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95节

  今日正是各地贡士正式到尚书省报考的日子。由户部特意安排了数十人,专门负责统一审核他们的投牒和文解(证明文件)。
  摩肩擦踵,熙攘人声,在冬日里看的人都心热起来。
  她驻足看了片刻学子报考盛况,这才离去。
  *
  为避免遇见人,如今姜沃与崔朝凡直接回姜宅,都是换了小巧无纹饰的马车,并不骑马。
  车上姜沃就与崔朝说起:“说是十月里贡举取士,其实到了真正开考日,都得来年正月了——这些学子们真是连年都过不好。”
  所谓十月贡举,其实十月只是完成了学子们入京报名的事。
  之后还有户部记录户籍公文,吏部再与兵部一起安排考场(尚书省都堂),提前排布书令、桌椅、兵卫等事。
  王老尚书还要出考卷,再与陛下过目。
  诸事繁杂。
  以朝廷办事的流程和速度,考前准备做完,正式开考就排到两三个月后去了。
  这一回科举定日还属于比较早的,定在了来年,永徽六年的正月十六。
  曾经也做过考生的姜沃,觉得科举人真是不容易。
  谁不盼着年前考完试,好轻轻松松过个年呢?但这考试安排的,是年节和元宵都不用过了,只专心备考就行了。
  崔朝闻言笑道:“其实便是腊月里考完,他们心也不能定——每年都是二月才放榜。”
  “且就京兆尹和刑部看来,这么多外来贡子入京,还是年后考的好。”
  姜沃就懂了:估计安排年后考试,也有为了治安的缘故。年节下,京兆府肯定不愿意长安城中出现乱子的。
  若是年前就考完了,只等着放榜。这些年轻学子心浮气躁又成帮结派的,难免会惹出纠纷事件来。
  偏生这些学子里头说不定还有未来的朝臣大员,京兆府是管也不好管,抓也不好抓,简直是社会不安定闲散因素。
  既如此,还不如年后考试。
  让所有考生过年时候都别出来溜达惹事,只忙于复习。
  *
  “也好,这样我便年后再至国子监。”
  崔朝扬了扬手里的公文:“正好年前鸿胪寺也走不开。”
  说来,这么多年,姜沃跟崔朝的工作状态,一直是一个高强度,一个常日摸鱼。
  只有到年节下,两个人忙碌程度才会反过来。
  年节下鸿胪寺忙着接待外邦使臣,崔朝不但不能摸鱼,还得时不时加个班,将没看完的外邦资料带回家中细看,免得接候外来使节(尤其是有时外邦国君亲至)时出纰漏。
  在外邦前失了大唐礼节和朝廷颜面,一向是鸿胪寺最忌讳的。
  *
  上月,崔朝向皇帝请命,想调任国子监时,皇帝便令中书省下诏,晋鸿胪寺典客丞崔朝,为国子监从四品司业——专掌‘国子、太学’等六学训导之政。
  还很是愉悦的玩笑了一句:“子梧,当年在朕晋王府和东宫中,有名有姓的重臣,你可是最后一个离开六品官位的。”
  媚娘在旁听了莞尔,也笑着揶揄了一句:“是要好好恭喜崔司业。”
  崔朝被帝后打趣,无奈而笑。
  彼时立政殿的氛围是很愉快,君臣和恰。
  然而接到这个消息的鸿胪寺于正卿却很崩溃,恨不得直接去皇帝跟前哭一场:都快年底了,十月份开始就陆续有远邦进京了。
  陛下您怎么能这时候,突如其来调走最鸿胪寺要紧的典客丞呢!
  虽没真的哭,但于正卿是真的去立政殿求了,只道今年递了文牒至京的外邦较往年多,求皇帝让崔司业年后再赴任国子监。
  皇帝见于正卿年过六十,胡子斑白,又因此事满脸憔悴气色不佳,就准了此请——为了在外宾跟前颜面上的好看,还是让崔朝去迎候一下吧。
  *
  于是此时,崔朝虽在马车上,手里还是拿着一卷公文在看。
  姜沃便也坐过去看,口中问道:“是第一回 到大唐来的外邦吗?”
  崔朝把成卷的公文全部展开来,与她同看:“是,这个国家今岁第一回 递文牒至鸿胪寺,遣使团前来。”
  姜沃念出上面的名字:“大食人?”
  崔朝温言与她大体解释了下:“这个大食离咱们很远,也是个兵力强盛的国家,这些年占了不少周边小国。”
  崔朝记性甚佳,哪怕是多年前的事儿,也信口拈来:“数年前,这个大食国还灭了波斯,波斯王子曾来朝向先帝求兵。只是那两年先帝正亲征高句丽,灭薛延陀,未有暇分神。”
  “且咱们与大食相距甚远,从前两国又无甚兵戈之争,便未曾应波斯所求发兵。”
  且若真发兵攻大食,还要经行一段西突厥之地。彼时西突厥内还乱着,行兵实在不现实。
  灭了波斯?强悍向外扩张?姜沃越听越觉得这个国家很熟悉。
  正好鸿胪寺的公文上,绘着很简单的舆图,用以标注大食国使臣一路到大唐长安的路径。
  姜沃就在脑海系统里点开现代世界地图,就像以往对照那几位宰辅被贬地一样,来寻找大食国对应的现代位置。
  很快,古代舆图与现代地图,重合起来。
  大食国。原来如此。
  她抬头对崔朝道:“等大食人到了,你与我说一声,我想去看看他们。”
  崔朝只以为她是好奇心强,就道:“好。”
  大食国。
  或者说——姜沃脑海里,转换成了自己更熟悉的称呼:阿拉伯帝国。
  如今西突厥还在,大唐与阿拉伯帝国,这两个此世纪亚洲的雄踞霸主,还未正式接壤与来往。
  尚处于只听说‘对方挺厉害’的和平安静期。
  可总有一日……甚至这一日都不会太远,不断扩张的两个霸主,终究要会面以兵戈,要争夺中亚的控制权与影响力。
  见崔朝整理细致的大食国资料,又想起他曾经也是这样整理吐蕃风物的——他心思缜密,又很擅长与外邦使臣来往沟通,总能从很多细节,看出外邦当地的人文风俗。
  鸿胪寺许多外邦记文资料,都是他这些年渐渐完善起来的。
  姜沃不由道:“你之前说更属意鸿胪寺,我也觉得,待国子监事完了,你还是呆在鸿胪寺更好。”
  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
  *
  姜宅。
  每次回到家中,姜沃就会先把公务抛下,专心致志去陪安安。
  孩子心思其实是很敏感的。
  大人有没有专心陪伴,孩子其实都能感觉到。
  姜沃换过家常棉衣,走向内间。
  内间地上铺着厚实的几层毛毡和皮毛毯,小公主正在自己满地走着,乳母则拿了颜色鲜亮的拨浪鼓,在前面两三步远的地方哄着她。
  姜沃边带笑看着,边在屋外圆凳上坐下来,更换专门踩在毯子上的蒲鞋。
  然而安安一眼看到了她,就迅速放弃了乳娘和拨浪鼓,对着她张开小手加快走子过来,口中清晰道:“姨母!抱抱。”
  一岁半的孩子,慢慢走已经很稳了,但安安见了她心急,步子就乱了。
  小孩子走的快,又张着手,一时失了平衡,正好到姜沃跟前的时候,没站稳,小小的身子往前一扑。
  姜沃连忙伸手。
  却未接及,眼睁睁看安安在跟前来了个匍匐式五体投地。
  姜沃连忙蹲身去看。
  好在见安安是双手先伏地,没有摔到也没有哭,只是似乎不明白自己怎么忽然趴下了,乌溜溜的眼睛都瞪圆了。
  姜沃这才放心,摆手让惶恐来抱公主的乳娘止步,只伸出手,柔和道:“安安,扶着姨母的手起来吧。”
  稚子的小手暖呼呼落在掌心。
  安安撑着姜沃的手起身。
  **
  永徽五年除夕。
  岁大雪。
  姜沃抱着手炉在窗前看飞扬雪花。
  明日,就是新的一年了。
  她嘱咐依旧要去宫门口接帝后的崔朝道:“来回路上一定要慢慢的,这雪一时是停不了了。”
  崔朝答应着出门。
  这回帝后来赴新年火锅宴,没有再带食盒,而是带了个孩子。
  年近两岁半的弘儿被帝后带了来。
  兄妹俩在内间很快玩到了一起。
  李弘在宫里长大,配好的四名乳母都是严格按宫里规矩来照料皇子,再不敢逾矩出错。
  因而弘儿虽小,但举止上已经带了些皇子特有的端正,比起外头的孩子,少了些任性脾气和好奇心。
  此时也正很温和安静的陪妹妹玩。
  甚至在帝后离开屋前,弘儿还很规矩道:“请父皇、母后安心。”而安安则是小脸儿玩的红扑扑的,对父母摇了摇肉乎乎的小手。
  至宴上,皇帝就笑道:“安安如今一点儿看不出早产孩子的样子了。”
  “虽说彼时宫里不清净,但媚娘定下将安安交给你,朕起初总不免有些担心——你们两人又还没有孩子,照料起来岂不是生疏。”
  “如今看,还是朕多虑了。”
  顿了顿后,李治另外起了话:“说来,你们两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