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5章 荆州乱起

  刘琦求助这件事情,是彻底解决荆州问题的一个重要契机,只要不是刘表与刘琦联手起来设置的圈套,那就怎么都好说。
  程昱、赵云、御宿勘兵卫一行人前往荆州襄阳城,主要的目的实际上就是确定这一点,结果是判断刘表病重的概率极高,刘琦说谎的可能性也就没有了。
  可以说,直到一行人确认回来,杨锐脑海里想的还是刘表什么时候亡故,刘琦什么时候动手之类的,被动连带的心理比较重。
  但是在某一刻,没有任何人提醒杨锐的情况下,杨锐自己明悟了,这种机会不是单纯等的问题,而是要制造时机主动上的问题。
  否则万一刘表从病重状态之下恢复过来,此前的一切准备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了?已经意识过来的杨锐,是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当杨锐再次与程昱、郭嘉、孙乾、荀攸商谈荆州之事,从而谈到下一步应该如何主动作为时,程昱几人竟然都没有过多反应,显然是从最初便为此时之事打算了。
  几人的思路都很清晰,最好的情况是襄阳城内刘表的病情能够进展快一点,早有个定论之后,刘琦也就不得不行动,杨锐这边只需要配合其行动就可以了。
  关键是这种事情不确定因素太多,若是刘表特别能抗,支撑的时间太长,或者是刘表奇迹般恢复了过来,那么杨锐的精力不可能一直浪费在荆州方面。
  当前游戏世界之中,针对一放诸侯,又难以采取刺杀等手段进行针对,因而想要从襄阳城刘表身上做些手脚基本上也不太现实。
  郭嘉提出来可以尝试着以不间断的圣旨骚扰一下刘表,如果刘表是那种心胸狭隘之人,或者从中感受到压力,那么对于其“病情的进程”可能有所作用。
  但郭嘉本人也认为这种情况有些虚无缥缈,若是刘表病重情况下,其近身权谋之人识别出了真相,直接将相关手段给屏蔽掉,此手段也就不再起作用了。
  第二个重要环节便是刘琦本人,若是能够说服刘琦提前动手,或者以襄阳城刘表假消息蒙蔽他,便有概率促成其先行动手。
  但是刘琦又不是傻子,说服刘琦提前动手的可能性不是说没有,即使有也是十分微小。
  若是这种毫无代价,那么不妨去尝试一番,但是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恐怕只要杨锐一方没有理由地去说服让人家动手,刘琦首先便会怀疑己方的用心,反而得不偿失。
  同时,若是要以假消息蒙蔽刘琦,恐怕难度也一样不小,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刘琦在襄阳城内的眼线,并且除掉或者收买眼线,才能够传递假消息给刘琦。
  除去以上两条途径之外,就只剩下杨锐一方主动动手,但是这种前提之下是很难站上舆论制高点的,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再去找借口使用。
  淡然了,杨锐同样可以策动江东孙坚或者蜀地刘诞等势力针对荆州,虽然仍旧有始作俑者裸露出来的风险,但毕竟隔了一层势力,影响也就小很多了。
  杨锐手中不是还有汉室小皇帝刘协这个万金油,在关键的时候也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针对种种环节进行分析,杨锐与程昱、郭嘉、孙乾、荀攸等人仍然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立竿见影的办法。
  最终几人决定全面出击,针对情形的变化,各种办法都要用上一用,尽快促成荆州的变局。毕竟倭国文明区域上杉娃子那里还等着呢,那可是关系到倭国文明区域大局的。
  针对襄阳城内刘表,杨锐责使小皇帝刘协一天一道圣旨连续不断地下,无非是令其征伐江东,怪其治理荆州不利,夺其对南阳郡控制权,甚至要将江夏单独划出等。
  当然这样的圣旨起作用的可能性并没有多大,杨锐只是让小皇帝坚持发个三五天就可以,只要有两三道圣旨连续到刘表手中,即使后来见不到了,刘表也可能会以为是部将扣下了,心理阴影自然无法避免。
  同时,杨锐令本来就滞留襄阳城外城的空灵密忍,加紧对刘表情况的探查,通过内城外出人员等一切可能的渠道,尽可能地摸清楚刘表真实情况。
  必要的时候杨锐等人也商量过,空灵密忍可以主动切断长子刘琦的眼线,从而使得刘琦失去襄阳城消息,切入到刘琦这条线上来。
  甚至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空灵密忍还可以发布一些假消息之类,迷惑刘琦视线。
  针对刘琦,杨锐暂时只能通过使者取得对方更大的信任,以便在将来关键时刻能够扰乱其判断、抉择的能力。
  而其他诸如策动刘琦动手之类的手段,杨锐则暂时不会用,此时还不到策动动手的时候,操之过急则会适得其反。
  杨锐势力内部,也已经开始积极调度。特别是杨锐思路之中拐过了那个湾之后,已经意识到本次乃是要终结荆州势力的好机会,绝不能再像前番得月计划那般半途而废。
  当初若不是原力大潮突然爆发,得月计划其实完全可以借助各方动兵的机会,将整个荆州给一举拿下的。
  虽然前番得月计划在最后时刻停了下来,但是也为此时杨锐再次行动提供了依据,杨锐几乎是原封未动地将大部分将领安排到位,个别有其他任务在身的除外。
  得月计划时杨锐势力从司隶州、幽州、徐州各个方向推进,所指向的目标之地分别是南阳郡、豫州、江夏郡等几个方向。
  本次也依然如此,杨锐与程昱、郭嘉、孙乾、荀攸等人商量之际,已经将豫州给提前预定了,这是本次针对豫州最重要的附带产物。
  而发往江夏方向的兵力,则主要是由太史慈带队的水军,名义上是借道江夏,与刘琦形成呼应,共同应对荆州士族水军,实际上则打着一锅端的主意。
  就在杨锐通过各种措施寻找荆州内乱引子之际,这个引子却是自己凸显了出来,而不必做得那么生硬、勉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