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中央军事学院

  萧如薰在考虑这件事情的同时,也想到了诸如李世民和李隆基这种破坏嫡长子继承制的人的存在。
  但是他发现这并没有什么所谓。
  因为若真的有人破坏这个制度,那自然是拥有超强的实力,超强的实力都拥有了,还怕什么呢?
  嫡长子继承制实际上也是实力继承制,你实力强,强到打破规矩,那你就继承吧,谁也管不了你,但若是没有强大的实力,就按照这个制度来,安安稳稳,大家都有一个标杆。
  稳定是第一位的。
  所以综合比起来,比起易于钻空子易于让官僚操作的立贤不立长,显然,嫡长子继承制对萧如薰的好处更大。
  而且嫡长子继承制不是除了嫡长子之外其他的都没有,而是嫡长子继承部分家产和父亲的全部政治权益,其余诸子还是能分到家产的。
  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政治权益。
  当然在皇帝权力无可动摇的时代,也就是当今,萧如薰想要立谁就可以立谁,但是他并不想给后世的皇位传承留下隐患。
  于是,萧如薰依然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从自己的皇位到下面勋贵的传承,再到民间,大家继续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千古不变的规矩,这个维护社会稳定的规矩。
  只有皇族三家出于便于掌控的目的而除外。
  所以萧如薰在京师稳定之后就下令封自己的嫡长子萧振邦为皇太子,加封秦王,接到京城对群臣做出了表率。
  从此,大臣们都知道了,皇帝还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纷纷感觉很放松。
  对于这一点一直比较担心的刘黄裳也放松了。
  当初在皇极殿之外,萧如薰对他所说的对嫡长子继承制不满意的话他还记着,一直都在担心萧如薰万一看这个制度不爽所以决定废除这个制度,他到底是进谏还是不进谏。
  废除这个制度绝对是一招臭棋,他十分担心萧如薰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的时候把这条一起给改了。
  结果萧如薰封自己的嫡长子为皇太子,稳定了所有人的心,也稳定了刘黄裳的心。
  看来做皇帝和不做皇帝还是有差别了,做了皇帝之后就知道稳定的重要性了。
  刘黄裳还稍微有些高兴。
  政治风暴的开始和结束他都预料到了,也预料到了这件事情和他没有关系,后来的发展果然不出他的所料。
  政治风暴没有波及到他,他还是兵部尚书,在萧如薰的命令之下协助军队进行大秦中央军事学院的建造和筹备。
  时不时的,萧如薰还叫上刘黄裳一起去京师东北不远处的中央军事学院的建造之地视察。
  为了建造中央军事学院,萧如薰下令征调了五千名士兵和两万名难民一起来建造。
  以砖石打造军事学院外围院墙,打造的就和一座小城池差不多,真要出现战乱了这里甚至都能作为军事堡垒来坚守。
  城内的路面铺以砖石,修建各种建筑,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等等被萧如薰提出,然后交给工匠们去建造,刘黄裳等于是个监工,要监管建造的质量,不能以次充好。
  萧如薰对这件事情的关注程度也让刘黄裳不敢怠慢,只要有空就来工地上监管,看着一座小型城池拔地而起,甚至还有从京师到这座小型城池的专用驰道,可想而知萧如薰是有多么重视这里。
  想想也对,萧如薰吸取了前朝文官太强武官太弱的教训,决定在文官用书院进行教育传承的同时,也设立专门的武人学院,同样用教育的方式来为武人搞传承,增强武人的实力。
  如此一来,武人的后备力量也将充分起来,文官将不能依靠数量和素质的优势夺取武将的军事权力,前明土木堡事变之后武将权力大衰微的事情不会再次出现。
  刘黄裳甚至猜测萧如薰会对军事制度也做出改变,虽然眼下没有改变,一切沿袭明制,依然采用五军都督府的方式来赐封武将们,但是现在一出手就拿下了朱应槐,这种做法让刘黄裳十分怀疑。
  刘黄裳很聪明,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里做的很好,就要继续这样做,地面都要铺以砖石,房屋建造也要按照图纸来,规划好,这座城池的城墙最高可以在三丈,就按照一座小城池的方式来建造。”
  萧如薰一边视察工地一边对刘黄裳作出指示。
  刘黄裳表示自己完全明白。
  军事学院的建立在萧如薰看来是很重要的一步棋,一旦成功建立,不仅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合格的军事人才,还能稳住武将们的内心,让他们知道曾经的大帅现在的皇帝说话算话,不要担心。
  萧如薰预计还要打仗,现在可不能让武将和军队松懈下来准备享受。
  各项训练依然按照规定进行,一个月一次大排兵大演习萧如薰都是亲临的,亲自到军队当中接触底层士兵,赐给他们酒和肉,让他们知道皇帝一直都在关怀他们。
  萧如薰对军队的训练要求比之前更高了,还弄出了其他很多种练兵方式和练兵器具,同时,从镇南军中开始的体育竞争比赛也没有停止,步军四大营和骑兵两大营依然在不断的进行这样的比拼。
  这些体育竞赛项目已经从镇南军士兵这里蔓延到了全军上下,全军都在玩这个,几乎天天都有轮休的士兵进行互相之间的比拼,为一年一次的大竞赛做准备。
  要让军队有事情可做,这样军队才不会闲下来搞东搞西,才不会对战法生疏,否则再强的军队也要退化的。
  “这样下去,军事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建造完毕投入使用?第一批军事学院招生你看该如何操作?”
  萧如薰向刘黄裳问计。
  刘黄裳说道:“按照臣的估计,再有半年就能投入使用了,建造的也都比较完善,陛下需要的设施都已经准备好了,至于学院的招生,陛下是打算从军伍中征兆学生还是面对民间征召学生呢?”
  萧如薰思考了一下。
  “从军队当中选出年轻识字多战功大的士卒进入学院深造,也可以面对民间征召有志向从军报国的年轻人,年龄定在十八到二十四岁之间,招生人数在三千,一切费用朝廷来承担。”
  萧如薰对第一期的招生进行了规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