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935节

  如果再进一步研究,未来可能会制造反重力强度更高的飞船,即便让飞船接近黑洞也是有可能的。
  这也是遗憾的地方。
  现在已经能制造摆脱黑洞引力的技术,但黑洞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观测到最近的黑洞,是在麒麟座v616,距离太阳系约为2800光年,第二近的黑洞是天鹅座的x-1,距离太阳系约为6100多年。
  这个距离就只能看一下数字了。
  现有的技术来说,想要走出太阳系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太阳系的直径都有一光年,空天母舰的加速极限,也不太可能超过一半光速。
  在不考虑安全问题、不考虑加速用时的情况下,想要走出太阳系都需要两年时间以上,想要进行星系之间的探索,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王浩思考的就更重视现在的研究了。
  他们研究的是强s波激发f射线,看起来像是研究一种爆发射线的技术,实质上,是研究空间。
  以技术来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探索空间的奥秘。
  只有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解析,并掌握了与之关联的空间技术,人类才有可能走出太阳系去探索宇宙。
  否则,哪怕是制造能够光速飞行的大型飞船,在宇宙超大尺度的距离面前,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人类的寿命太短暂了。
  哪怕一生都在以光速航行,能走出的距离也只有几十光年而已。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理论组都在以湮灭理论为基础,分析各类宇宙射线的化学组成,希望能得到一些东西。
  他们研究的是各类宇宙射线的共性。
  各类宇宙射线的组成不同,但还是有一定共性的,而找到其中的共性,再去结合演变理论进行分析,就能够得到一些东西。
  理论组的研究成果显著。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讨论以后,他们很快就把宇宙射线和黑洞理论关联在了一起。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有好几种射线都可以从黑洞外层的电磁风暴中产生。”
  王浩总结说道,“这只是推导出来的,只是一种可能,我们还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
  “接下来的工作就很明确了。”
  《湮灭物理-黑洞理论》中,有关于黑洞中心奇点特殊物理的阐述,也有强s波剥离物质电磁特性的分析。
  物质的电磁特性会被抛到黑洞的表面,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并产生电磁风暴。
  在电磁爆发中,黑洞中的粒子会被抛出,近而会形成一些类型的宇宙射线。
  虽然表述的很明确,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所谓‘黑洞的电磁风暴’,也只是采用了天文物理对黑洞研究的一个结论而已。
  想要进一步的研究,就要分析黑洞表层的电磁排列,也要知道电磁风暴爆发和黑洞内能量的关系。
  简单来说,外层电磁积累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爆发出电磁风暴?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黑洞外层发生的电磁风暴,是一种非常复杂、影响力巨大的宇宙现象,也会释放出非常巨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中包含各类宇宙射线并不奇怪,实际上,宇宙射线可能是其中能量密度最低的产物了。
  就像是一颗导弹爆炸,距离很远的位置也只能感受到微弱的热量。
  在遥远的地球上,甚至连‘热量’都感受不到,只能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才能够检测到黑洞电磁风暴的残留(宇宙射线)。
  理论组掌握的资料是非常有限的,想以此结合湮灭理论去解析黑洞电磁风暴,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他们也只能通过分析,去讨论其中含有各类物理现象的可能。
  丁志强提出了一个观点,“黑洞的电磁风暴会喷射出物质、粒子,还有大量的能量,但是否会影响黑洞内部的强湮灭力场?”
  其他人顿时眼前一亮。
  按照磁场阶位论,磁场会对于更高阶位的强湮灭力场造成影响,黑洞表层的磁场是剥离物质电磁特性产生的,其阶位必定低于黑洞内部的强湮灭力场。
  电磁风暴,必定会爆发巨大的磁场,很可能会对于黑洞内部力场造成影响。
  “这或许也是黑洞会喷出大量物质、能量的原因之一!”
  王浩非常肯定的说道。
  研究进行到这一步,他已经能够得到系统的正确反馈。
  丁志强推断的内容,直接让任务灵感值提升了四点。
  王浩都不由露出了惊喜,任务灵感值很久没有增长,刚才一下子增长了四点,达到了‘93’点。
  这就说明,已经找到了方向。
  王浩对丁志强的想法表示了肯定,并认真说道,“我知道了。”
  “下一步,我们要在强s波区域,主动制造‘电磁风暴’。”
  “模拟出特殊的电磁环境,就可能把强s波场力激发出来,并制造出特殊的f射线!”
  第六百三十五章 黑洞可以被击毁?s波归零的混乱区域!
  理论组制定的研究方向是在强s波区域外围,模拟黑洞外层的电磁风暴来继发出f射线。
  但黑洞外层电磁风暴是什么,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也是根本不知道的。
  这个问题涉及内容非常复杂,只是进行理论的研究讨论,也不可能会有结果。
  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相关的研究,连黑洞外层电磁风暴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天文理论而已。
  天文学家们都认为黑洞外层会产生电磁风暴,会让黑洞阶段性的向外大量喷吐物质,并引发规模庞大的天文现象,但实际上,相关的研究都只是推断。
  他们是依靠观测到的现象,依靠对于宇宙射线的宇宙线的研究等,最终以黑洞外层爆发强大电磁场来做出解释。
  换句话说,电磁风暴也只是一种对于天文现象的解释而已,自然也不可能有相关的研究。
  现在要模拟黑洞外层电磁风暴,具体要怎么做就只能通过实验研究了。
  首先要做的还是要进行强磁限制,把强s波区域约束到更近的距离,否则实验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现在的强s波区域释放在500公里外,他们不可能制造长达500公里的设备,只是约束强s波区域也没有意义,强s波区域必定和制造设备的距离足够近才行,最好就是在几十米内。
  “我们可以制造通道,把设备和制造的场力区域连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进行完全的约束。”
  “新设备已经制造好了。”
  “磁场约束设备也已经运了过来,最高能制造10.3t的超强磁场!”
  这种磁场约束设备的性能说出去都非常惊人。
  10.3t,强度是非常高的。
  有些研究团队发布的成果信息,宣称制造了几十t强度的超强磁场,但实际上,他们所制造的磁场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采用的一般都是脉冲技术、混合磁体技术,又或者超高功率电磁铁技术。
  这些技术制造出来的磁场并不稳定。
  想要制造出覆盖范围大并且持续稳定的磁场,还是要用超导材料以常规电磁方式制造才可以。
  强s波研究组的磁场设备,是国内最先进、最高端的大型设备,能够稳定制造超高强度的大范围磁场。
  10.3t,强度已经很高了,只要达到5t以上,就能称之为超强磁场。
  这种设备内部应用的是承载电流强度超高的一阶超导材料。
  研究组对于磁场设备的性能还是很满意的,他们进行了讨论以后,把第一次实验开启的磁场强度定在了1t。
  首先还是要进行测试,确定磁场约束能够缩短强s波释放距离。
  实际上,1t的磁场强度也很高了。
  对比来说,有些核聚变技术研究机构,制造的托卡马克环形容器,内部用来约束电离子的磁场强度,也就只在1t左右。
  在磁场设备调试好以后,实验室上下都忙碌的准备第一次实验。
  第一次实验只是进行测试,希望能够以此确定此约束对于缩短强s波释放距离有效。
  在明确了这一点以后,才会继续增大磁场强度,让强s波释放距离更近。
  所有人还是非常期待的。
  虽然他们都对于王浩无比的信任,但毕竟所谓‘缩短强s波释放距离’,就只是进行过理论论证。
  很快就到了测试时间。
  好多无关实验的人,依旧只是留在办公室里,因为强s波释放距离太远,开启设备什么也看不到,他们只需要等结果就可以了。
  王浩也同样留在了办公室,类似的实验他不会直接参与,主要还是担心安全问题。
  即便是想要接近实验设备,他也会被劝阻离开。
  这是很郁闷的地方。
  实验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就是开启磁场设备,第二步则是开启强s波设备。
  王浩是通过电脑屏幕观看测试了。
  先后开启设备以后,他就很耐心的等待结果。
  强s波区域具体会出现在哪里,还是需要军方的团队去查找。
  “要等一段时间。”
  王浩确定设备已经开启后,就干脆到旁边冲了一杯咖啡,顺带和黄振说了一句。
  这时候,就听到对讲机传来一声喊,“王院士,大发现!”
  “啊?”
  王浩听的一愣,他马上拿起了对讲机,就听到对面王强喊道,“就在眼前,不到一百米!”
  他顿时一惊,马上和黄振、海伦等人一起跑了过去。
  因为实验目标是缩短强s波释放距离,最好是约束到几十米范围,新设备被安装放置在山脚的实验间。
  实验间的外面是一大片黄土覆盖的平坦之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