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只争朝夕
治平二年的夏天,很热,比天气更热的是人心。
以太师兼太傅,西夏总督文彦博上书作为起点,越来越多的官员跟着上书,强烈要求迁居天下世家豪强,屯垦戍边,开发边地。
这一次上书人员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干脆,都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在京的官员,许多人都大吃一惊,他们猛然发现,原来王宁安竟然强大到了如此的地步!
东西两京,六部衙门,各地的官吏,甚至御史台,翰林院,全都有人支持,十几年的积累,终于到了厚积薄发,开花结果的时候。
就连那帮蛰伏的老家伙,也是目瞪口呆。
姓王的一直在隐藏实力啊!
这一次或许才是他全力施展吧!
还有姓文的,这个老不要脸的,果然倒向了王宁安,成了他的走狗马前卒,也难怪别人都倒台了,他还能屹立不摇。
中原没有位置,还能跑到西夏呼风唤雨,文宽夫,就是个败类!
此时的文相公,却也是一肚子委屈。
娘的,老子又被坑了!
文彦博真的是精心准备,推心置腹,他觉得王宁安一定会听得进去的,其实他想的也对,王宁安是听进去了,但问题是王宁安没有按照文彦博希望的那样走,相反,王宁安来了一个大转弯,把改革的力道骤然加大了。
迁居豪强,这个事情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干过。
他逼着家产在300万钱以上的豪强,迁居茂陵。
当时还有个著名的大侠,叫郭解,卫青都替郭解求情,说他是个穷鬼,没有那么多的钱财……可汉武帝却说,郭解能让朝中大臣替他说情,不是豪强,还是普通人吗?
就这样,郭解被迁到了关中,后来全家都没了性命。
乍看起来,汉武帝的举措很残忍,但是仔细研究,却发现这一招太高明了。
天下豪强被迁到关中,他们手上的土地田产就需要变卖折现,这时候朝廷就能花低价被田产拿到手,反过来,以很低的税赋,出租给无地的百姓。
得到了土地的百姓就能交税,服兵役,提供产品,支持大汉对匈奴的战斗。
中国的历史很漫长,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经验教训太丰富了,只要仔细研究,遇到的困难,在历史上都有类似的案例,去看看先人怎么办的,在仔细权衡,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
王宁安之前就推动了分田令,希望摧毁原来的土地依附关系,给老百姓一个生存发展的基础,为整个工业化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还有丰富的农产品……他这个道命令,在兖州,济州等地,效果很好,在幽州大本营,也推得动,但是其他地方,就应者寥寥。
本来摧毁了孔家,情况好了很多,但是接下来爆发了和西夏的战争,又把分田的事情,再一次延迟了。
如今拿下了西夏,多了河套平原这个大粮仓,王宁安再也不想拖延了。
和文彦博的谈话,更坚定了王宁安的想法,不是斗倒了接老臣,灭了旧派,就能改变文官集团的,这帮家伙就是一群精明的吸血鬼,稍微放松,纵容,他们就会卷土重来,把变法大业毁于一旦。
此时的大宋,远远没有发展到可以安享太平的时候,相反,危机四伏,刚刚开始的工业化,随时会胎死腹中,工业化的庞大成本,稍不留意,就会落到穷苦百姓身上,而一无所有的百姓,只要推一把,就会家破人亡,反过头摧毁所有的成果……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只是以往阻力太大,就连王宁安也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如何。
但是这一次,他终于下定决心,再也不会客气了。
驱逐,全部驱逐!
不配合分田的,一律赶到西夏去!
绝不客气!
王宁安还没回到京城,在路上就下了命令,京东两路,交给吕岩负责,河北两路,交给章惇负责。
另外苏辙负责统筹全局。
把世家大族迁走之后,皇家银行要提供贷款,和地方衙门联合,将土地拿到手里,原来佃户的田产,要继续由佃户耕种,并且给予地契,保证土地所有权。
有人无田,或者不足的部分,要用朝廷收购的土地补偿给他们……从朝廷那里拿到的土地,只需要按照当地平均地租,缴纳5年,5年之后,也要给予地契,将土地确认百姓所有……
这一套东西,在兖州都做过了,他们是轻车熟路,以前推不动,最大的因素就是地方的世家大族,他们不肯吐出土地,老百姓也惧怕世家,不敢配合,因此很多地方,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可如今呢,王宁安不打算姑息养奸了。
他直接抽调了人马,而且抽调的还是最精锐的西北兵,让他们直接负责迁居事宜……这下子各地的世家可都傻眼了。
他们靠着长时间的经营,地方的差役,衙门的书吏,都是他们的人……有什么命令下来,他们提前知道,派人去抓,根本动不了手。
讲规矩也没用,他们比当官的还娴熟,知道利用各种朝廷的法度和规则保护自己,简直就是一块滚刀肉。
面对根深蒂固的世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动用人马,而且还不能是本地的,必须从外面掉,才能奏效。
先是京东两路,因为孔家的覆灭,这两地世家还有不少,但是实力强大的没多少,很快就被清理了。
一共将近3万世家大族的直系成员,都被发配西夏,另外他们的偏房,打手,豢养的奴仆,还有超过十万人,被装上大船,直接送到了渤海国。
这一举动,彻底震撼了大宋。
多少年了,哪怕是赵大赵二,也不敢采取如此断然的措施,陈陈相因,复杂的关系,密不透风,就像是锁链一般,一层层叠加,从上到下,强大到让人绝望窒息。
世家豪门,哪一个不是高高在上,哪一个不是衣冠楚楚,荣华富贵。
他们天生高人一等,天生至高无上。
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被这些人支配,统治,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
可真正有人,以决然的力量,摧枯拉朽之势,把士人从土地上拔出的时候,老百姓才蓦然发现,原来高不可攀的士大夫并不怎么样。
他们一样像普通人,会哭,会喊,会落魄,会撒泼打滚儿……原来他们的优雅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
也有百姓会感动同情,比如有个叫锁子的年轻人,他就一直记得,那一年冬天,他给地主家当长工,扛包干活。
蒋老爷可怜自己,送给他一件棉袄,他一直穿着,多好的人啊!
瞧瞧,他被丘八押着,塞进了囚车,真是可怜。
他们全家都在哭泣,背井离乡,多惨啊!
锁子觉得做人应该知恩图报,反正他什么都没有,正好替蒋老爷报仇,要是能救下蒋老爷一家,他就是大英雄了,如果不成,最多是死吗,反正也活够了!
他一转身,跑回了家中,找出了一把破镰刀,就蹲在木门旁磨刀……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刀终于磨得锋利了,起身,从破草房里出来,他把镰刀别在了后腰上,用蒋老爷给的棉袄遮住。锁子打算追着官兵的车队,等他们休息的时候,把蒋老爷救出来。
突然,迎面跑来十几个人,都是村里的闲汉,有的人连他都不如,连一个草房都没有。这些年看到了锁子,立刻欢天喜地,大声招呼。
“快走啊,朝廷要分田了。”
“分田?分什么田?”
“别问了,去看看就知道了!”
锁子被稀里糊涂带走了,大约过了半天的时间,他再一次出现在了家门前,咧着大嘴,嘿嘿傻笑,跟得了失心疯似的!
他的怀里揣着一份授田书,5亩上好的水浇地,两间瓦房,还有一头犍牛!
这就是他分到的全部财产。
前五年,他需要交一半的收成,五年之后,他只需要交十分之一的田赋即可,每年能有上千斤的粮食结余下来,那是多少啊!
敞开肚皮吃,也足够了!
不但自己能吃饱,还能养得起媳妇,成家立业,他也能有儿子了!
努力干,把儿子拉扯大了,就有了孙子,也像蒋老爷那样,有一帮人管他叫锁子太爷,锁子太爷……那该多好啊!
想起了蒋老爷,锁子突然横眉立目,他看了看身上的旧棉袄,越发怒火中烧!
哼!
拿走了老子的田,抢了老子的地!
还让老子每年给你们家当长工,白干活,就给一件棉袄,就想让我感激你吗?做梦去吧!锁子脱下了棉袄,用力撕扯,想要扔到灶膛里烧了解解气,可他又舍不得了,自己就这么一件能穿得出去的衣服,难不成光着膀子吗?
对,老子要穿好衣服,要吃饱,要住得好!
他像是疯了似的,撒腿就跑,整整一夜,锁子都在属于自己的田里,除草,干活……或许秋天的时候,他就能穿上体面的衣服,再也不用饿肚子……
“陛下,围绕着租佃关系,不单是佃户要把一多半的产出,交给地主,每年还要给地主家里干活……有一两个月的,有十天半个月的……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根本没有时间,去打工赚钱,工厂也就得不到充裕的劳动力,所以分田势在必行!绝不能听信那些人的迷魂汤,我大宋离着盛世,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