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118节

  金生点点头,嘴上没说什么,平时却愈发寸步不离地跟着文哥儿,每每文哥儿还没说要什么,他就直接给文哥儿递上了,照料起文哥儿来不可谓不尽心。
  这样他也还觉得不够。
  因为文哥儿和一般小孩儿不一样,文哥儿真正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并不多,顶多只是出去别人家做客时需要他们跟紧些罢了。
  文哥儿更多的还是带着他读书。
  算下来还是他白赚了接触这么多书和这么多好老师的机会。
  金生夜里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也只有把书读好,争取能跟着文哥儿考个功名,努力成为文哥儿的左右臂膀。
  那样才能对得起文哥儿对他的许多的好以及给他的许多的机会。
  小孩儿还算是比较安宁的。
  这个腊月文武百官都忙翻了,都忙着跟进这次地震引发的诸多变故。
  连王华这个翰林官都是早出晚归。
  等王华肉眼可见地闲了下来,文哥儿才缠着王华问起朝中的事。
  京畿地震倒是还好。
  别处救灾还可以仗着天高皇帝远弄虚作假,变着法儿从中捞钱,京畿一带可是天子脚下,谁敢乱来可是要掉脑袋的。
  朝中上下一心的情况下,安排赈灾事宜来可不都要多迅速有多迅速、要多尽心有多尽心吗?
  办正经事的同时,朝中诸臣还轮流递了一轮辞呈。
  尤其是内阁几位阁老以及六部诸位长官,全都争先上表说“最近这些灾异都怪我厚颜无耻地占着现在的位置,您把我撤了吧”。
  这可是古代官场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三辞三让”。
  比如上头给升职时你得上书表示“我不配我不要”,来回推辞个几次才接受。
  再比如官员辞职的时候上头必须再三挽留。
  哪怕真的要批准官员致仕回老家,也得来回走几次挽留流程,做足了不舍的姿态才忍痛把人放走。
  要是你一辞职皇帝就批准,说明皇帝对你已经很不满了!
  当初王恕就曾经对着宪宗皇帝辞职好几次,有次宪宗皇帝实在不耐烦了,“不经意”地往他辞呈上批了个同意。
  王恕只得怀揣着满心愤懑卷铺盖回家去,直至朱祐樘登基才被请回来坐镇吏部。
  现在能身居高位的,一个两个写乞避位奏疏的经验都不少,写起这玩意来简直不要太熟练。
  个个都排在刘吉后面及时递上词藻优美、语句工整的完美奏疏,争取不做最后一个交卷的人。
  这么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一起表示要引咎避位,朱祐樘肯定是不能批的。
  相反,他还要诚挚地对他们进行挽留。
  毕竟要是一下子少这么多人,朝廷还怎么运转下去?
  更何况他们站出来引咎避位,也是替他这个皇帝挡刀了。
  要是刘吉他们不争相把这场灾异揽到自己身上,那别人就要说朱祐樘这个皇帝是不是德不配位?
  你看人宪宗皇帝好几年不爱上朝,大明都还一直风调雨顺,怎么轮到你就这里旱灾那里洪灾,连京师都来了个地龙翻身?
  这些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一个都不能让他们走!
  朱祐樘费了颇多口舌,才算是把递了乞避位奏疏的老臣们都慰留了一遍。
  文哥儿听他爹讲完朝中这场浩大而精彩的集体表演,不由关心地问:“丘尚书也上书了吗?”
  王华的表情顿时有点微妙。
  前些天户部尚书李敏刚求过致仕,所以这次李尚书没站出来。
  剩下的吏部、兵部、户部、工部这四部尚书都紧跟着阁老们一起上书乞避位。
  这么算下来,六部主官就只剩丘濬这个礼部尚书没站出来上书了。
  文哥儿一看他爹那表情,顿时懂了。
  难怪老丘人缘不好,连这种集体活动都不参与!
  不愧是你,老丘!
  文哥儿见朝野内外都风平浪静了,地震瞧着也不会再有余震,便央着他爹让他出门找老丘玩去。
  老丘还欠他一顿饼来着!
  王华没拦着文哥儿,只叮嘱道:“我与你讲的事你别到处瞎说。”他说完又觉得不够,又补充了一句,“也别写进文章里。”
  要是文哥儿没拜李东阳为师,王华倒不怕他乱写。
  可文哥儿已经拜了师,要是他敢瞎写的话,估计要不了多久就全天下都知道了!
  文哥儿沉浸在自己马上能吃到心心念念的“庆功饼”的喜悦中,哪里有耐心听他爹啰嗦,连连点头说道:“我晓得的,我晓得的。”
  说都没说完呢,人就已经蹿到门边,兴冲冲喊上金生一块出门去了。
  显见是这些天把他给憋坏了。
  文哥儿溜达到丘濬家,就见丘濬坐在那儿捧着本书在看。
  他跑到丘濬身边坐下,哪里还记得他爹的叮嘱,一开口就好奇地问丘濬怎地不跟刘吉他们一起上书。
  大家都上书,就你自己不上,多不合群!
  丘濬闻言冷哼一声,睨了眼文哥儿,问道:“你爹跟你讲的?”
  文哥儿这才想起他爹让他别到处说呢,立刻说道:“我问的!”
  丘濬道:“我若想避位自然会避位,何必凑这个热闹。”
  这种没甚意义的事情,他才不乐意去做。
  他最推崇的汉文帝、汉宣帝时期的做法。
  汉文帝是逢灾异则求言,让天下人指言得失,并让各地向朝廷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
  汉宣帝则是每逢灾异则求才,让天下郡国举荐治下最出色的两个人才给朝廷。
  从此不管是日食、星陨,还是地震、山崩、水旱、疾疫,朝廷都将广开言路、广纳贤才,施政者能及时知道自己是否有过错,怀才者也能及时得到朝廷重用。
  这才是对天下百姓有益处的做法。
  只可惜道理大家都懂,愿意这么做的君王却太少了,愿意这么做的臣子也太少了,否则汉祚也不会只有三四百年。
  合该千秋万代才是。
  丘濬觉得这种“集体乞避位活动”没甚用处,他要是上书乞致仕,那肯定是因为身体撑不住了,不想占着位置尸位素餐。
  这些想法丘濬书里都有写,文哥儿跟着整理纲要时也读到过,自然明白丘濬是对这种表面工作没什么兴趣。
  文哥儿本也不是冲着这事来的,见丘濬对这话题不感兴趣,他马上转入正题:“我们还做饼吗?上次都没做成!”
  丘濬道:“如今朝中上下都忙,陛下怕也没空看我早前呈上去的奏疏。”
  这话的意思是“你饼没啦”。
  文哥儿睁大了眼,明显很受打击。他说道:“您就不能去给陛下提个醒吗?”
  朱祐樘不看奏疏可以忍,没饼吃不能忍!
  丘濬道:“京师刚地震完,我岂能在这节骨眼上去求陛下看我的奏疏?”
  文哥儿磨了丘濬老半天,丘濬都不为所动,气得文哥儿起身要走。
  结果吴氏端着碗糖姜过来了,招呼文哥儿过去吃点。
  文哥儿鼻子动了动,闻到了甜丝丝的味道。他哪里还记得生气,跑过去乖乖巧巧地喊了人,才好奇地探头看吴氏端来的糖姜。
  吴氏一脸慈祥地摸着他脑袋说道:“前些天你在这边肯定受了惊吓,吃两块糖姜再回去。”
  文哥儿对没吃过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当下不客气地动起了筷子。
  姜这玩意不管是食用还是药用都源远流长,当年孔圣人就说过要是饭菜里不撒姜他是绝对不吃的。
  许是因为姜自带的辛辣滋味,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吃姜益处颇大,甭管受惊受寒都爱喝上一碗姜汤压压惊驱驱寒。
  这糖姜是丘家自家做的,选的都是新鲜的嫩姜,熬去大半辣味后再放砂糖反复熬煮。
  这样熬出来的糖姜吃着不那么辛辣,反而还有丝丝甜味,很对小孩子胃口。
  文哥儿尝了一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对吴氏说道:“还有梅子味!”
  吴氏笑道:“熬煮的时候放了些梅卤。”
  那还是老丘亲自做的梅卤,她见还剩下一些,怕放到明年会坏,就把它放下去做糖姜了。
  文哥儿一听是丘濬亲手做的,也不管那到底是什么玩意,踊跃朝丘濬自荐:“明年我也做!您教我做!”
  丘濬睨了他一眼,眼底的怀疑写得明明白白:就你这小子?
  文哥儿不服气地道:“明年我四岁了,肯定可以学会!”
  丘濬:“…………”
  行吧,四岁对王三岁来说真的是很大的年纪了。
  作者有话说:
  刘吉:乞避位
  徐溥:乞避位+1
  刘健:乞避位+1
  王恕:乞避位+1
  兵部尚书:乞避位+1
  工部尚书:乞避位+1
  ……
  老丘:真烦你们这些天天在工作群+1排队的人,就不能干点有意义的事吗?
  系统消息:首辅刘吉已把 礼部尚书老丘移出大明领导班子工作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