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回 一百人的上机训练
在机炮空战的时代,始终存在着垂直机动和水平急转弯的较量,机动能力上大幅胜过对手,基本就宣判了对手的失败。双方反复缠斗中,机动能力强的一方最终将击落敌机,但如果说打得漂亮,无一不是采取俯冲攻击、快速拉起、再次俯冲的战术。歼五就是为此而生的战斗机。
有些人说零式战斗机机动性能不是很优越吗?还不是最后被美军大量击落?这事的缘由其实不经说,一说,大家就明白了。
被日本人鼓吹为万能战斗机的零式,在二战一开始确实利用它的转弯半径小的高机动性,可以灵活翻筋斗用绕背的手段进攻,宰杀了大量美国战斗机。但是转折点很快来到了,美军俘获了一架迫降在沼泽地里的完整的零式,当时就感觉如获至宝,赶紧洗干净拖回家。经过细致的结构分析和研究,还进行了24次试飞,才明白这王八盖子为何如此坑爹!
原来零式的高机动性是建立在低速下的,当航速达到或超过371公里每小时后,零式就变得十分笨拙,操作异常艰难,滚翻控制的操控十分困难,就连拉动操纵杆都变成了要付出极大体力的工作,试飞员要使尽吃奶的力气才能勉强操纵它,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会用力过大而把操纵杆拉断拔出!另外,零式机向左滚翻、转弯比向右要容易得多。
最致命的是,当零式在负加速条件下,也就是减速中时,发动机特别容易回油熄火,这是它使用的浮动式化油器的最大缺点。
美军恍然大悟,合着零式就是一直在引诱美军战斗机过来低速格斗的啊!随着立即总结出针对零式性能弱点的空战格斗战术:“空战中,只要以垂直方向进行动力俯冲并打开加力,就可以迅速摆脱攻击,而零式机此时往往会突然停车(开始坑爹)。飞机还可在370公里/小时的航速时,突然向右转并横滚。零式机根本无法追上(开始求推荐……)。
这个战术一推广,零式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无数盟军战机用右滚翻轻易的把零式的追击甩出二里地去,又有大批零式在追击对方加力俯冲的战斗机时成了滑翔机,悲催的滑翔机敢做稍大点的机动就立马进入螺旋失速玩完……
歼五可没那么娇贵,毛子设计的东西你懂的……皮糙肉厚,耐操的紧。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这马力强大的战鹰有个特点“吃软不吃硬”,用力过猛的操作会导致机体不稳定,容易进入螺旋。空战中常有飞行员不管不顾猛拉杆去追敌人,还蹬舵侧滑急转,那就完了,非进螺旋不可。
这螺旋可不是歼五的专利,世界上所有喷气式飞机都有这个习惯,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空军每年都有不少事故是进入螺旋造成的,不管“台风”还是f-16,还有f-22都不能避免,只要你敢作近似实战的激烈空中格斗训练,螺旋就像大姨妈一样跟上你了。进入螺旋后如果操作不当就难以改出,最终导致越来越快的螺旋,越来越慢的速度,直至失速后变成个陀螺般坠毁。
所以螺旋状态的改出是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的必修课,新飞行员在训练中最怕的就是做螺旋改出的训练,就怕自己陷进这种可怕的自轴运动改不出来。
幸好491工程把小强进口的空军教材翻印的清清楚楚,我军就在地面简单的器材训练中强调操作的柔和,在模拟操纵杆上埋上小钉子,在用报纸包好,训练中,讲究一杆到位,还不能用力过猛,否则,钉子会扎手……土鳖总是有能力用土办法解决新问题。
王海的试飞进行的非常顺利,飞机状况良好,不得不说,我兔共的后勤保养工作向来认真,使得封存飞机还有很好的机况。
飞机平稳降落后,所有人因兴奋紧张而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大家一拥而上去向王海道喜。王海打开舱盖,下了飞机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了这样好的飞机,从今往后,任何人都别想侵犯中国的领空。”
按照安排,王海会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试飞体验,接下来会有另外两名飞行员试飞歼五,掌握歼五飞行技术之后,他们三人将要驾驶舰教五,对更多的飞行员进行歼五飞行的训练。空军飞行基地飞速的运转着,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在1949年年底以前,完成一百名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的初步上机训练。
喷气式战斗机烧的不是汽油,就算航空汽油也不行,这家伙吃的是航空煤油。历史上我国直到1960年,航空煤油都要靠从苏联进口,1961年我国才真正第一次工业化方式生产出航空煤油。
因此大家格外珍惜用外汇买来的航空煤油,珍惜每一秒的上机时间,在地面上就把要做的战术动作和可能发生的问题模拟了无数遍。
此刻的沈扬,飞机大修厂正在飞速的建设之中,工人们加班加点日夜不停地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建设厂房安装设备,按照设想,厂房的建设将和设备安装同步进行,进一步缩短大修厂的施工周期。为了支援大修厂的紧急建设,市领导决定,沈扬市停下了原本在建的机械厂项目,把物资全力投入进喷气式战斗机大修厂的项目中来。
小强上次三亿元进口的三百万吨石化炼油厂设备也已经抵达哈二滨,在部队的严密保护下,从全国抽调的技术人员开始急锣密鼓的按照491工程指挥部提供的精细的图纸安装施工。一旦安装调试完成,新中国的普通汽柴油燃料就不再需要进口,这些设备都是七八十年的水平,但是对于此刻的世界来说,是高度领先的。
进度最快的要说石油开采,小强以八百万每套价格采购的两套采油设备已经运到山冬省,正在历史上1961年才发现并建设的胜利油田所在地大显神通。来自2010的石油开采车自动化程度实在太高了,立井——出油一条龙,再加上大量的人力协助下,油井的钻台已经初步竖立起来,按照小强提供的资源地图上的坐标进行钻井采油,地点正确,油层深度已经掌握,出油没有悬念,从玉门油田抽调而来参与会战的工人、技师、工程师、官兵也不睡觉,就在一旁看着高度自动化转机的深度一点一点的下去,他们要亲眼见证一个高产油井的诞生。
按照小强的提示和中央的部署,这个两个油井的位置选择都是日产500吨以上,出油稳定的高产井。之所以没敢选择胜利油田出名的那几口日产3600吨外加上百吨天然气的超级自喷井,确实是怕技术能力有限,开采中出现危险和浪费。这两个油井的树立,每年可以为国家提供四十万吨的原油,须知历史上1949年全国全年才有43.6万吨原油产量。
“老吴,你说这里真的有油吗?”一个从玉门油田抽调来的工人问身边的同事。
“那当然,部队那位团长都说了,根据测算,这口井一天就能出500吨!”
“没开玩笑吧?第一口井就有把握出油,还是500吨的工业油流?”这名老工人有点半信半疑。
“这不已经开钻了吗,是不是打了才知道。”老吴斩钉截铁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