过亚历山大二世的话题,低声道:“刚刚收到远东传来的战报,列谢夫元帅的远东方面军已经全军覆灭,23万大军战死8万余人,失踪两千余人,剩下的近15万人全部被俘。奉命增援远东战场的杨科维奇骑兵军团,也在西伯利亚平原遭遇中国人伏击,损失惨重,仅剩几千人突出重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