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收获与凯旋(四更)

  在辽国的最后一天,辽主耶律宗真带着病体,亲自设摆酒宴,款待王宁安,并且当众在和谈约书上面用印。
  鲜红的玉玺盖好,尘埃落定,包括王宁安在内,都松了一口气。
  前后拖延了大半年的宋辽议和,总算是完成了。
  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辽国从上到下,包括法源和尚在内,都是欢天喜地,纵情饮酒高歌,欢欣鼓舞,沉浸在喜悦之中。
  唯独一个人,就是那个波斯人穆萨维,他简直大失所望。
  穆萨维的家乡正在发生战争,他所在的教派处境凄惨,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穆萨维离开波斯,带着两百多名随从前往东方,寻求援手。
  十年之间,他的部下只剩下十个人,他也从壮年变成了小老头。
  穆萨维通读史册,他知道在几百年前,阿提拉大帝横扫诸国,所向睥睨,是最了不起的“上帝之鞭”,他坚信在东方的土地上,还有阿提拉的后人,他们还会勇猛无敌,只要能找到他们,就能帮助他赢得战争。
  穆萨维来到了西域,他在那里苦心读书,学习语言,他很失望,原来那个叫做匈奴的部族已经早就消失不见了。
  是被一个名为大汉的王朝消灭的,穆萨维重新燃起了希望,或许汉人可以帮助他,经过打听,他更加失望。
  汉人已经失去了祖先的勇武,变得软弱可欺,空有富庶的城池,繁荣的经济,却没有强大的武力,居然要向一个蛮夷帝国缴纳不菲的“保护费”,实在是丢先人的脸!
  穆萨维惊喜地发现,原来在匈奴人的故土上,又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幅员辽阔,兵力强悍,冠绝当世。
  他不顾一切,来到了辽国,想要寻找传说中的上帝之鞭,只是他注定要失望了。
  看着那些觥筹交错,沉浸在美酒当中的贵人们,穆萨维只有浓浓的讥讽,这个帝国如果在波斯,早就被毁灭无数次了。
  他们太堕落了,根本不配寄予厚望。
  穆萨维一刻也不想停留,他听说还有一个稍小的国家,是最近崛起的,打败过大宋和大辽,或许那里才是希望所在。
  ……
  “大人,法源长老送来了消息,说是那个穆萨维走了。”
  王宁安眉头一皱,显得很不高兴。
  “能查到他去哪了吗?”
  “卑职这就去安排。”吴世诚连忙躬身退下。
  赵宗景斜着眼睛,看了看王宁安。
  “不就是一个波斯的僧人吗?值得你大惊小怪?连辽国皇帝都被你耍弄于鼓掌之中,还有什么可怕的?”
  王宁安真是受不了赵宗景,“你长点心好不?我什么时候玩弄人家辽主了?咱们是公平贸易,是你情我愿的,懂不?”
  “懂!”赵宗景没好气道:“你知道你这个人哪里最讨厌不?”
  没等王宁安说话,赵宗景就怒道:“装!往死里装!明明得意的要飞上天了,偏偏还云淡风轻,你的嘴角都到耳朵后面了,还真把自己当成诸葛亮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醒醒吧!”
  吐槽了王宁安,赵宗景猛地抽了马屁股一下,撒腿就跑。他总结出经验了,一定不能和王宁安纠缠,千万记住了,吐完就跑,爽翻了!
  摸了摸鼻子,王宁安有些无奈,有那么明显吗?
  连白痴都能看出来了?
  他当然很得意,难以形容的得意。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干掉穆萨维,其他人都看不起一个波斯人,唯独王宁安清楚他的厉害!
  手握着经济大饼,王宁安能带走辽人的野蛮,把他们同化,最终彻底吞噬。而穆萨维呢,正好相反,他能赋予辽人野蛮,让他们变得更加极端、疯狂、善战,一旦契丹人接受了穆萨维和他的学说,那么大宋将面对一群战争疯子。
  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不寒而栗。
  虽然可能性不高,也要防患于未然。
  所以王宁安不惜血本,让人去追踪穆萨维,只要抓到他,一定就地正法,不留后患。
  抛开了穆萨维的事情,清点这一次的收获,王宁安实在是太满意了。比预想的还要好很多。
  他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
  第一,他推动了辽国的农业商品化。
  靠着巨额订单,辽国的贵胄和商人们必须扩大生产,多养羊,多种高粱,多开辟牧场……这些都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辽国的上层会拼命压榨底层百姓。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还有其他依附辽国的部族,比如女真人!
  大辽可不讲什么民本,只要有利可图,那些高高在上的贵胄只会把老百姓当成草芥,肆意欺凌,根本不在乎。
  抢走他们的土地,逼迫他们成为劳工,血汗作坊很快就会在辽国遍地开花,终年不休息,挣着微薄的工钱,甚至拿不到工钱。为了补充劳动力,辽国又会到处掠夺奴隶,把所有的部族得罪光,总而言之,辽国会变成一个充满了矛盾的火药桶。
  到了这一步,王宁安就可以随便点燃一点引信,在辽国引起大乱,彻底毁掉这个帝国的根基!
  第二,王宁安也为平县的作坊找到了市场,其实啊,咱们王二郎还真没坑辽国,他不过是把辽国拉到了和他同一个起跑线上。
  在平县,一样要推动商品农业,一样要发展手工业,要建立更高效的生产体系,这一点和辽国是一模一样。
  当然了,王宁安有着领先几百年的见识,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劳动力,庞大的国内市场,服从性更好、素质更高的劳动力。
  从各个方面衡量,王宁安都占据绝对优势,这是一场从开始就不公平的竞争,不过谁在乎啊!老子只要燕云!
  至于第三点,其实是最难的,却没有想到,最容易达成了。
  辽国同意建钱庄了!
  我的老天爷啊,该多糊涂才能同意这个!
  钱庄进去了,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辽国贵胄的私房钱都吸引出来,而且资金从来都是流动的,哪里获利更多,就往哪里走。
  辽国的投资价值,怎么能比得过大宋。
  想想吧,拿着辽国的钱,武装大宋的军队,反过头来,灭了辽国!
  当初王宁安给赵祯画的大饼,竟然真的做到了。
  从辽国吸金,正好能缓解大宋的钱荒问题,还能给平县的发展注入资本,利国利家,非常棒!
  稍微盘点了一下收获,王宁安立刻心情大好,队赵宗景的吐槽都浑不在意了。
  相反,这位小王爷也是不容易,大老远跟着自己,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王宁安还记得,当初面对着涅鲁古,是他毫不犹豫拔出了宝剑,在辽国的威压面前,这家伙至少没怂过。
  赵家的后人不少,可是有骨头的真不多!
  赵宗景除了蠢点,二点,不着调点,没啥缺点——这还不算缺点啊,王二郎你的脑子有病吧!
  ……
  催马追上了赵宗景,王宁安和他迎着夕阳一起往前走。
  “小王爷,你想过没有,要不要更进一步?”
  赵宗景一愣,“更进一步,亲王啊?哈哈哈,原来你也有不懂的时候!宗室皇亲,活着的时候,最多就封到郡王,一般死了之后,才能追封亲王。我这辈子啊,已经提前走到头儿了。”
  赵宗景喜滋滋道:“我终于有大把时间,可以和澜儿厮守,可以舒舒服服过日子……怎么样,羡慕不?”
  胸无大志——这是新给赵宗景加上的一条缺点。
  王宁安咬了咬牙,他指着四周宽广的原野,远山近水,农田草场,森林池塘。
  “如此大好河山,你就忍心放在辽寇的手里,让他们肆意蹂躏?”
  提到了燕云,这恐怕是赵宗景此行最大的痛楚。
  “王大人,燕云十六州,是我大宋头上的利剑,不夺回燕云,大宋永远不得安宁!”
  认识有进步,王宁安刚想赞美他几句,可下一句,就让王宁安吐血了。
  “我这个人啊,有自知之明,这么有难度的事情,还是交给王大人吧!我只管看着就好,有生之年,能光明正大踏上燕云,余愿足矣!”
  呸!
  王宁安真想喷死这个不长进的东西,狗肉包子,上不了席面。指望着赵宗景和汝南王府打对台戏,估计是没戏了。
  在辽国的日子,王宁安真正见识了夺嫡之争的可怕,假如不是太子耶律洪基和太弟耶律重元斗得死去活来,他哪有机会翻云覆雨,把辽国从上到下都给算计了。
  党争误国,的确是至理名言。
  偏偏汝南王这一系,真是不怎么样,赵宗实反复无常,恩将仇报就不用说了,他的儿孙也没好东西,正是他们祖孙三代,四位皇帝,弄得大宋朝新旧党争,互相攻讦倾轧不停,等到敌人的骑兵杀到了面前,才发现江山被他们玩垮了!
  看起来,最好还是给赵祯弄一个儿子,只有内部不乱,才能专心对付外患。
  走了这一趟,王宁安站得高度也不一样了,他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事情,把辽国彻底腐蚀掉,这期间离不开坚定的支持,真的应该想办法了……
  胡思乱想的时候,使团渡过了白沟河,重新踏上了大宋的土地,他们刚出现,包黑子就率领着许多官吏前来迎接,鼓乐震天,万民欢腾。
  “哈哈哈,小王爷,王大人,你们不辱使命,真是振奋人心啊!”包拯笑呵呵伸出了大手,和王宁安紧紧握在了一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