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出乎预料的敌人(加更求票)

  京城气象,与众不同。
  白氏在苏八娘和杨曦的陪伴之下,随便走在街头,理学远没有出现,对女人的约束也没有到变态的地步。
  很多妇人都在街上游览购物,开心欢笑。
  不过就算如此,白氏三个人还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杨曦身量高挑,面目姣好,充满了青春活力,苏八娘典型的书香门第,大家闺秀,走南闯北,又多了一股子英气。
  相比两个出色的女孩,白氏丝毫不落下风。
  这些年白氏不声不响,操持家务,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王良璟和王宁安爷俩身上,忽视了她的存在。
  但是别忘了,最初弄海丰酒楼,四海升平茶馆,还有养猪、榨油、榨糖、酿酒……这些生意都是白氏负责经营的。
  她出身商业世家,天生有着敏锐的天赋,加上王宁安把他那点商业知识都告诉了老娘,白氏这几年下来,早就今非昔比。
  她陆续处理了王家的其他产业,把所有资金都转移到了贸易钱庄。王宁安在辽国埋了那么多雷,他拍拍屁股走了,实际负责的都是白氏。
  每年从她手上过的钱至少几千万贯,都说权力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到了女人这里也是一样。
  白氏自信从容,气度不凡,一举一动,比起京城的那些贵妇更加有魅力。杨曦紧紧挨着未来的婆母,忍不住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曦儿,看到前面的茶楼了吗?”
  顺着白氏的手,杨曦看了一眼,说道:“是四海升平……莫非是分号?”
  白氏笑着点头,“头二年为娘让韩蛤蟆闯京城,开个茶楼,听说生意很不错,咱们去看看吧。”
  三个人相伴着来到了茶楼,也没有去楼上,只是选了靠近窗户的位置,有屏风把桌子隔开,一个个的,相对独立干净,不像大堂中间那么乱哄哄的,没有规矩。
  苏八娘自然而然,拿出手帕,替白氏擦了一下凳子,才请她坐下,然后点了一壶雀舌。苏八娘笑道:“自从王先生提倡绿茶以来,这些年的新品种层出不穷,龙井、雀舌、铁观音、太平猴魁,大家平时都喜欢喝清茶,连带着斗茶之风都减轻了不少。”
  白氏微笑着听着,这时候突然云板响了,按照规矩,是要有先生说书,目光落到了中间的舞台,来的却不是说书先生,而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小伙计。
  他手里拿着一份告示,贴在了茶楼的柱子上,给所有客人们的朗读。
  京城识字的人不少,好些人听着不过瘾,都自己凑上来,仔细看起来,不多一时,讨论之声就此起彼伏。
  “这个票据是什么东西,怎么像是骗人的?”
  “是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不都是怎么做的,先给钱,几个月之后交货,没有道理啊!”
  “谁知道几个月之后,万一人跑了怎么办?”
  众人议论纷纷,白氏摇摇头,苦笑道:“二郎的脑子是灵活,想出了这么一招,可毕竟新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苏八娘笑道:“要不让我去解释几句,给大家伙答疑解惑。”
  白氏眼前一亮,笑着点头,“那就再好不过了。”
  苏八娘从作为起来,迈步走向了舞台,她冲着小伙计微微含笑,“小二哥,你请退下吧,大家伙有什么疑惑,可以询问小女子。”
  一个漂亮的姑娘突然出来,大家都惊讶不已。
  有人就挑衅道:“姑娘,你懂做生意吗?还是回家绣花算了!”
  苏八娘把脸一沉,没有理会他的挑衅,而是从容道:“做粮食和茶叶一类的大宗生意,都要预付定金,朝廷每年也举行卖酒权的关扑。都是要先交钱的。这个票据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也不像各位说的那个样子。铜器历来价格昂贵离谱儿,皇家银行是秉承天子之意组建,为的就是造福百姓,平抑不正常的铜价,解决钱荒难题。远的不说,做一顿饭,尚且要提前买菜买米,制作铜器也是一样,要采购铜料,要加工,要运输,肯定需要时间。那要采购多少铜料才合适呢?就要看大家需要多少铜器,所以推出这个票据,实在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就相当于大家事先预付定金一样,到了约定的日子,就要花比以往低许多的价钱,买到想要的铜器,难道不是德政吗?”
  苏八娘神情从容,声音极为好听,用浅显的道理把票据的功用说了清除,不少人频频点头。
  可还有人疑惑道:“到时候就一定能拿到铜器吗?万一抵赖呢?”
  “是啊,到时候铜器涨价了怎么办?”
  苏八娘笑道:“这个票据其实就是双方的约书,拿不到铜器,自然就去衙门打官司,堂堂皇家银行,是替圣上开的银行,他们敢欺骗老百姓,还能拿圣誉开玩笑不成?至于说涨价么,那么就要恭喜你了,能赚上一笔。”
  ……
  下面的人无论怎么提问,苏八娘都能从容回答,滴水不漏,众人听完,纷纷颔首,似乎真是个不错的东西。
  还有更敏锐的,突然发现这里面有商机啊!
  宋人好赌,关扑遍地,什么都能拿来赌钱,稍微想想,其实这个票据就是和银行签署的一纸赌约。
  如果到时候铜价下来了,现在付款就赔钱了,如果不涨不跌,就没有损失,假如铜价大涨,到时候就狠狠捞了一笔!
  妙哉,真是妙啊!
  想通了之后,好些人突然扭头就往皇家银行跑,这么有趣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错过?
  苏八娘回到了座位,俏皮地吐吐舌头,“这下扰了茶馆的生意,不会怪罪吧?”
  白氏呵呵一笑,“你这个丫头啊,就是机灵,这么难懂的期货,让你说的头头是道。”
  正在这时候,有几个年轻人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四处观望,发现茶客少了一大半,顿时倍感失望。
  苏轼就满肚子埋怨,“怎么回事啊,不是说四海升平最热闹吗,人也太少了?”
  他正抱怨呢,苏二眼尖,捅了捅他,“哥,大姐在那边呢!”
  苏轼急忙看去,果然,苏八娘笑吟吟看着他们,苏轼拉着兄弟,还有曾布急匆匆跑过来。
  “姐姐,刚才是你给解说了票据吧?”
  “嗯,你们也有任务?”苏八娘好奇道。
  “可不是,王先生让我们到茶馆酒楼,人多的地方给大家伙答疑解惑,这一上午,腿也跑细了,嗓子也喊哑了,真不是人干的活。”
  大苏还要说下去,却发现白氏和杨曦也在,顿觉失言,连水也没喝,转身又跑了,直奔下一处。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京城很快接受了期货的概念,普通的老百姓没那么多鬼心思,他们买铜器,是为了给孩子结婚用,生怕价格涨了,才跑去排队抢购的。
  现在好了,买票据也不用排队,方便快捷,只要到期了,拿着票据就可以兑换,比买一个镜子放在家里落灰好多了。
  而且铜价下跌的时间太短暂了,大家都有点不相信,他们宁愿相信以后的铜价还会上涨。
  出于心理预期,很多百姓都涌到了皇家银行,争抢着购买票据。
  自从推出票据以后,每天卖出去的铜镜下降到了3000面以下,而票据则是突破了两万。
  一边是冰,一边是火。
  两重天,让银行方面又是欣喜,又是焦急,他们把应付挤兑的精力,都放在了扩大生产上面,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王宁安,真是难缠!”文及甫在地上走来走去,摇头感慨,本以为靠着挤兑就能把银行的铜器榨干,接着王宁安就完蛋了。
  谁知道这小子竟然又使出了诡计,弄出什么票据,愣是把危机给化解了,难怪老爹提醒自己,王宁安不可小觑呢,真是个人精儿!
  在文及甫的对面,坐着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这位最大的稀奇之处,就是一个大光头,上面还有六个戒疤,他居然是个和尚!
  “文公子,这票据说穿了,就是买扑约书,没有什么稀奇的。王宁安想靠着这个翻身,那是不可能的。”
  “大师,你有妙策?”
  和尚微微一笑,“关键要看文公子有多大的决心了。”
  ……
  “二郎,我的人查到了,这些日子参与挤兑的人中,许多都是大相国寺派出来的。”曹佾浑身热汗,向王宁安报告着发现。
  其实从一开始,王宁安就在密切注意,究竟谁会跳出来和自己作对,他想过很多人,唯独没有想过和尚。
  “大相国寺不是出家人吗,他们也要蹚浑水?”
  曹佾摇头苦笑,“二郎,他们算什么出家人,谁不知道大相国寺就是京城最大的邸店,八方商贾都在那里交易,他们赚得钵满盆满不说,还向外放贷,这京城的贷款生意,有七八成被他们霸占了。”
  王宁安微微颔首,眼睛眯缝起来。
  “这么说,外面传言这些和尚富可敌国,都是真的了?”
  “一点错没有。”曹佾说道:“二郎,他们不但有钱,而且还会挣钱,手段多着呢,和他们斗,我怕胜算不多。”
  王宁安哈哈大笑,“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自寻死路,就别怪我下手无情!传我的命令,加大票据出售,要多少,我卖多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