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第两百九十七节 往事如烟

  一块屏风,简简单单的在上面绣了点山水花草,从做工上面看,并非什么名叫之作,甚至可以说是粗劣之作。
  偌大的殿堂之上,就只有三五个侍女在其中来回忙碌,端茶倒水。
  除此之外,还有几张显得有些陈旧的案几摆放在殿堂的左右。
  这里就是刘据以往日常的读书办公之地,太子宫的景阳殿。
  老刘家也不知是怎么搞的。
  从太宗开始,一直到先帝孝景,甚至就是追溯到太祖刘邦,都是一帮节俭的主。
  但到了当今天子刘彻这里,先前三代天子的优良传统就被丢了个一干二净。
  刘彻喜欢铺张,凡事就爱大手笔的撒钱。
  然,历史拐了一个弯,在刘彻叛逆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在刘据这里找回了文景的节俭作风。
  张恒步入殿中,抬头就能看见那块这个大殿之上唯一崭新的物件——屏风。
  据说,这快屏风是太子妃史良娣,带着身边的侍女、女官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出来的。
  看样子,刘据是很想学他的曾祖父太宗孝文皇帝。
  但是……
  太宗可不是那么好学的。
  张恒有时候很想告诉刘据,汉太宗除了勤政爱民,节俭持国,对自己小气,对百姓大方之外。
  他同时还是一位影帝,一条变色龙,尤其擅长装逼。
  若只学汉太宗摆在明面的东西,恐怕不过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只是,那些话张恒终究没有说出口。
  到底,现在不如以前,君臣有别,不能再那么放肆了。
  “臣拜见殿下!”张恒走到刘据之前,躬身一拜。
  “卿免礼……”刘据看到张恒,眼中一乐,对左右吩咐道:“赐坐!”
  张恒起身,转眼一看,才发现,竟已经有人先他一步到了刘据这边,此刻,正坐于客席左侧。
  此人年纪大概三四十岁的模样,约莫比霍光小一点,只是双手似乎有一点抽搐,只在这片刻,张恒就看到他的双手抖动了不下三次,似乎是风湿病?
  张恒不太确定。
  “张卿,与卿介绍一下,这位是中郎将,光禄大夫常卿,常卿刚从匈奴归来不久,即将再负重任,持节出使乌孙……”
  “姓常?从匈奴归来?难不成是常惠?”张恒心中一动,就想到了这个苏武曾跟他说过的副使。
  跟苏武一样,当年常惠也被匈奴人扣押了下来。
  匈奴人为了迫使苏武投降,故意将苏武跟常惠分开,苏武被赶去北海牧羊,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常惠这些使团成员也好不到哪里去。
  常惠被匈奴人贬为奴隶,而且还是最下等的哪一种,吃尽了一切能吃的苦头,期间匈奴人无数次威逼利诱,也未能动摇常惠。
  看常惠那抖动的双手,张恒估计可能就是在匈奴落下的病根。
  只是……
  张恒有些疑惑,常惠刚从匈奴回来,屁股都还没做热,怎么就又要出使千里之外的乌孙了?
  在地理位置上来说,乌孙位处于西方,远比匈奴更遥远。
  匈奴或许还能扯进周室五服体系,算的上荒服,可乌孙却是完完全全的陌生国度,也就是张骞凿空西域之后,才被汉人所知悉的国家。
  于情于理,张恒也觉得,这样太不近人情了。
  最起码,也得让这帮从匈奴回来的使者先安稳几年,跟家人好好团聚团聚再说吧?
  除非……
  张恒看向常惠。
  刘彻不是什么不通人情的皇帝,更不会做这样可能会被天下人指责的事情。
  那么,原因很明显。
  出使乌孙的使命只有常惠才能完成。
  但是,常惠究竟有什么特点,使得这个任务非他不可?
  带着心中的疑惑,张恒举杯对常惠敬道:“下官张恒敬中郎将,愿中郎将马到成功!”
  “多谢,多谢!”常惠连忙起身欠身举杯回敬。
  这一番动作下来,刘据就继续着方才跟常惠的谈话。
  “将军此去乌孙,父皇的意思是,让将军代为问询解忧主,可有什么困难需要朝廷帮忙解决……”
  “臣不敢违命!”常惠点头道,语气却没有什么寻常臣子接旨之时的感恩戴德,张恒甚至觉得,常惠似乎有些不高兴。
  却听刘据长叹一声道:“当年的事情,孤也听说了……”刘据看着常惠似乎有些欲言欲止,最终道:“将军此去,请转达孤对解忧主的抱歉……”
  常惠这才动容,道:“殿下言重了,身为臣子,臣不敢有怨言!”
  张恒在一旁静静的看着。
  事到如今,他知道,这里面或许夹杂着有些十余年前的过往旧事,若细纠起来,说不定能拍出一部亢长的电视剧。
  刘据却是从案几上翻找了一下,然后拿出了一份丝帛出来,看了看,对常惠道:“解忧前年不是曾上书请求,让其次子与幼子以及幼女回长安读书吗?将军此去便告诉解忧主,父皇已经准了,将军回程之时,便将他们都带回长安吧……”
  “中国子民,汉家血脉,是该回来看看故国的风物,学学圣贤的典籍,不能忘本!”
  常惠这才起身拜道:“臣谢殿下,陛下!”
  “时候也不早了,将军先且回去准备吧,明日,孤亲送将军出使!”刘据道。
  “多谢殿下厚爱!”常惠再拜:“臣告辞!”
  再拜了三拜,常惠这才躬身退出景阳殿。
  看着常惠远去的背影,刘据竟苦笑了一声,颇为唏嘘惆怅。
  “殿下……”张恒好奇的问道。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