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确实不妙!

  美国陆军第42师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攻击下很是狼狈,完全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的42师官兵几乎一簇击溃,被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哥萨克骑兵追得鞋子都跑掉了。
  对于这样的表现,42师师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相当的不满意,作为一个特别骄傲的军人,总是喜欢戴软帽和叼着玉米芯烟斗上战场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骚包。
  作为军人世家,麦克阿瑟在自己老头的关照下,军事生涯走得相当的顺利,1917年晋升临时上校,成为42师参谋长,1919年成为42师的代理师长,甚至在那一年六月份,年仅39岁的他成为了西点军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麦克阿瑟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别以为美帝就不讲人情不讲裙带关系,这一点全世界都无法免俗!比如在另一个官二代巴顿爬得也挺快,而且巴顿在西点军校的成绩真心是不怎么样(甚至这货是走后门进的西点)。
  言归正传,对于小麦克阿瑟来说,一战就是用来刷履历镀金的,反正之前他刷得还不错,他麾下的42师刷出了个彩虹师的绰号。当然,麦克阿瑟这个人并不讨人喜欢,像他这种智商超高成绩超好的官二代无疑是相当骄傲的,看不起其他那些庸庸碌碌的同僚也在常理之间。反正麦克阿瑟跟远征军司令部的关系是十分紧张的,没有上级喜欢他这样的刺头手下。
  如今,麦克阿瑟镀金基本完工了,按照他本人的设想,接下来需要为将来好好的打算一下。一战结束,按照元老院的一贯作风,陆军肯定要挨刀的,弄不好就得回归一战之前那种悲剧状态。
  所以继续在军队厮混是没有出路的,按照小麦克阿瑟的想法,他有两条出路,一个是去军事学院当院长,另一条就是跟他去菲律宾跳开裁军这个巨坑。
  当然,不管是哪一条路,都不是想走就能走的,需要有足够光鲜的履历,如果在战场上的表现太差,凭什么让你丫占便宜。君不见一战中美帝第一支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巴顿,这位也是挂着临时上校军衔,一战中表现也不差,跟潘兴的关系还不错,也是有后台的官二代,可一战刚打完,他的坦克部队就被裁掉了,悲催的巴顿只能去骑兵部队混日子。
  而今天,就在小麦为自己积极规划未来的时候,他部队竟然被名不见经传的俄国土鳖打败了,这如何能忍耐?尤其是当麦克阿瑟发现自己的对手是一个比他小13岁的小屁孩时,他引以为傲的自豪和骄傲狠狠地挨了一鞭子。
  什么时候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毛孩子都能跑到他面前耀武扬威了?!如果这都能忍受,麦克阿瑟就不是麦克阿瑟了。
  反击!立刻反击!一定要给俄国蛮子一点眼色看看!
  在麦克阿瑟的亲自指挥下,42师很快重整旗鼓开始了反击,而图哈切夫斯基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更没有想到他坐火箭一样的提升速度让骄傲的麦克阿瑟嫉妒羡慕恨了。
  实际上图哈切夫斯基根本就不关心敌人的指挥官是谁,对他来说美国人就是软柿子,就可以予取予求。对于这个对手他一点儿都没放在心上,在对四个美国师进行分割包围的时候,他真正关注的是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动向。
  法国人有什么动向呢?没有,法国佬就是一群骄傲的翘尾巴公鸡,他们还以为这是拿破仑时代,以为法国陆军还是欧洲或者说世界第一流的陆军,是举世无敌的存在。
  这支骄傲的部队对旁边掩护侧翼的兄弟部队根本就看不上眼,也不关心,他们只是盯着华沙,抬头挺胸雄纠纠气昂昂的向华沙方向前进!
  至于英国人,刻板的英国人到没有法国人那么骄傲,他们用英国人特有的严肃对待这场战争。总体而言他们很谨慎,甚至可以说谨小慎微,跟在法国人身边亦步亦趋。真心是不打折扣的全盘执行上级的一切指示。
  问题在于,英国人在左翼,隔着法国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国人的遭遇。知道了也不觉得他们应该做点什么,法国人都没有反应,我们隔得这么远急什么?
  于是乎战场上出现了很有趣的一幕,法国人和英国人仿佛没有看到美国人的困境,一门心思的向华沙挺进。而美国人则被图哈切夫斯基的当面三板斧砍得晕头转向,一时间阵脚大乱。而且随着英法两军主动地跟他们拉开距离,美国人的处境显得岌岌可危。
  10月2日,当美国人被图哈切夫斯基彻底包围之后,英国人和法国人才有点回过味来:“似乎有点不对劲?美国佬哪去了?”
  美国大兵被包围了,图哈切夫斯基的九个师将其团团围住,其中三个师挤在一起,只剩下急于证明自己的麦克阿瑟的彩虹师单独落在一边。
  不得不说,麦克阿瑟也被他的小伙伴们坑惨了,当其他美国部队阵脚大乱向后撤退的时候,唯独他重整旗鼓发动了反击,结果就导致他孤立了出来,被单独包围了。
  麦克阿瑟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情况危急,我的部队英勇的抵挡住了俄国人的狂攻,守住了阵地,但是其他部队却被俄国人打得溃不成军……我就像大海中的孤岛一样孤悬在敌人的重围之中,离我最近的部队都在十公里之外……”
  如果仅仅看麦克阿瑟的回忆录,那么这一次小麦是非战之罪,是他的部队太厉害太能打了,只有他抗住了图哈切夫斯基的攻击,是他的猪队友坑了他。
  可真是情况真是如此吗?很可惜,麦克阿瑟又习惯性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他的部队确实发动了反击不假,但是反击却没有多少效果,在白俄罗斯方面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下,他的反击雷声不大雨点更小,分分钟就被撵回来了。
  之所以他的部队会被单独包围,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麦克阿瑟为了给自己刷成就,违抗了上级的命令。当时麦克阿瑟的直属上级塞伯特给他的命令是先撤退,然后在布茹拉河北岸建立巩固的阵线。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其实是抗命不尊从而没能逃出包围圈。而不是他所谓的被猪队友给坑了。
  实际上在塞伯特看来麦克阿瑟才是不折不扣的猪队友,这个一门心思只想出风头的混蛋没有执行他的正确指示随同其他部队一起后撤,导致42师被单独包围在了布茹拉河南岸。这尼玛让他是想退都退不走了。
  为什么塞伯特不能退?很简单,如果他继续后退,那42师真心是羊入虎口再也没有逃生的机会,在红军绝对优势部队的包围下,绝对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塞伯特只能命令撤退中的部队停下来,尽量的缩短同42师之间的距离,为将来帮42师解围留一线机会。也就是说因为麦克阿瑟这货逞能,导致了他剩余的三个师不能撤退,让他们一起也被包围了。你说塞伯特恨不恨麦克阿瑟?
  也就是说麦克阿瑟的逞能行为反而帮了图哈切夫斯基一把,如果按照塞伯特的命令,四个师快速后撤,图哈切夫斯基还真不一定能追得到,也就更不用说将其包围了。
  战斗刚刚打响,图哈切夫斯基很幸运的占据了上风,将美国人包围了。按照他的战役构想,接下来就是吃肉的时间了,北边的八个师死死地将英法联军挡住,然后南边的九个师用最快的速度吃掉美国的四个师。
  可是图哈切夫斯基很快就发现不对,美国人不是肥肉而是硬骨头,被重重包围的美国大兵并没有立刻就崩溃,相反他们很快就站住了脚跟,一边抵抗红军的进攻一边抢修工事,仗打得是一板一眼很有章法。
  从10月2日到10月4日,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九个师轮番上阵猛攻,可就是奈何不了包围圈中的美国佬。虽然美国人的阵地不断地被蚕食,但是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到了10月4日黄昏,图哈切夫斯基受不了了,九个师打四个师,围攻了三天,不说将其一口吞掉,总要取得点儿决定性的进展吧?应该完成了分割包围,应该将敌人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了吧?
  可是他看到了什么?进行穿插的部队根本就打不进去,冲进去一次就被赶出来一次,一条战壕往往要经过十五六次争夺。仅仅三天的功夫他的部队就付出万余人的伤亡,要是按照这个节奏继续打下去,他这九个师不够打半个月的。
  “伤亡太大了,必须调整战术!”
  图哈切夫斯基之前使用的还是他在波兹南的那种战术,说白了就是先用火箭炮轰,然后步兵冲,冲不过去就继续拿火箭炮轰,然后接着冲。这种犁地式的打法确实显得气势十足,但是效率真心不高,而且对后勤的要求相当的高。
  谁让火箭炮的火力猛呢!反正李晓峰之前支援给图哈切夫斯基的那点儿炮弹已经基本上没有存货了。
  图哈切夫斯基如是讲道:“给安德烈同志发电,请他立刻再支援给我们十万发火箭弹!”
  对于图哈切夫斯基的要求,李晓峰真心是想要吐血,你丫的真当火箭弹是二踢脚,可以想放就放随便招呼?这尼玛打出去的都是小钱钱好不好!
  之前为了准备这场决战,他存了整整一年年才囤积了二十万发火箭弹,要是让图哈切夫斯基打个美国人就准备丢出去十几万发,这尼玛后面的仗还打不打了?
  某仙人咬牙切齿地说道:“告诉图哈切夫斯基同志,我们没有那么多库存,不要说十万发,五万发都不能给他,最多再支援给他三万发!”
  三万就三万吧!对已经急红了眼的图哈切夫斯基来说,已经计较不了数量的多少了,该死的美国佬就像缩头乌龟一样难以对付。再这么拖下去,阻援部队就要挺不住了!
  确实,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可能一时疏忽大意会让图哈切夫斯基占了便宜,但是他们不会永远疏忽大意。听闻美国人被团团被围之后,福煦是出了一身冷汗,之前他确实只顾着近在咫尺的华沙,忘记了可怜的美国朋友。
  当塞伯特的求援电报像雪片一样送到福煦的案头上时,这位法国元帅才才意识到大事不好。如果美国人被消灭了,那绝对是一大丑闻。作为协约国的总司令他绝对会被那些无冕之王用口水淹死!
  很快,福煦调整了部署,英法军队原地转向,从东进转为南下,一头就撞上了图哈切夫斯基的阻援部队。这一回合的交锋就让图哈切夫斯基知道了红军的阵地战能力有多差,依靠着骑兵不顾牺牲的从侧翼袭扰,才打退了英法两军的进攻。
  图哈切夫斯基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他错误的估计了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在英法军队的优势炮火打击下,他的部队几乎抬不起头来。此时,摆在图哈切夫斯基面前的是一锅夹生饭。美国人吃不下去,又顶不住英法军队的攻击,按照这种节奏走下去,白俄罗斯方面军恐怕将收获一场惨败!
  图哈切夫斯基很为难,现在的他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赶紧收手,乘着英法两军还没有完全投入战场赶紧将部队撤下来,调整战术之后再打;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到底,继续硬碰硬,拼着伤筋动骨也先吃掉美国人再说。
  两条路各有优点,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撤退吧,倒是能保存实力,但是之前他已经向托洛茨基和军委打了包票,中央也对他也寄予了相当大的希望。如今刚刚开打受了一点点挫折就撤退,图哈切夫斯基有点没办法交代。
  而且撤退之后还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接下来怎么打?这已经是在华沙边上了,为了打这场歼灭战,华沙几乎就是空的。撤退之后华沙100%保不住。
  丢掉华沙的政治责任是那么好承担的?而且他图哈切夫斯基已经一退再退了,中央会怎么想?
  再说放弃华沙之后怎么打?硬拼恐怕不行,接下来恐怕只能继续后撤,通过放弃白俄罗斯、乌克兰来拉长敌人的战线。可是刚刚才解放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那么好放弃的?
  总而言之,图哈切夫斯基如果选择撤退,那么一连窜的黑锅他就背定了,哪怕是托洛茨基一如既往的信任他硬挺他,在面对列宁派的压力时能不能挺住谁能保证?
  撤退的政治风险太大了,可是不撤退的军事风险也不小,反正图哈切夫斯基经过一番推算发现,如果他继续之前的战略,强吃美国人,那阻援部队恐怕会被打光,最后的结果就是吃掉了四个师,搭进去超过10个师。这根本就是杀敌五百自损一千。
  而且他还明白,这还是最乐观的推算,如果不那么乐观,阻援部队挡不住英法联军,那么一瞬间白俄罗斯方面军就会被撕成粉碎,到时候一样是惨败!
  图哈切夫斯基算来算去,越算心越凉,这时候他总算想起了乌博列维奇的提醒,也终于明白了李晓峰之前为什么不去捅华沙这个马蜂窝。人家不是鼠目寸光,而是有自知之明,反倒是他就像个十足的傻小子,咋咋呼呼的就上场了,结果被揍得满头是包。
  退!只能撤退!
  经过一番痛苦的纠结,图哈切夫斯基选择了壮士断腕,退了还有翻本的机会,不退的话会把裤衩都输掉。虽然对他个人来说撤退恐怕要承担的很大的风险,但图哈切夫斯基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和没有担当的人。
  而就在图哈切夫斯基刚刚下定决心的时候,李晓峰和乌博列维奇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十月五日上午,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苏霍伊的空军的掩护下,波罗的海方面军忽然从海上发动了对什切青的攻击!
  这场袭击来得是如此突然,完全出乎了协约国的预料,大批刚刚抵达什切青的运输船来不及卸货就被俘虏。岸上还没有从晕船状态清醒过来的英法美三国军人只能束手就擒,付出了一点轻微的代价之后,波罗的海方面军占领了什切青!
  什切青的突然失陷打了协约国一个措手不及,之前他们不是没有想过防备俄国人突袭什切青,在但泽和什切青之间部署了一只还像样子的防御力量,可他们就没想到俄国人不安常理出牌,从海上绕过了他们的防御部队突袭得手。
  丢掉了什切青之后,不光柏林的安全受到威胁,在华沙附近的三国联军的补给线路也受到威胁,甚至俄国人足够大胆的话,可以继续向西挺进,威胁德国的东北部。
  之前艾伯特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德国共 产党,如今俄国人来了,德 共恐怕马上又会死灰复燃!而德国一旦乱了,其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
  一时间协约国集团为难了,不知道是先集中全力去收拾图哈切夫斯基,还是夺回什切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