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秦教官的馊主意
江北,淮安扬州战场打得如火如荼,打得尸山血海。
但此刻在南京大胜关战场,却显得异常的平静。
建奴阿济格大军拿下九江安庆府之后,一刻也不停歇,又顺当地攻克太平府。如今,他们的前锋也推进到了采石,朝发夕可至大胜关。
还好,郑家的镇海军有水运的便捷,抢先一步占据了大胜关这个战略要点,主力战兵加上民夫辅兵,达惊人的三万之巨。这已经是江南地区的第一大军事力量了,又了地利之便,就不得叫让清军谨慎起来。
阿济格大军自去年从北京出发进攻陕西李自成以来,所向披靡,打得极顺,部队上下洋溢着骄横之气。不过,他在骄狂,却也不是一个笨蛋。知道这道关口不是那么好拿下的,这也是南京唯一的屏障,若是丢了,弘光政权的留都将无险可守。既然弘光小儿不肯离开南京,必然会下死命令给大胜关守军,让他们坚守,如此一来,这一仗要想取胜,就不得不耐心加上小心。
所以,阿济格一反先前秋风扫落叶的攻击态势,让部队慢下来,只派小股斥候前往侦察。后续主力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慢慢推进。
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攻打大胜关这种隘口和要点,需要火炮配合。
当涂芜湖地区水网密布,摆明朝糟糕的财政所赐,这一带的道路桥梁已经几十年没有维修过。当阿济格行军的时候,明明舆图上有一座桥梁的,可一走到跟前,却只能看到滔滔河水。没办法,只能停下来搭建桥梁。
步兵和骑兵为了推进速度,或许可以涉水而过,但大炮不成。吴三桂的汉军……这群混蛋,打仗不成,走路也不成。至于尚可喜的火器营,那些大炮,移动起来非常麻烦,非常的慢,没有火炮,要想拿下大胜关……靠步兵鬼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听人说,镇海军是福建郑芝龙的精锐,也算是明军中的强藩,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阿济格也不急,反正我大清兵强马壮,那下南京,活捉弘光小儿不过是时间问题,说不好大胜关就是灭亡明朝的最后一战。为山九仞,也不急于一时。
他却不知道,自己这一谨慎的态度正中了郑森的下怀。镇海军虽然经过宁乡军教官团的严格训练,是一个小号的宁乡军,可战斗力却无法同宁乡军相比。这时候贸然出击,定然不是阿济格的对手。
若是镇海军有个闪失,自己这一年来所花的心血全部白费不说,南京也将处于清军的直接攻击之下。而且,在此之前,孙元已经和他推敲过这一战将如何打。
按照孙元的计划,郑家新军先牢牢将大胜关守住,拖住安济格大军。等到宁乡军解决了江北之敌以后,再过江参战。如果大胜关实在困难,扬州镇水师也会逆流而上支援。
反正一句话:以守待变,以拖待变。
野战或许不成,但守住大胜关少年郑成功还是很有信心的。他的信心来自经过教官团训练的精锐士卒,来自扬州镇支援他的大量新式枪炮,尤其是那二十门啥拿破伦八镑青铜炮。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军国利器,尤其是装上榴霰弹,一个齐发,覆盖几里地方圆的战场当不在话下。往城墙上一放,敌人若是排着密集阵型过来,那就热闹了。
当然,大约也是因为这种火炮的威力实在太大,日常的维护也非常麻烦。其中很多零件都需要经常更换,而这些东西也只有扬州镇能制作出来。比如丝杆,若是自己弄也能够生产,不过,用不几次就会坏掉,怎么也比不上扬州镇出品坚固耐用。
定下了坚守的战略之后,郑森很自然地知会了自己的两个顶头上司,大学士王铎和上江总督朱大典。
朱大典自从被王阁老用金瓜锤打成脑震荡之后,一直无发视事,如今还呆在南京城里养伤。不过,对于前线,他还是很关心了。镇海军这边同他也是通畅的联络渠道。加上大胜关距离南京也没几步路,老朱每日都能接到最新战报。
朱总督是个打老了仗的人,也知道野战镇海军不是建奴的对手,对于郑森的固守战略非常赞同。
可是,这事在王铎这里却没能通过,他想主动出击。
……
“王阁老这次真是出了奇了。”大胜关前,少年郑成功的中军大帐中,一向严肃的宁乡军教官团团长秦易难得地同郑森开起了玩笑:“阁老自誓师以来,慷慨激扬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驾驶。可真上了战场,王学士却一再叮嘱咱们务必谨慎,需做到万无一失才好,不可轻车冒进,损了士气。又说,镇海军可是留都唯一可用之兵,若有个三长两短,南京如何?可如今却一反常态地督促咱们出兵,于奴酋阿济格决战。他能有如此勇气,真叫人敬佩啊!相比之下,指挥却显得举棋不定,未免给人暮气沉沉之感,不像是少年英杰。若我是少将军,定会出阵杀敌,为国效力,马革裹尸。”
郑森没想到秦易居然调侃起自己,苦笑道:“秦教官休要埋汰,死于沙场固所愿也,却不能无谓地牺牲。郑森以身殉国不要紧,可若是因为卤莽出击,丢了大胜关,以至留都沦陷,就算是死了,也不能瞑目。当然,我也知道军中士气正盛,将士们这些天都在积极请战,可打仗这种事情,却不是能够凭着一腔子热血就成的,其中需要考量的东西实在太多。”
秦易收起笑容,看了看已经成长起来的少年将军,点点头:“确实,一场大战,敌我双方都调动手头所能调动的一切力量,在战时,彼此都想在局部占有势和量的优势。简单来说,在局部战场,力量必须强过敌军才能决战。孙武子兵法上不是说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所以,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郑成功附和道:“确实,这一战江南江北可不止又大胜关这个战场,颖川侯当出与我见面的时候就已经将整个计划与我说得明白,他这次是要全歼建奴于江淮,一举剪除困扰我大明几十年的建奴之患,而不仅仅是守住留都。如今,宁乡军的主战场在扬州,等到消灭多铎之后才会南下加入南京战场。在江北,孙太初集淮安庐凤宁乡高杰四军围攻多铎,已形成局面优势。而大胜关这边,我镇海军不过两三万人,而阿济格则有八万。且建奴来势汹汹,现在出击,实为不智。王阁老的提议,我是不会同意的。”
这个时候,立在一边的施琅忍不住道:“少将军和秦教官说得是,我就不明白了王学士连这都看不明白。这老头刚到大胜关的时候,一看到建奴的斥候就吓得白了张脸子,不住提醒咱们守好城寨,不要冒进,现在怎么突然催促我们出兵了,直叫人看不明白。”
秦易苦笑:“有什么看不明白的,这事其实很简单。王学士之所以突然如此激进,还不是因为朱总督同意我军固守待援的方针。王阁老同朱总督不睦,凡是朱总督同意的,不问情由,他总是要反对的。”
“啊!”施琅好象明白了什么,气恼地一拍额头:“原来是这样,秦教官这一句话,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咱们大明朝的大老爷们,遇到事还真是只问屁股,至于国事如何,却也不放在心上。一支军队,来了两个督师,咱们夹在中间还真是不好做人。”
郑成功也摇了摇头:“王阁老毕竟是督师,他有亲自坐镇大胜关,若王学士一心要我等出阵,此事倒是麻烦。我倒是可以向王阁老痛陈其中厉害,可是……”
少年郑成功毕竟是个年轻人,同他父亲不同,为人非常正直,对于上司的命令,一般都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让他去同王铎顶牛,确实有些为难他。
其实,在弘光朝,武人也不将朝廷放在眼中。如果王铎去江北督师,在大军头的眼中也是个屁股。问题,郑少将军从小读书,后来又拜在钱牧斋门下。老钱的权变机巧郑森没有学到一分,到是将东林的迂腐学到了十分。
秦易想了想,提议:“要不咱们派快马去将朱总督接到大胜关来,水路行得快,也就一日工夫。是战是守,让两个督师去扯。最后就算是朱总督理论不赢王阁老,两位大人要分出胜负,也都几日光景,也能为咱们争取些时间。”
郑成功眼睛猛地一亮,显然是已经心动了,口中却是犹豫:“王阁老和朱总督凑一块,真的好吗……”
施琅却击节叫好:“这个主意好,我立即调一支快船去南京,放心好了,一日一夜定然能打个来回。但问题是,朱总督上次被王阁老用金瓜击伤之后,不知道伤势可已经好得完全?”
秦易道:“施琅你只管去接朱大典好了,只需同他说王学士一听说朱总督建议固守之后,立即下死命令让镇海军出击。我料定,朱总督只要听到这句话,立即就会过来带兵。”
施琅一呆:“就这么简单。”
郑森扑哧一笑:“这个法子好……咱们大明朝的衮衮诸公啊……”说着话,又开始不住摇头。
是啊,这两人已结下深仇,能够让对方不痛快的事,彼此都是很乐意去做的,就让他们自己掐个你死我火吧!
他心中也是感叹,想当初一听说朱大典被打伤无法来大胜关的时候,他还松了一口气,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头上有两个婆婆。现在却要去将朱总督接过来,这事真叫人无奈。
哎,咱们大明朝都变成如今这般模样了,朝堂只上的大人们还内斗得如此厉害,直叫人叹息。
等到施琅兴冲冲地退下,就有卫兵来报,说是王学士过来了。
少年郑成功顿时色变,就连秦易也是心中一跳,这老头实在太难缠了,见天过来催促进兵,一说起话来就是长篇大论,几百顶大帽子扣下,谁也承受不住。
秦易忙道:“快,少将军立即上床盖上厚被子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